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運動」報告心得

陳雅玲   徐麗琪    連偉嵐    陳羿孜

(1)撞球型態演變            (2)社會因素的影響          (3)結論

壹、不同時期台灣的撞球型態有何演變?

撞球這項室內運動是在十四、十五世紀發源自歐洲的,爾後撞球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是以歐洲宮廷為中心的貴族遊戲:另一則是常見於酒吧、賭場中的娛樂活動,如上述所言,撞球的社會地位也會因各地的風俗民情而有差異,如在歐洲它是一種相當尊貴的運動,在美國則是一種輕鬆的休閒運動,在俱樂部及酒吧中很常見,而在台灣早期卻是低劣的地下活動,最常見於不良幫派的聚會場所、幾乎是不良份子的代表行為。

   份

                            件

民國38年

由日本將英式司諾克(snooker)撞球傳入台灣。

民國40~50年

撞球運動盛行一時。

民國67年

從日本將花式撞球(Pool)引進台灣。

民國79年

台灣第一個正式的撞球組織-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於11月10日成立。

民國80年

六月獲教育部肯定為「運動項目」

民國81年

立法通過正式實施「有線電視管制法」。

民國84年

中華民國撞球協會正式成為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員。

民國86年

撞球協會和緯來電視台合作舉辦第一屆中華民國職業撞球大賽,正式成為職業運動之一。

民國87年

1.              1.曼谷亞運將撞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後,掀起亞洲地區撞球運動的風潮。

2.              2.舉辦安麗盃女子花式撞球賽。

民國88年

1.經濟部商業司將撞球場由原先列管並歸屬J7類「特種行業」正名為J8類的「競技及休閒體育場管業」。

2.教育部正式成立大專撞球委員會。

Ø       

 

 

 

 

 

 

 

 

 

 

 

 

 

 

 

 

 

 

分析及探討:

1.    早期由於撞球生態不健全,經營球場的業者因根深蒂固的賭博文化往往都會兼營賭博性電玩,加上一些地痞、流氓鎮日無所是事,常會流連在撞球場打發時間,因此撞球場成了不良份子集會的地方,打架賭博事件頻傳,也因此,民國75年時法律列管撞球場為「八大行業」之一,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家長更是告誡小孩不得出入撞球場這類不良場所。之後,「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為了導正社會大眾對撞球運動的負面想法、看法,舉辦各種國內及國際比賽,並積極參與國際上撞球運動相關組織,如:亞洲花式撞球聯盟(Asian Pocket Billiard Union,APBU)、世界花式撞球聯盟(World Pool-Billiard Association,WPA)等(http://www.baroc.org),將台灣介紹給世界各地撞球運動愛好者,也提供國內撞球界觀摩、學習、交流的機會,提昇國人撞球的技術與水平(撞球雜誌網站)。隨著撞球運動的風氣攀升,撞球協會與緯來體育台也合作舉辦中華民國職業撞球大賽,除了休閒娛樂外,更將撞球推上職業運動的一員,近年來,台灣的撞球運動由於社會風氣日趨開放,且在撞球協會及愛好撞球人士的推廣、配合下快速發展,撞球場四處林立、撞球比賽轉播也有高收視率,以及1998年的曼谷亞運台灣選手在撞球項目表現優異引起政府的注意,終於促使政府將撞球運動從「特種行業」除名,同時成立大專撞球委員會,將撞球運動推廣進入校園,使撞球運動達倒前所未有的熱潮。

    週休二日給人們許多休息的機會,也帶來不少商機,不愛在戶外曬太陽流汗的民眾可以選擇撞球這項休閒活動,撞球強調的是「穩定」,不需要特別強大的對抗性肌力,可說是老少咸宜,符合休閒生活的趨勢(http:www.amway.com.tw)。最近經營撞球場所的業者更是推出新意,僱請球技、美貌兼具的女性服務顧客,除了一般服務外,還可陪同顧客打球或是進行比賽以增進樂趣,也就是俗稱的辣妹陪打,雖然相當新穎但也引起大眾對其是否涉嫌色情的顧慮,而其他業者則是打造高品質的撞球環境,將球場裝潢得很有質感,並提供包廂給不吸煙的顧客以及供應餐點等貼心的服務,以迎合社會大眾的喜好,同時一掃過去撞球場給人晦暗、髒亂的印象。

