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貫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實作流程之探究

林錦英/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究員 

壹、前言

  在目前九年一貫教學活動設計實作,為因應學校本位課程的需要,於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之際,本人僅就個人觀察、主持及參與指導國中、小教師實作過程之所得,提出淺見,供作學校本位課程自編教材及選用教科用書之參考。本文僅考慮單一教學活動之設計,並未考慮某校、某學習領域、某學習階段或某學期教學活動設計之整體規畫。

  本教學活動設計實作流程過程雖然繁瑣,但由於經歷過國中、小種子教師、主任、校長、輔導員研習後之探討反省,渠等均反應可行性高,故就四次研習的經驗中,有四—五天教學活動設計實作的國中、小種子教師研習及基隆市種子教師研習的經驗,提出供各研習單位參考,而只有一、兩天實作研習,因不易看見成效,故未能提出討論。並且影響極為深遠的教師同儕互動模式,亦因不在本文探究之列,故未加討論。

  一般設計的模式有二,即傳統大單元活動設計及模組教學設計。本文僅就前者提出可行之實作流程,供作參考。

  傳統大單元活動設計係依據設計理念決定之主題,畫出課程架構圖之後,再就所欲建構之課程架構圖內容,分別書寫基本能力指標中的分段能力指標,(含跨領域及六大議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還可以選擇適用分段能力指標的補充說明),並對應的教學目標;或書寫教學目標後,再對應找合適的分段能力指標。再決定節次及教學內容要點,並依教學內容要點安排各節次的教學活動設計流程。最後思考在教學活動設計流程中有什麼活動可以使用教學替代活動、或需要提醒教師的注意事項、並且要用什麼評量方法瞭解學生是否已經學會了。這樣大致書面資料就算完成。再經試教、修改,即告完成。流程圖示如下頁;實例範示,參見「上廁所」單元活動設計流程。

貳、課程架構的設計

一、訂定主題及設計理念

可依概念、事件、人物、問題、議題等訂定。

二、畫出課程架構圖

  圍繞著主題可依三個方向思考架構藍圖:

  1.目標與內容取向

  依據基本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決定教學(知、情、技)內容的方向。即一般傳統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2.學生經驗與活動取向

  根據學生經驗與興趣決定教學活動的取向。即一般模組教學設計。

  3.多元智慧取向

  參考迦納多元智慧各個層面,包括: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音樂、肢體動作、人際關係、自我認知、自然觀察者等所設計的教學活動。

三、課程架構圖的內涵

  可按照課程架構圖所思考的內容再仔細的填入各表格中,而各表格表一至表四並無一定的順序,都可以從任何表開始填寫。

  表一:找出適合的分段能力指標及補充說明、並所屬的基本能力指標,含跨領域及六大議題(如附件一)。

  表二:寫出與表一對應的教學目標(如附件二)。

  表三:書寫各節次的教學內容要點(如附件三)。

  表四:將各節的教學內容要點轉為教學活動流程(如附件四)。

  表五:整理教學活動流程中檢核表、作業單、多元智慧評量的資料。

  表六:在設計中提供給教師的參考資料或網址等(如附件五-5)。

  總表:檢查及完成設計構想並書寫本單元所參考資料連同各表填入總表中(如附件六),然後邊教學,邊視學生的需要再修改。完成後可供其他教師參考。

  表一至表六其實就是總表拆開的各個分表,目的是為方便初次練習使用教學活動設計者預備的。從第一張簡單的表格完成後,再進入下一張表格,設計者的壓力會稍為減少些,並且有完成時的喜悅與成就感,而在一張張的表格共六份表格完成後,其實就完成教學活動設計了。因此,只要設計者(或設計群)訂定了主題及理念、架構圖完成思考並能親自走過一次教學活動流程的六份表格後,一定會發現表一至表三就是總表的首頁,其餘各表就是總表的次頁。所以有一次繁而冗長的過程設計經驗,第二次之後的教學活動設計就可以直接使用總表(附件六)了。另外如果為了美觀,可將表一至表三打散成為一個表格,那就可以利用另一個總表之二(見附件七)。

