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師資
張木山
  教授 兼任 副教務長
ytriver2009@yahoo.com.tw
經歷 體育學術經歷與榮譽 著作 期刊論文 專案計畫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博士
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學士
排球、網球、桌球、民俗體育
專業證照:排球國際教練、排球國家級裁判
運動生物力學
運動教練學
運動技術分析
運動訓練學
運動裁判法
學校行政經歷
花蓮縣立平和國中計11年(67.8∼78.7)
體育衛生組長(兼童軍團長)計6.5年(67.8∼68.6; 70.8∼76.2)
服預備軍官役1年10.5月(68.7~78.7)
訓育管理組長計1.5年(76.2∼77.7)
訓導主任計1年(77.8∼78.7)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計17年
助教兼體育運動組、衛生保健組、初等教育學系行政計4年(78.8∼82.7)
講師計3年(82.8∼85.7)
副教授計3年(85.8∼88.7)
教授(88.8迄今)
講師兼體育運動組行政計1年(82.8∼83.7)
講師兼總務處秘書計3年(83.8∼86.7)
副教授兼體育室(場地設備組長計1年(86.8∼87.7)、教學訓練組長計1年(87.8∼88.7))
教授兼體育室(教學訓練組長計1年(88.8∼89.7))
教授兼體育學系主任計2年(90.8∼92.7)
教授兼進修暨推廣部主任計1.5年(92.8∼94.2)
教授兼體育學系主任計1年(93.8∼94.7)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計3年-
教授兼學生事務長(94.8∼96.7)
教授兼教務長兼理學院院長(96.8∼97.2)
教授兼教務長(96.8∼97.7)
國立東華大學(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校)
現職:教授兼副教務長(97.8迄今)
參與社會體育經歷
花蓮縣體育會競賽組長
花蓮縣體育會排球委員會副總幹事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教練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排球雜誌編輯委員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教練協會理事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理事
台灣幼兒體育學會理事
花蓮縣體育會排球委員會主任委員
花蓮縣體育會副理事長
參與運動教練經歷
花蓮縣立平和國中排球、籃球、田徑隊教練
花蓮縣參加台灣區運男(女)教練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男排教練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男排教練
參加2000.6(中國紹興)亞洲俱樂部中華花蓮女排教練
參加2001.7(日本宮崎)亞洲四強挑戰賽中華男排教練
參加2002.8(卡達杜哈)世界盃亞洲區資格賽中華男排教練
參加2001.9(韓國釜山)11屆亞洲盃中華男排教練(榮獲第六名)
參加2001.9(中國北京)21屆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大專男排教練
參加2003.6(中國太倉)世界青年亞洲區資格賽中華青男排教練
參加2003.9(中國天津)12屆亞洲盃中華男排助理教練
參加2003.9(中國齊齊哈爾、台灣苗栗)亞洲四強中華男排助理教練
參加2004.9(韓國濟州、日本宮崎)亞洲四強中華男排教練
參加2004.10(印尼雅加達)WORLD U-185 Championship中華男排教練(榮獲世界第二名)
2004甲組企業聯賽津津企業公司男排教練
參加2005.7(台灣屏東、中國杭州)亞洲四強中華男排教練
參加2006世界盃亞洲區預賽(菲律賓宿霧94.2)、複賽(哈薩克阿拉木圖94.6)中華男排教練
參加2005.9(泰國suphanburi)13屆亞洲盃中華男排教練(94.8∼94.9)
2005甲組企業聯賽中纖公司男排教練(94.8∼94.12)
參加2007.8(泰國曼谷)24屆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大專男排教練(96.8)
參與體育學術經歷與榮譽
    1. 1997榮獲中華民國大專體育學術研究獎「排球不同方向舉球技術之動作分析「花師男排楊大衛選手個案研究」。我國大專運動科學86學年度研究獎助專刊,21-31」。
    2. 2000榮獲國科會獎助(甲種)「發展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彈跳力之模式研究」。臺中,書恆出版社。
    3.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參加2002釜山亞運男(女)排球運動科學小組召集人。
    4. 2002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不同動作頻率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91-2413-H-026-015- )(計畫主持人)。
    5. 2003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I) (92-2413-H-028-005- )」(計畫共同主持人)。
    6. 2003教育部專題研究獎助「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學創新、教材編制與成就評量之行動研究」(計畫主持人)。
    7. 2004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 II ) 」 (93-2413-H-028-003- )(計畫共同主持人)。
    8. 2004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子排球選手爆發力訓練上的應用(I) 」 (93-2413-H-026-014- )(計畫主持人)。
    9. 2005花蓮縣參加2005年全國運動會運動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10. 2005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排選手爆發力訓練上的應用( II ) 」(94-2413-H-026-015-)(計畫主持人)。
    11. 2005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 III ) 」 (94-2413-H-028-005-)(計畫共同主持人)