 

Ø        本組針對以上提到影響撞球興起及演變的各種社會因素及補充,而將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一、   傳播媒體大量的轉播:

民國81年立法通過正式實施「有線電視管制法」,使國人能接收到更多的新知,台灣常見的體育頻道有緯來體育台、衛視體育台、ESPN等,幾乎每天都有國際性或是地方性撞球賽事的播出,大大增進了觀眾與撞球運動的距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媒體的力量真的是很大。近幾年引起風潮的,說是媒體影響一點也不為過。就像知名的撞球比賽,透過鏡頭的轉播,呈現出來可能是球手英挺帥氣的姿勢、或女性球手美麗的身影,巾幗不讓鬚眉,讓觀眾很難不被吸引目光去。所以,撞球運動近幾年逐漸受重視,媒體的推力不可忽視呢!

二、   政府政策的調整:

因「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努力的推廣,及眾家選手在國際賽事中頻頻為國爭光,促使政府調整過去對撞球場所嚴加看管的態度轉為正向性的推廣給大眾,並由教育部舉辦各類撞球比賽吸引學生參加,培養新一代的選手。從早期被列管為八大行業之一的撞球運動,到現在則成為一項「競技及休閒體育場管業」。甚而成了國家積極培訓的一向全民運動,就連國際知名運動賽會奧運都列入比賽項目的撞球運動,本組認為,國家對該項運動的認知改變有很大的關係。

三、   健全的運作制度: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的成立,除了幫忙選手統一處理國外比賽事務使其能專心參賽,也提供選手一份保障,並帶回最新資訊給社會大眾。尤其在民國86年間,撞球運動正式成為職業運動之一,藉由完善的教練培訓制度,以及在各大小賽事中嶄露頭角的眾家選手們,更是具體化了撞球運動的健全制度。

 

四、   高水準的運動表現:

台灣的撞球選手,不論男女,屢屢獲得世界性賽事的佳績,如趙豐邦、柳信美、陳純甄等人在世界上排名更曾高居第一位,在在顯示了台灣在世界撞壇上佔有一席之地。從屢獲國際比賽得名的選手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她們叼著煙或操著髒話,而是衣冠整齊並有禮貌的進行比賽。無怪乎,一些平日球技不錯的年輕男女,更是趨之若鶩般的熱烈地投入了這項運動。

五、   各級學校的相繼參與推動:

根據剪報資料來看,在民75年時期,就有一間學校「私立東方工商」,向教育部申請在校內設置撞球間。主要就是考量到學校在校內設置球檯、開設撞球課、成立校隊等更可以吸引學生參與撞球運動,一來提供學生安全的環境,二來更是能避免學生到外頭龍蛇雜處的撞球間,如東華大學校內就有撞球場開設,提供學生舒適、方便的撞球空間。

六、   撞球場四處林立:

民國88年行政院體委會編印的中華民國體育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有三千七百家撞球場,其中台北縣、市約佔全部比例的30%左右,在都會區擁擠的活動空間中,提供一休閒娛樂的去處。由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隨著經濟水準的提升、相關法令的修改,以及各項國際賽事的舉行等,這些舉動都能端正印象甚至引領一股風潮。為了搶食這塊大餅,原本經營撞球間的也因應大眾需求來做室內環境的改善營造,知名職業球手也掛著比賽優勝的殊榮而開設撞球間,更是能夠吸引各方好手來挑戰。隨著有線電視上撥出的畫面,美一位選手都是穿著白領黑褲的帥氣打扮,的確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這股風潮,所以撞球運動也能夠開始蔚為風氣。這的確是件好事!讓我們來想想,以經營者的角度來看,當競爭者變多了,原有市場中的經營者為了有所區隔,就必須注重到了幾點:例如撞球場的地理環境佳不佳?撞球間是否有特色?價錢是否合理?這些都是撞球愛好人士開始會一間一間比較的地方。另外,一些經營不佳或充斥毒品、色情的撞球間,也會被這市場機制給淘汰,如此,市場機制回歸正常,這更能驅使經營者正當地經營,還給大眾一個完善安全的環境,帶給撞球這項競技運動一個完善良好品質的運動場所呢!

