指導教授

宋秉明(Bin-Min Sung, PhD)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組)
國立空中大學電視講座教授(觀光學概論)
籍貫:浙江金華
出生地:台灣台北
出生日期:1957/5/14
地址:台灣,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電話:886-3-8633292(office),  0933976721(cell)
傳真:886-3-8633290
Email:bmsung@mail.ndhu.edu.tw, binminsung@hotmail,com

[學術服務經歷] [學術研究專長] [學習訓練過程] [教學授課] [實務參與]
[近十年研究計劃執行] [近十年期刊論文與專書發表] [近十年碩、博士論文研究指導]

學術服務經歷

  • 廈門大學 旅游管理系 兼任教授 2010/7 (講授課程:綠色旅遊)
  • 國立臺東大學休閒管理研究碩士專班 兼任教授 2007-2011
  • 國立空中大學電視講座教授(觀光學概論) 1995-迄今
  • 國立東華大學 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教授 2002-2009
  • 冰島大學(University of Iceland) 地理系 訪問學者 2003/2 –2003/3
  • 國立東華大學 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 1999-2002/7
  •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地理系 訪問學者 2000/8-2001/2
  • 美國德州Stephen F. Austin State University外聘教授1996-1998
  • 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 1995-1999
  • 國立東華大學 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中心 主任 1996-1999
  • 靜宜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1990/8-1995/1

學術研究專長

  • 自然資源遊憩利用
  • 國家公園經營管理
  • 歷史古道經營管理
  • 生態旅遊規劃
  • 部落(少數民族)旅遊發展與衝擊
  • 遊憩治療與療程設計
  • 生態式休閒農業規劃

學習訓練過程

  • 1977-81,文化大學森林系,建立自然與森林資源管理基本知識
  • 1981-83,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建構遊憩資源管理專業完成碩士論文『遊憩容納量理論之研究』
  • 1983-85,職台灣林業試驗所環境規劃師,從事遊憩、景觀、公園與土地利用規劃,建立環境規劃之實務經驗
  • 1986,美國猷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自然資源管理學院戶外遊憩研究所,專攻國家公園管理,遍勘洛磯山脈國家公園群
  • 1987-90,美國緬因大學(University of Maine)攻讀博士學位續專攻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完成博士論文『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s of National Parks in Taiwan -- Approaching the "Park Fragmentation" Problem.』(評估與改善台灣地區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從事權分散的角度分析)
  • 2000,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環境研究學院地理系再進修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關係之課題,在該校半年進修期間研究討論之主要對象為該學院之副院長Dr. Geoff Wall 及該校休閒遊憩系教授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CPA)東亞地區生態觀光規畫指南作業之召集人 Dr. Paul Eager
  • 2003,赴冰島大學(University of Iceland)地理系探索極地旅遊(Artic tourism)之市場潛力與研究課題,並授課

教學授課

  • 『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專論』,3學分,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環境學院碩士班與博士班課程(1999 -迄今)
  • 『生態觀光規劃』,3學分,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環境學院碩士班與博士班課程(1999 -迄今)
  • 『部落觀光』,3學分,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課程(1999 -迄今)
  • 『遊憩衝擊』,3學分,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課程(1999 -迄今)
  • 『遊憩治療與療程設計』,3學分,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班(2005-07)
  • 『生態式休閒農業規劃』,3學分,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碩士班課程(2010 –迄今)
  • 『校園綠色廚房』,2學分,國立東華大學大學部通識教育課程(2010 –迄今)
  • 曾在北京大學、杭州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安徽大學、雲南大學、廈門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建設部、杭州省政府等從事國家公園與生態旅遊相關之專題講座(1990-2007)
  • 擔任各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教育講座(1991-迄今)

實務參與

  • 擔任APEC生態旅遊發展小組台灣代表暨計畫報告書(英文版)撰寫人,進行生態旅遊示範地(綠島)之規劃,並從事國際推廣(1995)
  • 擔任營建署國家公園經營管理諮詢委員,提供諮詢意見(1996)
  • 參與「內政部營建署政策白皮書」其中有關國家公園及公園綠地方面之擬定(1996/5)
  • 參與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原住民族方案」其中有關與國家公園關係部分之擬定(1998/2-1998/6)
  • 代表政府赴中國大陸北京(1995/10)、日本(1995/12)、台北(1997/5)、秘魯(1998/4)出席APEC觀光會議並報告我國的生態旅遊案例並探討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推動
  • 擔任「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CPA)」發展東亞地區生態觀光規畫指南作業之諮詢委員,協助該指南之擬定(2000/2-2000/6)
  • 參與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諮詢委員會之籌備過程(2001-2)
  • 擔任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諮詢委員(2002-迄今)
  • 擔任台灣地區生態旅遊白皮書制定召集人(2002)
  • 擔任考試院國家高等與普通考試典試委員(1992-2010)
  • 擔任國科會永續會學術審查委員(2003-迄今)
  • 擔任花蓮、台東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1998-2007)
  • 擔任教育部學審委員(2008-2009)

