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著作】         書籍編輯          回首頁

 

 

 

 

 

盧比孔河

台灣的外交環境

原住民族的權利與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與族群課題的他山之石

人民的權利與轉型正義

思考台灣外交大戰略

原住民族的主權、自治權與漁獲權

天光的台灣—施正鋒20年短篇文選

自我認同與民族認同的追尋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民主制度──常識治國的邪惡》

台灣涉外關係

《台灣族群政策》

《台灣的國家安全──和平研究的途徑》

《原住民族人權》

台灣政治史

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

各國原住民人權指數之比較研究

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

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

語言政策及制訂『語言公平法』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民主鞏固的擘劃──政權輪替與制度改革

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

《台灣政治建構》

《浩劫與認同》

《當代政治分析》

《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

 

 

 

 

 

 

 

     盧比孔河畔的沈思

       202004

 

 

施正鋒

代序-有心的人,發瘋是很難的

今晚,決定不要麻醉自己

良知是不能出賣的

卑微地苟活著

熱炒一百跟五柳枝

人類大腦的形狀像青蛙

不要拿鴿子來跟斑鳩交配,不要把張俊雄當作張俊宏

阿倫

有關政治制度運作的一些錯誤認知

 

九月政爭的政治制度思考-不要當赤腳醫生,不管是學者、媒體、還是國會觀察者

 

台灣政黨政治的前景

 

民主轉型的回顧、民主鞏固的挑戰、及深化民主的期待

 

總統直選與台灣政治發展

 

九合一選舉的觀察

 

蔡英文第一任政府的觀察

 

民進黨的總統初選

 

國會改革觀察

 

台灣憲政改造的觀察

 

台獨學者從政百日

 

代跋-政治未來學的逃兵:「預言」與「預測」的區別

附錄1:大選十個禮拜前的觀察

附錄2:大選前一個月的觀察

TOP

     台灣的外交環境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201902

 

 

施正鋒

代序為什麼我每年要出一本自己的書
美軍在二次大戰跳過台灣的決定
壹、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的戰略
貳、美國戰前對日本的『橙色作戰計畫』
參、海軍與陸軍的爭辯
肆、先攻呂宋島或台灣
伍、美軍攻台的『堤路作戰計畫』

美國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對台灣的興趣
壹、美國建國前後在亞洲的投石問路
貳、南北戰爭前到遠東的美國海軍
參、美國海軍在十九世紀的發展
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發展
伍、加煤站、保護國、還是殖民地美國在鍍金時期對台灣的覬覦
陸、牡丹社事件背後的美國因素
、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對台灣的盤算
附錄美國海軍陸戰隊到台灣

初探川普的大戰略-牧師、掮客、還是惡霸?
壹、大戰略的定義
貳、大戰略的研究
參、戰後美國的大戰略
肆、冷戰結束後的美國大戰略
伍、川普是否有大戰略
陸、美國面對挑戰後的大戰略
附錄:對川普的看法

美國的中立政策與對中立的態度
壹、中立是美國的開國精神
貳、戰後美國與歐洲中立國的關係
參、美國在冷戰時期對於中立政策的態度
肆、結語

獨立建國與外交承認
壹、國家的肇建
貳、獨立建國的過程
參、外交承認的重要性
肆、外交承認的考量
伍、強權的外交承認
陸、美國的外交承認
、台灣人建國的困難點
捌、獨派、綠營、以及本土派
玖、我是台灣獨立運動的小兵加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三十年的前
附錄1:各國獨立日期
附錄2:台灣獨立的信念與中國統一的策略
附錄3:都是為了五趴的選票
附錄4:民進黨的豪賭
附錄5:「我主張台灣獨立」的照妖鏡
附錄6:由和中、傾中、到親中

國際政治中的小國
壹、前言
貳、如何定義小國
參、小國的外交行為及其解釋
肆、小國可以選擇的策略
伍、小國必須面對的課題
陸、小國可以發揮的影響力
、結語
附錄:小國的自處之道

日本由甲午戰爭到一次大戰的國際情勢
壹、前言
貳、日俄戰爭前後十年的情勢
參、甲午戰爭前後的日韓關係
肆、由黑船開國到偷襲珍珠港
伍、由清末到民國的日中關係
陸、結語