    12. 2006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優秀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I) 」(95-2413-H-026-009-)(計畫主持人)。
    13. 2006花蓮縣優秀運動選手精進計畫-運動科學及運動訓練整合實驗計畫(總計畫主持人兼子計畫三主持人)。
    14. 2006教育部補助『東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年度計畫∼夥伴學校推動工作小組』(總計畫執行長)。
    15. 2007教育部補助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計畫∼雕塑美學與石材文化產業開發人才培育計畫(計畫共同主持人)。
    16. 2008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不同彈跳能力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97-2410-H-259-067-)(計畫主持人)。
    17. 1997榮獲中華民國大專體育學術研究獎「排球不同方向舉球技術之動作分析「花師男排楊大衛選手個案研究」。我國大專運動科學86學年度研究獎助專刊,21-31」。
    18. 2000榮獲國科會獎助(甲種)「發展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彈跳力之模式研究」。臺中,書恆出版社。
    19. 2002中華民國排球協會參加釜山亞運男(女)排球運動科學小組召集人。
    20. 2002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不同動作頻率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91-2413-H-026-015- )(計畫主持人)。
    21. 2003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I) (92-2413-H-028-005- )」(計畫共同主持人)。
    22. 2003教育部專題研究獎助「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學創新、教材編制與成就評量之行動研究」(計畫主持人)。
    23. 2004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 II ) 」 (93-2413-H-028-003- )(計畫共同主持人)。
    24. 2004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子排球選手爆發力訓練上的應用(I) 」 (93-2413-H-026-014- )(計畫主持人)。
    25. 2005花蓮縣參加2005年全國運動會運動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26. 2005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排選手爆發力訓練上的應用( II ) 」(94-2413-H-026-015-)(計畫主持人)。
    27. 2005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 III ) 」 (94-2413-H-028-005-)(計畫共同主持人)。
    28. 2006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優秀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I) 」(95-2413-H-026-009-)(計畫主持人)。
    29. 2006花蓮縣優秀運動選手精進計畫-運動科學及運動訓練整合實驗計畫(總計畫主持人兼子計畫三主持人)。
    30. 2006教育部補助『東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年度計畫∼夥伴學校推動工作小組』(總計畫執行長)。
    31. 2007教育部補助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計畫∼雕塑美學與石材文化產業開發人才培育計畫(計畫共同主持人)。
    32. 2008國科會專題研究獎助「不同彈跳能力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計畫主持人)。
Refereed Paper期刊論文
  1. 張木山(1991):運動傷害的預防及緊急處置要領。國教園地,35、36期,66-70。
  2. 張木山(1992):運動心理學與體育教學。國教園地,40期,43-50。
  3. 張木山(1992):花蓮縣國民小學體育師資之體育運動理念、教學及專業知能調查研究。花蓮師院初教學報,2期,135-176。
  4. 張木山(1992):花蓮縣基層排球運動推展概況之研究。中華排球,58期,76-86。
  5. 張木山(1994):排球比賽敵情資料搜集方法與應用探討。花蓮師院初教學報,3期,131-176。
  6. 張木山(1995):沙灘排球運動跳躍發球之運動學分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2期,137-143。
  7. 張木山(1995):排球運動教材內容與課程設計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5期,243-291。
  8. 張木山(1995):郭慧珍沙灘排球跳躍發球之運動學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卷2期,197-210。
  9. 張木山(1996):排球運動專項體能評估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卷1期,217-236。
  10. 張木山(1996):排球選手與血型分佈初探。中華體育,10卷1期,37-45。
  11. 張木山(1997):排球單、雙腳跳躍發球動作之比較分析。花蓮師院學報,7期,1-22。
  12. 張木山(1997):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中華體育,11卷2期,80-88。
  13. 張木山、陳銘鐘(1998):中、泰女排戰術應用比較分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4期,49-70。
  14. 張木山(1999):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體育法修正後建立後續制度座談會報告書,如何辦好各種運動競活動。運動競賽籌辦的理論與實務。99-115。
  15. 張木山、陳銘鐘(1999):影響排球運動訓練成效之背景因素分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期,173-184。
  16. 張木山(1999):訓練控制理論在排球選手體能評估上的應用。大專體育學刊,1卷2期,51-60。