近十年研究計劃執行

  • 加拿大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關係之研究,(2000/8-2001/2),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補助
  • 生態旅遊白皮書與生態旅遊規範之研擬,(2001/9-2002/6),交通部觀光局委託
  •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溼地生態旅遊資源調查與規劃(III & IV),(2002/9-2004/6),行政院農委會委託
  • 國家公園組織隸屬之研究,(2002/1-2002/6),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
  • 環境資源部所轄屬之公園暨遊憩資源管理組織架構與執掌之研究,(2002/6-8),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
  • 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互動關係轉型之研究: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2002/8-2003/7),行政院國科會(91)專題研究計畫
  • 太魯閣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互動本質與模式之研究:從歷史文化、土地與觀光的角度切入,(2003/8-2004/7),行政院國科會(92)專題研究計畫
  • 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參與式管理的潛力分析:從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的發展歷程切入,(2004/8-2005/7),行政院國科會(93)專題研究計畫
  • 美加兩國國家公園和原住民互動過程中轉折點與膠著處之探索:從主權爭議、文化傳承與經濟分配切入,(2005/8-2006/7),行政院國科會(94)專題研究計畫
  • 國家公園鄰近社區觀光發展的運作機制與模式建立--以太魯閣國家公園閣口附近之社區個案為例,(2006/8-2007/7),行政院國科會(95)專題研究計畫
  •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憩承載量之研究,(2007/6-2007/12),農委會羅東林區管理處
  •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管理及動線規劃,(2007/12-2008/3),農委會羅東林區管理處
  •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計畫修正案,(2008/3-2009/2),農委會花蓮林區管理處
  •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園內接駁運輸規劃,(2009/3-2009/7),農委會羅東林區管理處
  • 六順七彩國家步道東段設施現況與遊憩利用初勘,(2011/1-2011/4),農委會花蓮林區管理處
  • 八通關古道文化資源調查與遊憩利用管理,(2011/3-12, 執行中),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近十年期刊論文與專書發表

  • 賞鯨活動的規畫架構--一種永續觀光規劃的模式,2000,觀光研究學報,6(1),37-48
  • 永續觀光發展的原則與方向,2000,觀光研究學報,6(2),1-13
  • 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2001,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247頁
  • 從生態衝擊的觀點探討台灣地區賞鯨規範之制定,2001,戶外遊憩研究 13(4): 51-68
  • The Interaction of National Parks and Nativ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英文版),2001,A research paper submit to Canada Government.
  • 美國與加拿大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互動關係之比較,2001, 國家公園學報 11(1): 96-114
  • 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互動之研究:一個轉變中的過程,2002,戶外遊憩研究 14(1): 1- 15
  • 社區觀光發展的形成:從修正型社區博物館的概念切入,2002,觀光研究學報,8(1): 71-84
  • 觀光遊憩利用與生物多樣性關係之初探,2002,中華林學季刊,35(2)
  • 為什麼遊客會破壞遊憩環境?統整五套不同理論後的觀點,2003,犯罪學期刊,11期,283-300頁
  • 張樑治、余嬪,宋秉明,2004,安養機構老人休閒滿意之研究:需求理論之驗證教育與心理研究,27 期4 冊(TSSCI)
  • 宋秉明,2005,觀光休閒事業經營管理數位教材中國生產力中心
  • 宋秉明,2006,原住民觀光休閒經營管理數位教材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 宋秉明、葉美慧,2010,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溝通平台建制過程之法制觀點:以太魯閣國家工原為例,國家公園學報,20(2)
  • 張凱智、宋秉明,2010,民眾參與、地方依附對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三個不同觀光發展型態社區為例觀光休閒學報,16(2),p89-115(TSSCI)
  • 張凱智、宋秉明,2010,社區意識與民眾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夥伴關係為干擾變數,觀光旅遊學刊,5(2)
  • 張凱智、宋秉明,2011,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TSSCI,已接受)
  • 宋秉明等,2011,觀光學概論,五南出版社
  • 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一樁理想與困頓的交疊書籍撰寫中,預定2011出版
  • 綠色旅遊書籍撰寫中,預定2011出版,五南出版社

近十年碩、博士論文研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