七、   列入全國性校際比賽:

目前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以及大專盃都設有撞球比賽項目,除了鼓勵年輕好手參加,且在全中運拿到前幾名的選手還有保送上大學的獎勵,對學生參與撞球活動有正面的影響。

 

貳、不同社會因素如何影響撞球:

六十年代前,在台灣的社會中撞球運動被大家公認為不良場所,一般民眾對撞球場的刻板印象都認為撞場場裡的人都是滿口檳榔、吞雲吐霧、出口成髒的「七桃仔」、幫派打架滋事場所,而且多以男性居多。這是由於撞球場裡的出入分子相當複雜,中輟學生經常在此出沒,青少年正值血氣方剛的時期,打球輸不起很容易引起鬥毆事件,而比賽的過程為了更具挑戰性不免產生出賭博性質的比賽,因此當時撞球運動不能被一般社會大眾認同為正當的運動。當時被歸類為遊藝輔導管理的「八大行業」,未解禁前明文規定十八歲以下青少年不得進入的不良場所。許多學校明文規定,學生不得出入撞球場所,否則以校規處分,可見當時撞球運動是多麼的不被受重視。但是,在台灣地區,由於地狹人稠,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裡,運動設施有限,而占地小、設備簡單的撞球場卻頗能滿足青少年的需要。

近年來撞球運動興盛的原因,是受到社會風氣的開放,休閒運動風氣的興起以及有心人士的努力推廣,特別在 1998年曼谷亞運將撞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之後,帶動了亞洲地區撞球運動的發展安麗杯、世界杯、美國公開賽、職業撞球大賽,國內好手頻獲總冠軍等刺激因素,趙豐邦、陳純甄、柳信美好手在國際或世界賽大放異彩,國內同時也有大量人才相繼參與,隨著撞球運動風氣的興盛,撞球人口急遽地增

加,加上媒體廣告的大釋宣傳,網路上數十個熱門的撞球專屬網站、無線電視撞球比賽轉播,都是促使撞球風氣興起的重要因素。

    撞球運動新形象的轉變是受到教育部將撞球歸類為運動項目,刻板的不良印象因此改觀。在媒體轉撥大大小小的撞球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選手穿白襯衫、打領結出場比賽,彬彬有禮的進行比賽,完全顛覆的過去台灣社會彈子場打球的不良風範,現在撞球間裡不再只是男性的天下,喜好撞球運動的女性逐年增加,撞球生態漸漸地轉變,有助於政府推行全民運動的政策。隨時代變遷、父母觀念漸開明後,今天的業餘組比賽中,我們可以看見家長帶著孩子報名、為他辦球員證等過去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撞球協會正確的倡導,舉辦了各類比賽及國際邀請賽,國際比賽也多次在國內舉行,大大提升我們在國際撞壇的地位,同時我國撞協也常派選手參加國際賽,加強與國際間的聯繫與交流,爭取在國際組織擔任要職,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撞球運動成為社交活動的重要角色,撞球運動也逐漸朝「職業化」的方向發展,將是繼棒球、籃球之後,最適合台灣發展的運動項目之一。