  17. 張木山(2001):21世紀我國男排實力知多少。中華排球,第96期,17-24。
  18. 張木山、紀忠呈(2002):影響男子排球比賽成績表現之相關技術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卷1期,255-274。
  19. 張木山、孫苑梅(2003):運動傷害調查研究方法的比較分析。教練科學,第2期,203-212。
  20. 紀忠呈、孫苑梅、張木山(2003):優秀女排選手後排扣球動作之定性分析。教練科學,第2期,292-304。
  21. 張木山(2003):第12屆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前八強現況分析-兼論中華男排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中華排球,108期,30-38。
  22. 張木山、董俊男(2004):不同動作頻率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第37輯,289-302。
  23. 張木山、紀忠呈、董俊男(2004):不同動作型態被動反覆衝擊式訓練法訓練效果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第6卷第3期,133-143。
  24. 張木山(2005):不同動作速度被動反覆衝擊式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5卷2期,69-78。
  25. 張木山、張祐齊、紀忠呈(2007):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排選手爆發力訓練上的應用。運動教練科學,第8期,47-55。
  26. Shu-Lin LEE& Chuan-Show CHEN& Tzyy-Yuang SHIANG& Mu-San Chang& Hsin-I LO& Mei-Chich HSU(2007).Passive Repetitive Isokinetic Training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Hormones in Untrained Me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Hong Kong.13(1).20-28.
  27. 張瑞祥、張木山、王令儀、辜靜儀(2008):膝關節角度變化對於垂直蹲跳表現之影響。華人運動生物力學(已接受)。
Conference Paper學術會議發表
  1. 張木山(1996):排球單腳跳躍發球動作之技術分析。1996年第27屆中華民國大專運動會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55-259。
  2. 張木山(1997):海峽兩岸男子排球比賽技術分析。國立花蓮師院創校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專刊,251-275,
  3. 張木山(1997):排球跳躍發球動作之定性分析。86學年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465-1478。
  4. 張木山(1999):發展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彈跳力之訓練模式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87學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1-482。
  5. 張木山、紀忠呈、洪連成(2000):排球後排扣球之運動學分析「花師男排黃寶賢選手之個案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八十九年度會員大會學術論文發表會專題座談會大會手冊,63。
  6. 何維華、黃啟煌、張木山、陳文良(2001):不同下肢著地動作影響肌電圖和作用力之研究,2001年國際運動保健學術研討會。
  7. Chang Mu San& Chi Chung Cheng (2001):The Research of Correlation Between Volleyball Skills and The Outcome of Volleyball Games.(2001年高等教育體育協會國際會議-AIESE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1)。
  8. Chang Mu San& Ho Wei Hua (2001):The Research of_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kills Making Scores and The Outcome in University Men’s Volleyball Games.(2001年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運動科學會議)
  9. 張木山、孫苑梅、陳銘鐘、紀忠呈(2002):排球跳躍發飄球之學理探討。2002台灣運動生物力學技術分析暨電腦應用研習會。頁74-75。
  10. 紀忠呈、孫苑梅、洪連成、張木山(2002):排球後排扣球動作之定性分析。2002台灣運動生物力學技術分析暨電腦應用研習會。頁76-77。
  11. 張木山、陳銘鐘(2002):排球跳躍發飄球動作之定性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一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大會手冊。頁30。
  12. 紀忠呈、孫苑梅、陳銘鐘、張木山(2002):排球扣球動作之定性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一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大會手冊。頁105。
  13. 張木山(2003):大學男子排球比賽各項技術與勝分之迴歸分析。九十二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大會論文集(上)。頁52-60。
  14. Chang Mu San(2003):The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volleyball skill s and win marks in the university male volleyball matches. 2003 DAEGU UNIVERSIADE CONFERENCE(2003年第22屆韓國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科學會議)2003 DAEGU UNIVERSIADE CONFERENCE(Facing the Challenge)Proceedings II.p650-654.