民族自決權看台灣的主權取得
壹、前言
貳、由「台灣地位未定論」談起
參、只有外來政權,何來母國
肆、中國又不是台灣的宗主國田無交、水無流
伍、台灣與美國的定位要吃蒼蠅自己抓
陸、現在,台灣是台灣人的祖國
     民族自決權的行使公投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條件
捌、國家主權的取得
玖、台灣內部的自我矛盾與困惑
拾、結語
附錄1︰科索沃獨立的觀察
附錄2︰棍子策略,其實你們不懂我們的心
附錄3︰克里米亞的公投憲法戰經驗
附錄4︰馬靴不能當雨鞋、蓑衣不能當大衣,更何況脖子上的刀

中國的民族主義
壹、前言
貳、馬列主義與民族主義
參、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
肆、中共對於民族主義
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民族主義
陸、習近平的認同觀
柒、代結語:辜寬敏的「兄弟之
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附錄2:毛澤東的〈中華民族〉(1939
附錄3:毛澤東的〈新階段〉(1938
附錄4:引用文件

加拿大與美國的經濟關係(施正鋒、吳珮瑛合著)
壹、加拿大自由貿易的政治經濟
貳、加拿大與美國的「特殊關係」
參、由「美加自由貿易區」到「北美自由貿易區」
肆、由經濟整合到政治整合
伍、結語
附錄1: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排行
附錄2:美、加、、日等國及OECD國家進出口GDP百分比
附錄3:加拿大歷年來的總理名單

附錄 中國國際打壓及我國國際參與策略
壹、學術組織或民間團體
貳、入住旅館或是郵購
參、學術資料平台
肆、建議
伍、台灣不缺中國的黃鼠狼拜年

附錄二 兩強競逐與台灣
壹、跛鴨總統草蜢弄雞公
貳、美中夾縫中的台灣
參、會叫的狗不會咬人
肆、美中競逐下的台灣大選

附錄三 對中國的一些看法
壹、中國就是吃定台灣
貳、「陸客」不來又怎麼樣
參、打安全牌,不得罪任一方
肆、對岸不急,我們何必焦躁
伍、台灣與中國既非一家、也不親

附錄四 外交上的突圍
壹、陸甘復交,紅尷尬、綠敷衍
貳、談台灣與日本在沖之鳥礁的漁業衝突
參、巴拿馬之行,誰在試的底線?
肆、沒有掉入中框架的道理
伍、面對中國的地動山搖,台灣更應該展翅鷹揚
陸、台灣對於朝鮮半島局勢應該有自己的戰略思維
、新南向政策的初探
捌、一名職業外交官的往生
代跋國際局勢分析

TOP

 

 

     原住民族的權利與轉型正義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201801

 

 

施正鋒

目錄

第一部分  序與論文

代序就好像小孩子在夜市用紙網撈金魚

原住民族的自決權

澳洲國家與原住民族的和解

墾殖國家與原住民族的條約

歐盟的少數族群權利保障

轉型正義中的時空責任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劃設

當國土規劃遇上原住民族權利

綜觀民進黨的原住民族政策

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的路徑

原住民族的森林權(與吳珮瑛合著)

 

第二部分  短論

人肉鹹鹹,總統向原住民族道完歉又如何?

拒絕自欺欺人、坦誠面對自己,才是和解的第一步

熱鬧有餘的政治儀式

光道歉是很難看出誠意的

真心期待,漢人社會願意傾聽原住民族的心聲

寒風冷雨中露宿道原住民族的吶喊

政府混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土地權

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讓人看破民進黨的手腳

「亞泥案」是官商勾結欺壓原住民族

閒談魁斯

連原住民族的歷史記憶也要加以殖民

政府不該用漢人欺負原住民的手段來應付平埔族

蔡英文繼續消費平埔族

民進黨的平埔正名過於心計

安婦的歷史正義

原、漢有別的轉型正義就是歧視

究竟轉型正義是隱善揚惡、隱惡揚善、還是功過並陳

『礦業法』修正案了天機

 