撞球運動風氣的盛行,促使撞球產業的興起,街頭巷尾到處可見撞球場的蹤跡,隨著時進步,國外撞球場新風格及新設施不斷引入,兩三年前景氣開始走下坡,接下來對於一些高投資的行業如MTV、KTV、保齡球館因成本高利潤少而經營困難,有不少業者只好關門大吉,造成空屋率的升高,投資不大的撞球業此時便乘虛而入,國內好手頻頻得獎,造成撞球館直線成長。撞球運動帶動了週邊運動產業的經濟活動,球具的需求量激增迫使國內製造商積極研發更精緻的球杆求具來提供消費者。球員拍寫真集,從運動領域拓展到演藝圈,球員的曝光率提昇觀眾對撞球運動的熟悉度,間接影響民眾對撞球運動的支持,就像許多國高中生視撞球明星為偶像,覺得他們在球場上的表現相當搶眼,對偶像崇拜興起了他們學習撞球的動機。

現在的撞球場多不勝數,但仔細的想一想,從產業的生命週期來看,這是一個過程,一但高峰期過後過後,仍然會被淘汰,這就像過去的保齡球館一樣,興盛時期保齡球館幾乎天天客滿,現在業者提出大降價,甚至買一局送一局結果還是乏人問津。所以某些較敏感的業者,已經開始轉變經營型態,有的提供「辣妹陪打」來招攬客人,有的結合網路娛樂,還有些是以撞球咖啡館的樣子出現,這些作法無非都是要維持現有的情況,用多元的走向,留住消費群。

繼援助交際之後,各式辣妹紛紛出籠,所謂「撞球辣妹」、「滾球辣妹」、「玩伴辣妹」、「海鮮辣妹」、「釣蝦辣妹」、「陪唱辣妹」、「溫泉辣妹」、「鋼管辣妹」、「紅茶辣妹」、「帕普辣妹」等等,種類繁多,似乎,一些與聲色沾得上邊的場所,就會有辣妹的存在。「辣妹業」正朝多元化與複合式發展;自願當辣妹的年輕女孩,大多都有一個體認,雖然標榜「賣笑不賣身」,但必須忍受客人在口語上、眼神上與肢體上被吃豆腐。女性主義越來越抬頭,辣妹文化或許是女性主義的旁門左道,她們將女性自主權展現得一覽無遺,懂得利用上帝賦予的「本錢」輕易換取「金錢」,從昔日兩性關係中的被動者搖身一變,成為主動者。這種情況,或許只能歸咎為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辣妹陪撞」的風氣實在是件不智之舉,撞球運動好不容易擺脫了過去不好的刻板印象,剛剛才建立起的健康形象,不該受到這樣的打擊,畢竟「辣妹陪撞」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的行為一定和色情脫不了關係,所以我們要竭盡所能的遏止「辣妹陪撞」這樣的風氣影響整個撞球的運動風氣。

 

參、撞球運動休閒型態的轉變及社會生活間的關係

        撞球在這幾年風氣越來越盛,在以前撞球場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好的地方,所謂不好的地方就是有一群太保,每天無所是事,在球場雙方看不順眼一下子就打了起來,相互鬥毆。雖然到了現在,撞球場已非昔日之風,撞球間仍然擺脫不了其為八大行業之污名。

        撞球有分為許多種打法以及球檯,早期在台灣「司洛克」大型球檯的玩法非常風行,但是隨這我國撞球比賽中花式撞球頻傳佳績,喜愛撞球的人便一股腦兒玩起了花式撞球,其中當然也有撞球協會從中推行,他們看到的是世界撞球流行的趨勢,所以現在去撞球場,早期的大檯「司諾克」已不復見,有時一間球場只有一個球檯或者根本是由花式撞球小型檯桌所改裝的。

        我國目前花式撞球的技術是由日本引進的,因為是我國撞球協會看到外國已經漸漸流行花式撞球,又覺得日本的環境與我國相像,於是就引進了。當然花式撞球還包含了很多種玩法有「14-1」、「9-ball」以及「八號球」等等,各種玩法各有其不同的樂趣。

 

