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伴子快樂學習 蘇國榮

今天是資訊發達,時間分秒必爭的時代,我們來討論切身且需要的問題,『如何陪伴我們的孩子,快樂的渡過學習的年華』,不但要他們學得多、學得快、學得好,而且還要學得深、學得廣、學得澈底,還得很學得快樂。

談到教育子女,每個人都有帶孩子的經驗,也都有一套本領,因為鄰里的仕紳名家比比皆是,這些都長輩們過去辛勤教導出來的,說到教育學生,也有許多老師、主任、校長以及教授們,更是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所以,我不敢班門弄斧,談論什麼大道理,或是名理論,僅把一丁點小經驗,以野人獻暴之心,提供大家共享,也請方家點津。

我們都知道,現在科技發達,人民富足,生活條件比過去進步,這些都是大家辛勤努力奮鬥的成果,因此,每個家庭為著過更好的日子,甚至不能『輸給鄰居或親戚朋友』,不然就『沒面子』,也就因為這樣,對自己的要求不斷的提高,為了達到自己的要求,又不斷的奮鬥努力,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或七十二小時,漸漸的,為了工作,減少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就談不上『陪伴著他做功課、郊遊、抓青蛙或釣小蝦』了。

過去,我在小學服務的時候,常問小朋友,『一個月能見幾次爸爸的面』?『一個月能有幾次全家人一起吃早餐或晚餐』?說真的,家裡『越富有的次數越少』,因為忙著賺錢,晚起夜歸,難得見面,甚至要用『便條紙』、『連絡簿』、『留言板』才能與孩子連繫了。

然而孩子還是孩子,他需要成長,更需要學習,尤其是學齡期,我們如果能給他多一分關愛與付出,他就成長越快,學習更多,以下幾點是個人淺見,提供大家參考,也請方家只正。

一、辛苦一星期,快樂一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孩子的習慣,專看大人有沒有恆心與毅力,以個人的經驗,一種習慣的養成,最初的一星期最為重要,如果我們能堅持不懈,貫澈一星期,大致就不會出差錯,舉例來說,過去我要求孩子( 讀國小時) 自學校回來進門起該做些什麼?依序是這樣的:

1.放下書包,脫去鞋襪,換下衣服,盥洗。

2.吃一下小點心。

3.開始書寫學校功課作業( 低年級時,作完才可看電視 )。

4.晚餐( 一定在餐桌用餐,用畢方得離桌,且用餐不開電視)。

5.餐後有近三十分鐘的閒聊或看電視,新聞畢關機( 學生不看連續劇,大人如欲觀賞節

目,則請另室觀賞,不得有音效妨礙做功課,以防分心 )。

6.然後又開始作功課或預習次日課程。

7.就寢前準備次日的學科課本、習作簿本、用具等妥當,書包與衣服放好,次日不致遺

忘。

8.國小九點半就寢,中學十點可以就寢,大學不規定,但要求盡量不過十二點。以免次

( 六點要起床 )上課精神不佳。

  注意,這些要求夫婦一致且遵守,任何人都不可『放水』,每天澈底執行,經過一星期就習慣了,因此,如果有違背時,您只要提醒『某某現在該做什麼』?他立刻會回答『哦!我知道了』。就這樣把每日作業程序變成習慣,不會有『作業沒完成』而無法交情事發生,也不可能工具( 美勞、音樂、書法、體育.....)沒有帶而無法上課,課前已有必要的『預習』,也不會聽不懂老師的講解,對課業也有了信心,漸漸的他自己就有『分配時間』的觀念與能力,知道什麼事該先做,什麼事可以稍延,但延的期限是何時?這樣就不會耽誤事了。

二、提供思考空間,增強他的信心:訓練解題能力,減少我們的負擔

做功課遇難題是在所難免的,當家長的我們要怎樣幫助孩子,個人認為『提供方法的思考,或方向的指引,不做答案的解答』,例如:當他某「字」不會寫時會問:『爸爸!困難的「困」字怎麼寫』?我的反應是,如果是第一次問時,我會告訴他:『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同時把字典帶過去,說:『困字是那一部首,幾畫?』一會兒您就可以聽到『哦!在這裡,我知道了』。如果是第二次以後我會問:『字典查過沒有?查不到我再告訴你』,就這樣,一些生字新詞的問題就可由自己解決了,至於較複雜的問題我會指導他找『百科全書或辭典』,必要時,帶他到較大的圖書館去找,例如我女兒唸高一時要找『唐朝繪畫』的資料,美術不是我的專長,家中不會有此專門資料,於是約妥在週日帶她到故宮及台灣師大圖書館去,完成她的作業,如果是數學、自然的問題,最好先問他『你認為怎樣解有可能得答案或怎樣做較好』?然後就試試看,有時您只要提一點點提示,就可獲解,所以,初次,寧可『多花一點時間與精神』,慢慢的討論,而把獲得的答案歸功於孩子,增強他的信心,千萬不要說:『這麼簡單的都不會!笨死了』,有時很簡單的就是想不起來,但不一定是笨,稍加提示就好了,因此,「給孩子信心」,指導他方法,有練習與學習的機會,學到真正解題的要領,您不在他身邊時,他也可以處理困難,也減少我們自己的工作負擔,當然,各種工具書盡量為孩子準備好,如字辭典與百科全書等必備書籍,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三、常與導師連繫,瞭解學校概況

孩子通常一早就出門到學校,直到快天黑才回來,所以,除了睡眠以外大部份時間都在學校中渡過,老師與他接觸的時間較長,因此,從老師的口中可以獲知孩子的概況,不論是處世行為態度或學業學習狀況,作為瞭解孩子的依據,以期幫助孩子,同時,因為你能常與導師連繫,老師也會意識到你對孩子的關心,進而更關心您孩子,因而獲得更好的照顧與指導。

也可因與導師的連繫而瞭解學校的活動,進而安排時間參與,如母姐會、懇親會、教學參觀日、運動會、作品展覽...因參與這些活動,可以瞭解自己孩子在同學中的地位,與同學相處情形,也可以與其他家長交換心得與經驗,對孩子有莫大的幫助。

四、有樣學樣,無樣自己創:選桌要看邊

天地間都是學問,孩子自清早一醒,眼睛張開看到的就是學習的對象,所以,在家兄、姊、父、母、長輩們都是他學習的標本,因此,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的教材,例如:自己動不動就口出「三字經」,孩子很快就學會,您能勸他不要「講髒話」嗎?自己嚼檳榔吐檳榔汁,又怎勸孩子不要「隨地吐痰」,如果您能於晚餐後稍作休息,即自取一期刊或書籍到書房閱讀,順便協助孩子解決疑困,孩子會守著電視不做功課嗎?夫婦交談,輕聲細語,和言悅色,孩子又怎會惡言相向呢?俗言道:「上行下傚」,又道:「上樑不正下樑歪」,這道理不用說也自然明白了。在學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偶像,所以,保持良好的形象是要務之一,教師的穿著言行都得謹慎,非但言行一致,而且更要勤學不懈,充實內涵,涵養學行,培養上圖書館藝術館演講會展覽會多看、多聽、多走、多做

四、結論

過去,我常說:『孩子是父母、家庭的,學生是師長、學校的,不論是孩子或是學生都是我們的國民是國家的』,我們希望他們在家是孝順的好孩子,在校是好學勤奮的好學生,長大就是充滿信心無往不利的好國民,為了達成大家的希望,我們共同攜手合作,先培養孩子良好的而規律的生活習慣開始,建立自己的信心,快樂的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發展來日偉大的事業,從經常保持密切的連絡開始,一步一步的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