第三部分  附錄

由「雜種說」看傲慢的國民黨原住民族政策

由原住民族地區的中小學校長遴選談起

林媽利的論點只是在消費平埔族

對抗漢人學者的專斷,是原住民族菁英的天責

施正鋒教授訪談內容

施正鋒教授訪談逐字稿

民報全程報導

原促會和原轉會、原民會衝突?施正鋒:沒先調查真相怎麼處理

代跋:總統不該跟人民玩「白馬非馬」的文字遊戲

TOP

 

 

 

 

     轉型正義與族群課題的他山之石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201702

 

 

施正鋒

目錄

第一部分  轉型正義

1. 中、東歐的轉型正義

2. 捷克的轉型正義

3. 由轉型正義到真相調查委員會

4. 加拿大的原住民族真相和解委員會

 

第二部分  族群課題

1. 南斯拉夫的解體

2.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課題

3. 亞美尼亞人的悲歌

4. 民答那自治區的發展

 

第三部分  附錄

1. 鮮血染紅的珍珠斯里蘭卡

2. 黎巴嫩的內戰

3. 一個黑人國家的驕傲由內戰走向民主的奈及利亞

4. 由「剛河暴風雨回憶」看剛果開國四要人

5. 浩劫與認同的探討

TOP

 

 

 

  人民的權利與轉型正義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201603

 

 

施正鋒

目錄

代序人民有捍衛家園的權利

一、政府徵收民地的政治與經濟分析(施正鋒、吳珮瑛 合著) 

二、平埔族原住民族身分的喪失與回復 

三、美國的宗教土地使用-國會的立法與法院的判例

四、台灣轉型正義所面對的課題

五、澳洲與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的爭端 

六、歷史教育、轉型正義及民族認同 

七、國家安全與人權-史諾頓事件的省思

八、加拿大Sechelt原住民族自治 

九、加拿大的少數族群語言教育權利-以法語族群為例 

十一、外籍配偶的公民權  

十二、跋我痛恨各種不講道理的政治正確
附錄1:對於通過『反歧視法』的初步觀察
附錄2:請問毛治國部長,外勞有甚麼可怕的地方

TOP

 

 

 

  思考台灣外交大戰略

蘆圖書出版公司      201506

 

 

施正鋒

目錄

代序:今天,沙特是我在解嚴後的剛果

一、台灣外交安全危機

二、中立國的概念、理論、以及實務

三、習近平的世界觀

四、由盟邦、棄婦、到迷惘的台美關係

五、由加拿大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看台灣與中國的服貿協議/施正鋒、吳珮瑛

六、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現況、以及挑戰

七、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政策

八、以認同現實主義的觀點看美中日三角關係中的台灣外交大戰略:由孤兒、養子、到私生子

九、中國研究的發展與課題

十、民進黨的中國政策

十一、蔡英文的中國政策

TOP

 

 

 

 

    原住民族的主權、自治權與漁獲權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407

 

 

施正鋒、吳珮瑛

一、原住民族主權與國家主權

二、加拿大Inuit原住民族的自治政府

三、加拿大Métis原住民族的自治區歷史回顧及政治過程的觀察

四、加拿大魁北克省James Bay Cree原住民族的自治

五、紐西蘭毛利人的漁獲權

六、澳洲原住民族的漁獲權

七、加拿大原住民族的漁獲權

TOP

 

 

 

 

    天光的台灣施正鋒20年短篇文選

蘆圖書出版公司      201311

 

 

施正鋒

自序/筆耕二十年

一、  天光時候社會角落

二、  綠色草根民進黨歡

三、  倉皇身影︰扁朝興衰

四、  藍色憂鬱國民黨起落

五、  絃外之音不是藍綠

六、  遊戲提名初選

七、  門裡門外選舉觀察

八、  近在天涯︰巨鄰中國

九、  合縱連橫外交角力

十、  風雨之中憲政體制

TOP

 

 

 

    自我認同與民族認同的追尋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307

 

 