  15. 董俊男、季力康、張木山(2003):優秀大專男子排球運動員心理技能之分析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二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大會手冊。頁。
  16. 董俊男、季力康、洪崇喜、張木山(2003):男女排球運動員心理技能與心理困擾之分析-以2002年釜山亞運男女排球代表隊為例。九十二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大會論文集(下)。頁704-712。
  17. Chang Mu San(2005):The study of how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affect bounce capability.(2005 Izmir UNIVERSIADE CONFERENCE
  18. 張木山、張祐齊、紀忠呈(2007):優秀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比較分析。2007國際排球教練暨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19。
  19. ?Chang Mu San&Chang Yu Chi2007):The trend analysis of how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affect bounce capability.(UNIVERSIADE BANGKOK 2007 CONFERENCE).
  20. ?Chang Mu San(2007):The Speaialty of a Coach of The Sports Team. 2007 ICCE Global Coach Conferenc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21. 張木山(2007):不同訓練方法對下肢爆發力訓練效果變化之研究。(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國際研討會~澳門理工學院)。
  22. 張木山、張祐齊(2007):優秀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第六屆[世界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中國廣州,華南師範大學)。
  23. Mu-San Chang&Yu-Chi Chang&Chung-Cheng Chi(2008).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Passive Repeatedly Plyometric Training On Male Volleyball Player In distinct Jumping ability.The 7th Annual Conference for SCSEPF.
  24. Yu-Chi Chang&Wei-Hua Ho& Mu-San Chang(2008).The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of male Strength and Cross-sectional Area(CSA)of quadriceps in different ages. The 7th Annual Conference for SCSEPF.
  25. 張瑞祥、張木山、王令儀(2008):膝關節不同預備角度對垂直跳躍表現之影響。2008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及台灣生物力學學會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和國科會醫學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獲頒大會最佳論文獎)。頁147-148。
  26. 辜靜儀、黃寶賢、王令儀、張木山(2008):排球踏併跳動作中先行腳與跟隨腳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2008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及台灣生物力學學會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和國科會醫學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141-142。
  27. 李宗翰、麥彥浩、張木山(2008):大專男子排球比賽得分技術結構分析∼以2008年特優級組複、決賽為例。2008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及台灣生物力學學會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和國科會醫學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145-146。
top
Technical Report Patent專書
  1. 劉錫麒、黃明玉、陳添球、張木山(1993):師範學院體育科教學模式之研究。教育部專案研究。27-68;88-98。
  2. 張木山(1993):男子四人制海灘排球比賽之技術分析。臺北,河馬出版社。
  3. 張木山(1993):國民小學體育組與各處室、組之工作關係探討--與教務處之可能衝突和其解決策略。臺北,河馬出版社。
  4. 張木山(1996):男子排球專項體能測驗之研究。臺中,書恆出版社。
  5. 張木山(1997):排球。台北,師大書苑。
  6. 張木山、康振福、徐月琴、呂必賢、古淑貞等(1997):國民小學原住民「體育科」一年級課程與教材規劃研究。教育部專案研究。
  7. 張木山(1999):發展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彈跳力之模式研究。(榮獲89學年度國科會甲種獎助$144,000)臺中,書恆出版社。
top
專案研究計畫
  1. 張木山(2002):不同動作頻率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431,000。 (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1-2413-H-026-015)。
  2. 張木山(2003):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學創新教材編制與成就評量之行動研究。教育部九十二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耕計劃主持人。教育部補助$110,000。
  3. 張木山(2003):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二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1,296,300。(共同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2-2413-H-028-005)。
  4. 張木山(2004):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Π】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三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1,145,800。(共同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3-2413-H-028-003)。
  5. 張木山(2004):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子排球選手爆發訓練上的應用【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三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526,800。(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3-2413-H-026-014)。
  6. 張木山(2005):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之研究-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效果與神經肌肉特性之探討【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四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1,133,000。(共同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4-2413-H-028-005)。
  7. 張木山(2005):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在優秀男子排球選手爆發訓練上的應用【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四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600,000。(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4-2413-H-026-015)。
  8. 張木山(2006):優秀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五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494,000。(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5-2413-H-026-009)。
  9. 張木山(2006):花蓮縣優秀運動選手精進計畫-運動科學及運動訓練整????????合實驗計畫。花蓮縣政府補助$1,460,000。(總計畫主持人兼子計畫三主持人)。
  10. 張木山(2008):不同彈跳能力男排選手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之肌電活動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七年度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計劃編號:NSC 97-2410-H-259-06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