       撞球與社交關係密不可分,朋友聚在一起不想曬太陽的話就去打撞球,不僅運動到身體,同時也讓頭腦動一動,撞球也是屬於外交中的一環,能讓人較不會嚴肅,況且經過幾場撞球的激戰之後,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對於任何形式的協商、討論更有利進行。

        撞球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冷靜的頭腦,屬於小肌肉控制的運動,因此需要給于較低的覺醒程度才較易打好球,當然充分的技術也不可少。本組覺得撞球這項運動的價值觀應該要被重新評定,而其本身不應被視為不良場所,畢竟並非去撞球場打球的人都是「七逃仔」。現在也有撞球專項的升學管道,更為這項運動加分,這顯示了撞球與壞小孩之間沒有充分的必然性。還有人說道:「打撞球的孩子,物理一定很好,因為撞球的玩法皆與三角函數及碰撞原理有關。」

        本組甚至覺得當時的撞球場就像現在的PUB一樣,同一時期的年輕人,有一些人會去但是有些也是幾乎想都沒想過,本組認為最主要的罪魁禍首是媒體,一些電影對撞球的描述有時可能會過於誇大了,以致於大眾對這項休閒活動的誤解日深。就像是有一部電影台北朝九晚五,其實PUB並不全都像劇中描述的一樣,那麼的墮落,但是在電影裡卻將這個現象誇大了許多。

試想同樣的現象應該也發生在撞球這個運動吧!當時的報紙塑造的撞球場是充滿墮落、鬥毆等等的現象發源地,而當時的媒體又不夠多元,政府因為與論的壓力下,才將撞球這項運動打入萬丈深淵,而忽略了撞球本身值得學習的地方。

        也可能是由於當時的社會剛剛由工業時代起步中,政府以及與論都是在提倡人人須要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而撞球這項運動又剛好不依這幾個原則實行,因而被視為不合群的、不好的,而當時在白日最有空閒的人,不外乎是中輟生、流氓、無業遊民、有錢人等等被視為遊手好閒的人類,因此撞球這項運動被污名化了。

 

 

肆、總 結

        最後,在做心得總結的這個部分,就來談談這次蒐集剪報的心路歷程吧!由於東華圖書館建立時間不久,加上為了蒐藏空間的考量,所以館內目前只有近三個月的剪報資訊。正感到資料蒐集不易的當時,突然回想到學期初的一堂課中,教導了我們如何上網利用東華圖書館網頁上的「聯合新聞網」搜尋新聞。之後的進展出乎我們意料的快,我想,這是工具使用得當的緣故吧!同時,本組夥伴們也省去了往返台北國家圖書館找資料的時間,而能有效率的蒐集到近五十年來的新聞。另外,由於近幾年撞球運動才備受重視的,加上已進的時間不算早,所以在這次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最早出現撞球相關新聞的剪報是在民國65年間。找尋到這筆資料時,令當時在場的所有人感到為之一振。因為這真是一筆難得可貴的資料啊!

        另外,看的近九十筆的剪報中,深深的得到一個感觸,那就是目前體委會似乎是將撞球運動這項的重點放在休閒活動上,只爭辦國際賽事,卻嚴重的忽略了建設和新血的培育。在去年釜山亞運閉幕後,我國的表現竟然遠不及落後地區的哈薩克、烏茲別克、泰國等第,這真是值得省思的一點。新的體委會在政黨轉移後,兩年間換了兩名主委,兩班人馬、兩套不同的作法,卻和當初體委會成立的宗旨離題了,經費少了,關心少了,做起事來也力不從心。政策的影響的確左右了國家推行體育的發展。所以,之前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本組就有提出了幾點看法:是不是能夠建議政府相關機構:從1. 完善的體育政策;2.全力的發展重點項目;3.建立有效的培育制度;4.明確保障選手的升學及就業等下去著手。這樣,才能歸還給台灣體育制度下,一個明朗有希望的運動環境。不然在這國際間忽略的小小的島國內,沒有明確的國家運動專才項目,實在是運動界目前最缺乏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