施正鋒

第一部份學術論文

1、  自我認同與民族認同的追尋

2、  由社會運動到台獨運動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遷台二十年回顧

3、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劃者許世楷

4、  多元文化主義與原住民族教育─東華大學三年的觀察

5、  平埔族原住民族身分被剝奪的探討

6、  加拿大Métis原住民的認同與身份

7、  歐洲聯盟整合後的歐洲認同

第二部份專論

1、  民主化與國家認同

2、  國家認同、國家定位、國家安全

3、  台灣的國際地位、台灣人的國家認同、以及台灣的政治前途

4、  台灣人的民族/國家認同

5、  正名運動與民族認同的建構

6、  從「鄉土文學」談起

第三部份短論

1、  台灣民族主義的意義

2、  被擊敗民族的自我追尋

3、  中華民國式的台獨是不可接受的

4、  二二八巨靈與民族國家的建構

5、  由離散文學看林雙的《回家的路》

6、  當前台灣認同政治的論述

7、  「兩國論」與台灣民族主義

8、  謝謝你,王明哲

9、  我對史明的認識

10、  .海洋立國宣言-青山綠水好台灣

11、  給戀島嶼的查某官、少年兄

12、  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糾結

13、  同中存異、異中求同

14、  My TC Years

15、  連戰的認同觀

16、  發揮台中中的台灣精神

17、  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

18、  白話字與台灣民族運動

19、  多元文化主義之下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20、  國家認同與憲政改革

21、  台中中校友會

22、  由歷史記憶到民族認同

23、  台灣人的認同本質主義、還是建構主義?

24、  運動與民族主義

25、  國家定位、國家認同、政黨認同、以及族群認同

26、  我們是甚麼人

27、  一八九五的集體記憶

28、  台籍老兵的苦戀

29、  被言論自由擊潰的台灣想像共同體

30、  國家定位與台灣認同

31、  六成五自認為台灣人的意義

32、  令人愛恨交織的中華民國

33、  中華民國的獨立

34、  台灣人對中華民國的恩怨情仇

35、  認同的形塑

36、  馬英九的國家認同

37、  叛國者侈談光宗耀祖

38、  中校友對於吳敦義副總統之期許

39、  讀不完的海角七號、唱不完的韻之鐘

40、  對於《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的思考

41、  台灣人建國的困難點

42、  當民意調查淪為政治統戰的工具

43、  「大陸配偶」來台取得身份的國家安全問題

TOP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民主制度──常識治國的邪惡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202

 

 

施正鋒

代序政客、聖人、以及學者

第壹部份:學術論文

1、  五都與縣市升格之體制問題探討

2、  台灣民主化以來的半總統制運以陳水扁政府為分析重心

3、  罷免/彈劾總統、行政豁免權、以及國家機密權

4、  憲政體制的選擇與憲政改造的過程

5、  由北高市長候選人的產生看民進黨的提名制度

6、  李登輝評傳、或李登輝總統研究?

7、  總統大選以來的民進黨與泛綠陣營

8、  陳水扁政府兩二合一選舉前後的觀察

9、  選舉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貳部份:政治觀察

1、 憲政改造

2、 公民投票

3、 選舉制度

4、 初選制度

5、 政黨體系

Ø附表:台灣二十年來的選舉

TOP

 

 

 

    台灣涉外關係

蘆圖書出版公司           201107

 

 

施正鋒

代序學術殖民代工,何來原創!

