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詩作陳黎散文陳黎譯詩陳黎研究陳黎花蓮
                                                                                                                     回首頁

[丹麥女詩人]
克里斯坦森詩抄
Inger Christensen

陳 黎•張芬齡 譯


[目]

像藍灰色的海洋一般       低語的草的腳步       文本/外延

我僵死碎裂的軀體為何物?       憂傷       蝴蝶谷(之一)

語言是大自然的直接延伸——丹麥女詩人克里斯坦森簡介
 


像藍灰色的海洋一般

像藍灰色的海洋一般
我平板的冬日之腦懸於
大氣之中
 

飛馳而過的燈塔讓我
垂落的眼睛
四處擺盪
 

我們稱之為陸地的
其實是最近的星群

                                                                                                     〔回目錄〕

 

 

 

 

低語的草的腳步

低語的草的腳步
偷偷穿越我們,
樅樹的手指彼此輕觸
在我們路徑交會之時,
強韌、燃燒的樹脂
將我們黏在一起,
渴望夏季的啄木鳥
啄著堅硬的
心之果皮。

                                                                                                     〔回目錄〕

 

 

 

文本/外延

事情依戀人們所說的發展/因
為戀人們依事情所說的行事


如果對戀愛頒行禁令/戀
人們會遵行禁令/而另外


為愛命名/當權者前往
犯罪現場/他們將只會看到

灰塵和倒塌的雕像/無力的
絞刑以及斷裂的頭顱/整個

無知的苦難/微笑
如今一切已埋葬/過程本身

如此這般已瓦解/一切荒謬可笑
古老的廢墟和寂靜/他們看不到

裸體的示威群眾/溫柔地
擁抱破碎的大理石身軀。

                                                                                                     〔回目錄〕

 

 

 

 

我僵死碎裂的軀體為何物?

我僵死碎裂的軀體為何物?
雪地上的螞蟻無所事事。
不,詩,詩,詩是我的軀體。
我在此寫下:我的軀體為何物?
而螞蟻搬我,漫無目的地,
離去,一字一字地,離去。

                                                                                                     〔回目錄〕

 

 

 

憂傷

找出表達憂傷的
精練語彙:
一隻黑色的蛞蝓,帶有黏液
和排列順序毫無意義的
反射作用機制,
觸鬚及時伸
出,及時
再縮回
並且在體內
精準地運作
像期待響起的警報器
不斷下沉的音高
下沉,下
沉穿越整個
有機體。
啊皮膚,
我最外層的
雷達螢幕。


                                                                                                     〔回目錄〕
 

 

 

蝴蝶谷(之一)

她們向上飛旋,這行星的蝴蝶,
像從地球溫暖軀體散出的顏料:
硃砂,磷,黃金,赭土
——她們
升起,一群高高在上的化學元素。
 

這翅膀的顫動只是一群
光的粒子,一種知覺的奇想嗎?
那是夢中的童年夏日時光嗎,
被消匿於時間的閃電所粉碎?
 

不,那是光之天使,能將自身
展現為黑色的阿波羅絹蝶,
紅灰蝶,紅線蛺蝶或金鳳蝶。

我半醒半昏地把她們看成
薄霧的絨被上的羽毛,
在布拉奇諾谷正午炙熱的空氣中。




 



語言是大自然的直接延伸

——丹麥女詩人克里斯坦森簡介
 

今年(2004)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外電傳說得獎者可能是女性,並且列舉了幾位問鼎有望的女作家——其中一位是丹麥女詩人英格爾.克里斯坦森(Inger Christensen1935-)。十月七日,文學獎揭曉,得主果然是女性——但非英格爾.克里斯坦森,而是一位奧地利小說家,艾芙烈.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1946-)。

一九九四年,英格爾.克里斯坦森獲瑞典學院頒發「北歐作家獎」。評論家 Erik Skyum-Nielsen 對此發表了他的看法:「聽到瑞典學院決定將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北歐作家獎』頒發給一名丹麥作家,心情是複雜的。一則替受獎者欣喜,感覺這是國人的驕傲;一則有些惱怒,因為這意味著一位『真正』諾貝爾獎的候選人被剔除在外……英格爾.克里斯坦森長期以來是丹麥詩壇上公認的偉大詩人,受不受到斯德哥爾摩方面的肯定,都不會改變此一事實。」