研究論文

一、戰略研究的過去與現在

二、美國在艾森豪總統時期(1953-61)的對台政策

三、美國國會外交與議長外交的初探

四、台灣與中國的和平

五、台灣與中國未來關係的可能發展

六、台灣主體意識與陳水扁的中國政策

七、台、中關係與國家安全美國的因素、國家認同、以及民族認同

八、美國在東亞的軍事態勢以台灣為考察重心

九、發展中的台、美、日三角關係

政策分析

1-1台灣與美國的關係

1-2美國國務卿鮑爾訪問中國的分析

1-3解讀美國「支持台灣獨立」的腹語

1-4台美關係的新紀元『上海公報』三十年

2-1 由新疆七五事件週年看中國少數民族權利之可能發展

2-2 陳雲林訪台的目標與策略
2-3
認中國學歷、以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
2-4
初探謝長廷、以及馬英九的中國政策
2-5
中國的和平攻勢
2-6
口銜橄欖枝的中國熊貓
2-7
中國對台政策是否有所變化
2-8
胡溫推動法制建設之分析
2-9
中國台辦對於陳水扁總統雙十談話的回應
2-10
影響台、中對話之台灣內部因素
3-1
國際情勢對台灣外交的挑戰及機會
3-2
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
3-3
朝鮮半島第四次六方會談美國觀點的考察
3-4
台灣的國際地位
3-5
塞浦路斯和平公投分析
3-6
總統大選後的台灣對外關係
3-7
九一一事件以來的台美中關係
3-8
我國參加亞太經合會墨西哥會議的分析
3-9
美國與中國互動下的台灣
3-10
台灣退出亞太經合會上海會議的分析
3-11
如何結合政府、企業及民間的力量促進加入聯合國?
3-12
俄羅斯、日本、及中國三國關係

TOP

 

 

 

    台灣族群政策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004

 

 

施正鋒

代序馬英九政府實踐原住民族自治的決心

1章、縣市合併與原住民族自治的挑戰

附錄1「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B版)

附錄2「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提示稿

附錄3「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原民會版/林正二版)

附錄4「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無黨聯盟/高金素梅版)

附錄5「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楊仁福版)

2章、台灣歷史中的加禮事件

1.前言

2.加禮事件的發生

3. 滿清政府的政策

4. 加禮菁英的策略

5. 結語

3章、西拉雅族的身份與政府的承認政策

1. 前言

2. 平埔族的認同

3. 官方的認定作法

4. 政策的爭議所在

5. 未來的走向

4章、都市原住民政策初探

1. 前言

2. 誰是都市原住民

3. 都市原住民的現況

4. 族群政策中的都市原住民政策

5. 都市原住民的認同、共同體、以及自治

5章、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客家運動

1. 前言

2. 客家運動的解釋

3. 客家族群在國際法上的身分定位

4. 由政治哲學看客家人的語言人權

5. 客家台灣人、還是台灣客家人

6. 與閩南人的互動

7. 外省客、以及福

8. 結語

6章、台灣的少數族群政策

1. 前言

2. 少數族群權利的保障

3. 族群關係的論述

4. 台灣現有的少數族群保障作為

5. 未來努力的方向

7章、台灣的族群政治與民主化

1. 前言

2. 原住民族

3. 客家族群

4. 外省族群

5. 結語

8章、轉型正義的探討:由分配到認同

1. 前言

2. 轉型正義的內涵、以及機制

3. 轉型正義的功能

4. 反對轉型正義的觀點

5. 進行轉型正義的困難

6. 轉型正義中的二二八事件

7. 族群政治與分配、及認同

8.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

9. 結語

9章、原住民族或其他弱勢族群的自治地位與保障

1. 前言

2. 當前我國憲法對於原住民族權利或其他弱勢族群的保障

3. 國際人權規約中的原住民族權利保障

4. 憲政體制與原住民族權利

5. 原住民族的政治參與

6. 原住民族自治區體制

7. 原住民族憲法專章的建議

附錄1、「原住民族憲法專章草案」

附錄2、台灣新憲原住民專章建議條文

10章、台灣原住民的集體人權與美澳加等國的比較

1. 前言

2. 原住民人權、以及集體權的發展

3. 原住民集體權的指標

4. 各國原住民集體人權的比較

5. 結語

TOP

 

 

    台灣的國家安全──和平研究的途徑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200903

 

 

施正鋒

代序

和平研究與台灣

和平研究與和平教育

由衝突管理到和平建構

台灣族群危機的預防與管理

北愛爾蘭的和平

台灣與中國的和平

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建構主義觀點

由軍訓、國防通識、全民國防教育、到國家安全教育

全民國防教育的突破與挑戰

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

附錄1 自我選擇的途徑

附錄2:台灣族群的衝突與和平

附錄3:和諧族群關係的建構

附錄4:軍人與政治

附錄5:人民力量——運用非暴力觀念

 

TOP

 

 

 

    原住民族人權

蘆圖書出版公司      200802

 

 

施正鋒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國際觀

原住民族權力的保障

原住民的主權

原住民族的選舉制度——少數族群代表性的國際觀點

原住民族的環境權

各國憲法中的原住民族條款

原住民族的文化權

原住民族自治的探討

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原住民族與自然資源的共管

附錄1:『原住民族人權保障專章』草案

附錄2:美國印弟安保留區——華盛頓州的Makah民族以及亞洲桑那州Tohono O'odham民族

附錄3:評林修澈的《原住民的民族認定》

附錄4:南島民族論壇的功能

附錄5:台灣的原住民族政策分析與批判

TOP

 

 

 

    台灣政治史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0701

 

 

施正鋒

客家人由中國遷徙台灣

建構台灣政治史的嘗試--creolemestizo的墾殖社會

台灣民族運動的反思

原住民族的歷史重建

平埔族身份認同

台灣民主化的挑戰--國家肇建、民族塑造、以及國家打造

台灣在「李登輝時代」的民主轉型

噶瑪蘭族人的身份認同

海洋與台灣

由後殖民的觀點看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認同的重新呈現

台灣政治史的重新建構

 

TOP

 

 

    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0603

 

 

施正鋒

1-1  台灣社會各族群平等關係的建構

1-2  由多元文化主義、共和主義、到憲政主義的思辨——建構多元族群的民族國家

1-3  從多元文化主義看客家電台

1-4  語言人權

1-5  觀察『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1-6  訂定「全國客家日」政策分析

1-7  研訂『客家語言發展法草案』

2-1  修憲與立憲背後的族群情節——由胡佛與李鴻禧的憲政學理之爭談起

2-2  黃復興黨部與外省族群

2-3  由語言政治的觀點看「通用拼音」

2-4  台灣語言政策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2-5  語言與認同政治——族群認同以及國家認同的考量

2-6  嘗試了解福佬客現象

2-7  多面貌的客家社團

2-8  母語教育的推動

 

TOP

 

 

    各國原住民人權指數之比較研究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200504

 

 

施正鋒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原住民人權的概念化

第三章 由人類發展指數到原住民人權指數

第四章 原住民人權指標的產生及比較

第五章 原住民集體全指數的比較與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附錄 座談會實錄

附錄二 國際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力公約

附錄三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力宣言草案

TOP

 

 

    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0502

 

 

施正鋒

第一章、    原住民的歷史重建

第二章、    國際潮流與原住民的權利

第三章、    原住民族的主權、自決權、以及自治權

第四章、    原住民自治與台灣前途

第五章、    原住民族運動與族群關係

第六章、    台灣的法律與原住民族

第七章、    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原住民族政策

第八章、    台灣新憲中的原住民族專章

第九章、    原住民族的有效政治參與以及代表性的呈現

第十章、    憲政體制與原住民族自治安排

第十一章、      原住民族議會的建構

第十二章、     行政體系中的原住民族由「優惠待遇」到「積極行動」

第十三章、     加拿大原住民族自治體制

 

TOP

 

 

    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00407

 

 

施正鋒

第一章:台灣的族群政治與政策

第二章:台灣客家族群與政治

第三章:客家族群與國家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

第四章:客家族群菁英認同中的福政策導向的分析

第五章:母語傳承與母語的地位

第六章:語言與多元文化政策

第七章:少數族群的權利國際規約的考察

第八章:北愛爾蘭的語言政策

附錄一、客家人當然是客家人

附錄二、化解族群心結,探索義民真相

附錄三、客家族群組黨的政治分析

 

TOP

 

 

    語言政策及制訂『語言公平法』

 前衛出版社        200305

 

 

施正鋒 、張學謙

第一章前言母語傳承與母語地位

第二章語言政策的概念架構、以及相關理論

第三章國際規約、以及各國憲法及法規

第四章語言公平的規範以及論述

第五章『語言公平法』建議案

第六章結語

附錄1世界各國語言多樣化程度

附錄2世界各國的官方語言

附錄3多語國家官方語言使用的領域

附錄4台灣語言人權大事記

附錄5『關於地區性或少數語言之歐洲憲章』

附錄6語言權之範圍

附錄7民主台灣的語言人權在哪

附錄8各國憲法中的語言關懷

附錄9各國憲法中的語言條款

附錄10「少數族群語言公平討論區」意見彙整

附錄11語言權/語言政策參考文獻

附錄12『奧斯陸建議書關於少數族群的語言權的建議』

附錄13『海牙建議書關於少數族群的教育權的建議』

 