克里斯坦森成長於丹麥一個鄉下小城的勞工階層住區,她的父親是個裁縫。她原先習醫,後來接受師資訓練,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二十八、九歲那兩年,任職於霍爾貝克(Holbaek)的藝術學院,之後開始她自由作家的生涯。一 九七O年代,為政經雜誌《成長,危機,烏托邦》的編輯之一。一九七八年,被選為丹麥學院院士。克里斯坦森寫作的文類多樣,有詩,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戲劇、翻譯,但是綜觀其作品不難看出其整體創作的一貫風格。從她的處女作——詩集《光》(Lys, 1962[我們譯的〈我僵死碎裂的軀體為何物?〉與〈憂傷〉二詩即出自此書],到 九O年代出版的《蝴蝶谷:安魂曲》(Sommerfugledalen- et requiem, 1991),克里斯坦森都以令人讚佩的濃度、密度,以及獨有的節奏,表現出她對詩作涵蓋層面相當寬廣的認知。

一九六O年代後期,丹麥詩壇出現一種被稱為「現代主義第三階段」的新詩風,這類作品通常頗具「後設詩」趣味,克里斯坦森的一九六九年所作的《它》(Det),即是此一詩風的絕佳表現。這首詩是令人炫目的抒情組詩,觸及生命與創作的主題,始於對創作過程的懸念,繼而對文明做一全面的巡禮,最後以全然的虛無感作結。全詩形式嚴謹但內容自由。這首詩具體說明了:嚴謹的詩型絲毫未妨礙詩作的發展,反而讓人覺得她的詩因而得以成形。這樣的詩具備了互動卻又互斥的特質,既隨性又嚴謹

在詩集《字母》(Alfabet, 1981)裡,詩人遵行嚴格的詩型設計。全詩分成十四部份,以字母表的前十四個字母(A N)做為各個部份的起始字母,此外,詩的長度也依照斐波那契(Fibonacci)數列逐漸增加——即第一部份 1行,第二部份 2行,第三部份 3行,第四部份 5行,第五部份 8行,第六部份13行,第七部份21……每一部份的行數是前面兩部份行數的總合。這首長詩觸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本身即是創作過程的寫照。以文字為軸心,全詩轉動:從肯定中帶有懷疑的第一句「杏樹存在,杏樹存在」,翻轉到生與死、地球與災難的世界。全詩一方面浸沐在世界與自然的奇妙中,同時又警覺其所受的人為威脅。這本詩集奠定了她在國際文壇的地位,被翻成多國語言,直到最近還有舞蹈家以之為題材,以「杏樹存在」之名編舞公演。

她的傑作《蝴蝶谷:安魂曲》,是以「聯篇十四行詩」(sonnet cycle)形式寫成的系列詩作。在十八世紀,「聯篇十四行詩」對詩社成員是一大挑戰,但旋而淪為賣弄技藝之作。在一組「聯篇十四行詩」裡,每一首十四行詩在詩型和韻腳上必須符合十四行詩的標準模式,但最後一個詩節又成為下一首十四行詩的第一個詩節,而第十五首(也是最後一首)十四行詩則由前面十四首的第一行所組成。克里斯坦森這本詩集不但在形式上巧妙地滿足了要求,並且在內容上讓人感覺確有其連貫性。整本詩集將顏色繽紛、輕盈飛舞但生命皆短暫的各種蝴蝶,和哀悼生命的脆弱和無常的子題串在一起,點描出死亡和希望的主題。隨著蝴蝶羽翼的拍動,記憶的薄紗也隨之掀動,黑暗面與光明面交替出現,彷彿蝶翼的外層與底層。要寫成這樣一首形式與內容兼顧的長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克里斯坦森卻成功地達成了。

她的詩集《四月書》(Brev i April, 1979)是克里斯坦森「系統寫作」的另一個例子。她融入法國現代音樂家梅湘(Oliver Messiaen)部分的作曲技巧,而一九六O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所提出的「人類的語言是與生具有的」的假設,對她的詩作也有決定性的影響。她說::「喬姆斯基的語言觀令我興奮。他的理論讓我相信——無需證明——語言是大自然的直接延伸。我有權利說我想說的話,一如樹木有權利長出樹葉。」

無論從詩體結構或內容而言,克里斯坦森都稱得上是知性的作家,她的作品的一大主題是人類與自然、世界與自我關係的探索。在詩作和散文中,她不斷質疑世界和自我的關係。她認為她的詩作是宇宙萬物的倒影,她企圖透過語言的媒介在自我、語言和宇宙間尋求理想的和諧。她對浪漫主義「語字與自然現象合一」的理念十分傾心。易解與難解、自我與世界、語言與個人之間的對立,是無法經由自外在觀照世界的方式獲致解決的,而應該維持現狀,將之視為一個「從未能一窺其所生活之世界的外貌」的「住民」的良性熱病:「而我的詩和外太空的關係,就像眼睛和眼睛看不見的視網膜的關係。」

克里斯坦森於二OO九年一月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三。
 



 




回首頁        陳 黎文學倉庫       MailMail m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