TOP

 

 

    台灣民族主義

 前衛出版社        200303

 

 

施正鋒

建構台灣政治史的嘗試──creolemestizo的墾殖社會

民族自決權──台灣獨立建國的民族主義觀點

台灣民族運動的反思
台灣民主化的挑戰──國家肇建、民族塑造、以及國家打造
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建構主義的觀點
台灣教科書中的國家認同──以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為考察的重心
搜尋台灣與中國的定位
日本殖民統治與台灣民族主義
由「仇日」到「知日」──對小林善紀《台灣論》的思考
大前研一的五大邏輯謬誤、四大錯誤認知、三大惡毒用心

 

TOP

 

 

    台灣民主鞏固的──政權輪替與制度改革

 前衛出版社        200204

 

 

施正鋒

這本書是筆者繼《台灣政治建構》以來,對於台灣民主鞏固的進一步思考。第一部分「制度改革」大體是在研討會宣讀的論文,針對正名、行政與國會關係、國會改革、民進黨的政治三角習題、選舉制度改革、文官體制、原住民族自治、以及拼音政策的探索。第二部分的「政權輪替」,是作者三年多來政治觀察的整理,為我們的民主鞏固提供持平的紀錄。

作一個知識份子,作者自豪迄今仍在專業上對自己坦白,隨時挑戰國王的新衣。如果說過去膽敢面對國民黨體制,現在卻因政權轉移而失去了原有的理想,除了貪圖榮華富貴外,又要如何自圓其說?

作者認為:「一流的民族,一流的人才應該政治學」。如果說日治時代與國治時代的一百年,代表台灣人先行者的不同政治參與模式,那麼,在二十一世紀,台灣人應該有絕佳的機會,將政治運作提昇為民主的藝術。

這本書是要獻給在後國民黨/後李登輝、以及後民進黨/後陳水扁時代,台灣未來年輕一代,有知識、有勇氣、有道德的專業政治學者、以及職業政治家。

 

TOP

 

 

    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

 前衛出版社        200108

 

 

施正鋒

這本論文集是過去十年間,作者針對台灣對中國、美國定位,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作觀察的架構,所作的初步研究成果。

這本書是結束、也是開始;它代表作者對於新現實主義的告別,也代表著從此要大步跨入建構主義所提供的無限想像的空間、以及行動的機會。

對於想要有自己的國家的台灣人而言,最大的挑戰是擺脫中國的糾葛,也就是血統上的漢人、文化上的華人、以及政治上的中國人認同,作者作了精闢的解構。至於台灣未來的前景,作者剖析新政府的統合政策,並提出大膽的針眨。

再來,作者對戰後的台、中關係作了全盤性的分析,檢視了影響雙方的重要因素。此外,作者解剖了李登輝的中國政策——出西和的傾向到『兩國論』。最後,作者以台灣民族主義者的立場,回顧美國戰後以來的台灣政策,特別是克林頓。

最後,書末附錄了台灣、中國、美國三方有關台灣的重要歷史文件,特別是英文版的重現,讓讀者自己詮釋。

 

TOP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

前衛出版社         200008

 

 

施正鋒

我到底是誰?學術研究的興趣與個人的主觀傾向往往是分不開的, 我是這樣相信。

在留學的日子裡,我逐漸把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心境、轉為正面追 求台灣的獨立建國的情懷。課本上所學的告訴我,如果內部多元族群無 法取得和解,對外的國家主權定位就很難有共識。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 認識下結集的。本書首先探討了台灣人的國家認同,解析台灣民族主義 在政治面向的三個競爭途徑。例如我們試圖了解吳濁流的認同如何受到 情境條件的制約、回應,以及鍾肇政自我的認同又為何。

我們又由客家人遷徒作切入點,分析客家人的認同如何淬煉而成 我們考察泛原住民族運動如何透過挑戰漢人國家來爭取認同權與自我認 定的權利,以及民族自決權等集體權。最後,我們嘗試確認可能發生的 各種族群危機,思考如何防範族群危機化,再以危機管理的角度來作結尾。

 

TOP

 

 

    台灣政治建構

前衛出版社         199907

 

 

施正鋒

自從1987年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結束長達四十年的半軍事統治,台灣的政治開始自由化,舊威權體制也逐漸瓦解。李登輝於1988年接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台灣的民主化加速進行,但台灣目前的政治體制只能算是「選舉式民主」,必須有能力處理接踵而來的內外挑戰 國家定位、制度建立、及族群整合,才能進入「自由式民主」,達到民主鞏固的境界,擠身成熟的民主國家之林。

本論文集為筆者近年來就國家主權、認同政治、以及政治制度三種建構面,以漢文書寫的初步研究威果,具體則包含台灣意識、國家主權、憲政改革、原住民權利、族群之政治權力分配、國家定位、選舉制度興革、及國會議員的立法參與。

在本體論上,我們採取建構式的途徑,認為行為者與結構是相互建構的;在概念上,我們認為政治制度、主權、及認同都是社會建構;在理論上,我們接受新制度論的看法,以為行為者的認同、目標、或是行動,都會受到制度性脈絡所蘊藏的規範或價值觀所限制及建構;在方法上,我們堅持先要建立概念架構,以利集中式比較研究的進行。

在知識論上,我們服膺知識就是力量的信念,更視論述為政治學者責無旁貸的天職。誠如瑞典政治學者JensBartelsoh所言:「知識具有政治性,而政治則以知識為基礎」,期待更多的一流子弟投入政治學的領域,共同開創發展台灣政治學。

在規範上,我們相信透過制度建立過程的參與,台灣的住民能尋求更多合理的規範行性共識。這本書是獻給我愛恨交織的台灣人。

 

TOP

 

 

    浩劫與認同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199906

 

 

施正鋒

壹、  前言

貳、  浩劫的產生

參、  加害者的責任

肆、  受難者與旁觀者

伍、  猶太人的認同

陸、  歷史翻案與德國人的認同

柒、  結論

 

TOP

 

 

    當代政治分析

 前衛出版社        199810

 

 

施正鋒

俗語說:作戲仔瘋,看戲e憨。」我們不敢說政治是黑暗的,但至少會同意政治是在演戲。就一般人所認知的民主政治來看,不管是個別侯選人還是政黨,無非是要以表現來換取選民的認同及選票,演得越賣力,掌聲與選票就越多。

不過,一般大眾在看完政治舞台的表演之後,一定會好奇,到底這些表象的本質為何?這些政治動件與語言的真正意圖為何?我們又如何來定位自己與這些政治人物、或是政黨的關係呢?

這本書的用意就是在提供讀者基本的政治常識,以便從容面對這些問題。本書素材除以我國的政治現象為基礎外,還輔以我們熟悉的英、美、日政治制度。我們以憲政體制為出發點,解釋國會的組織及運作,闡釋我國政黨政治的生態,說明派系政治如何滋生,介紹選舉及提名制度,更不放過聯合政府、軍人、社會運動等我們都相當關心的議題。

本書的對象是一般讀者,也適合修習政治學入門的大學生,因此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然而,由於作者對於近年來我國政治現象的深入觀察及獨特見解,當然更可以作為鑽研台灣政治學的基本讀物。

15 美國總統選舉方式

 

TOP

 

 

    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

 前衛出版社        199807

 

 

施正鋒

本書是施正鋒博士自1991年學成歸國七年來,在族群政治與民族認同課題上,以漢文寫作的研究成果。

當前族群及民族意識高漲,但族群意識是高度流動的,極易為外部因素所影響,尤以少數族群菁英的妥協或推波助瀾及支配性族群菁英所掌控的政府對策為最。族群菁英的角色是化解族群或民族衝突最具關鍵性的變數,而政治因素卻是比較具有可操縱性的手段。

由於族群與民族現象在台灣一向被視為禁忌,連基本的定義、可分族群數、族群人口數等,都隨各時段政治氛圍各說各話。作者以族群政治學的學生自居,兢兢業業鑽研,嘗試以學理通論和個案析論建構超越族群黨派本位的概念架構,理論由簡入繁、文字清晰順暢,舉例引人入勝,允是本範疇中極少數前鋒性的研究專書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