參、教學活動流程的設計

一、對象:年級別。

腦海中浮現出該年齡層孩子的熟悉模樣。

二、依單元主題及課程架構書寫基本能力分段指標(表一)。

三、依單元主題及課程架構書寫成教學目標。(及表二)。

  注意認知、情意(態度、興趣)、技能、行為能力的實踐。

四、配合對象年齡層需要的不同

  將教學目標內容詳列適合該年齡學童所需的教學內容要點(表三)。

  必要時可以透過:1.訪問老師、學生;2.參考文獻、資料;3.現場觀察;養成平日收集資料的習慣,分門別類的整理在資料夾內,以利設計教學活動所需。

五、教學流程及教學活動應注意事項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上課之前須準備的事物,包括場地、教具、學生分組等。

(二)主要教學活動:是整節課的主幹,應注意:

1. 每一活動呈現的完整性。

(1)針對某一或多項分段能力指標或教學目標。

(2)取個活潑有趣的名稱,附上達成目標內容的副標題。如找找看廁所在那裡----引導兒童說出實際找到校園中最近教室兩處廁所的位置及男、女廁所的標示(p21活動一)。

(3)進行討論時盡量採開放式的問題。由回答中深入瞭解學生是否能明白,或有意願或願意行為實踐。

a.針對需要寫些應注意的事項。

b.可使用的教具。

c.可使用的補充資料。

d.所需的時間。

e.評量儘量採多元性,例如上課時鼓勵學生作答、學生互評、教師現場觀察。(如會不會張開雙腿並蹲下)。(p21活動二-2)

f.事先需準備的教具。

g.其他

(4)問題的再澄清。當學生對問題不清楚或存疑惑時。

(5)為這個活動做個統整。

2. 各個教學活動之間的銜接。

3. 綜合歸納。

(1)教師統合學生意見
(2)教師提供自己的看法
(3)鼓勵學生在行為中實踐

(三)追蹤活動。

下課或回家可以進行的活動。

【教學活動應注意事項】

(一)分組討論時

1. 行間巡視
2. 參加討論

(二)全班討論時

1.鼓勵學生發言,並將意見板書,讓學生能充分思考。
2.教師不要預先作價值判斷。
3.要作師生統整。

(三)課程結束前的綜合活動

1.重視在當場的師生綜合歸納。
2.忌以預先寫好的字條,強迫記憶。

(四)注意在教室以外上課的安全。

六、思考所需相關教具及補充資料

(錄影帶、錄音帶、參考文獻等)。

第四項所蒐集或設計的資料,可以放入補充資料中,如替代活動或故事等(表六)。

七、依目標的輕重(比例)、教學活動分配適當的時間,或視情況彈性調整、或可省略。

八、再檢查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能達成教學目標,怎麼知道學生學會了(評量)。(表五)應注意難易度。

九、再想一想,還有什麼可以修改的。

十、試教。再修改後定稿。

肆、實例說明

單元名稱_上廁所

  單元名稱的構想:國小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最需要幫助學生立刻解決的生理問題就是上廁所,但是由於學校的蹲式廁所和家庭坐式馬桶不相同,又是公廁,致使新生不太習慣而有憋尿和隨地大便的現象,因而設計本單元。

一、課程架構圖:

二、設計理念與構想

  新生入學最重要的個人衛生習慣是正常如廁,不憋尿,正確使用廁所,男生使用男廁,女生使用女廁,雖然便器與家中的坐式抽水馬桶不同,盼望透過「跳房子」的身體簡單活動,讓兒童學會張開雙腳,蹲下的動作,和瞄準便池大、小便,並能注意上廁所時的禮貌、使用的方法及方便後的個人衛生,正確的洗手,及融入兩性議題,尊重個人的隱私權等。

三、按照課程架構圖所思考的內容再仔細的填入各表格中,而各表格表一至表四並無一定的順序,都可以從任何表開始填寫。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五

檢核表

我學會了

把我會做到的在 塗上顏色。
我還沒做到的在 塗上顏色,並繼續努力直到做到在 塗色。

表六 教師教學參考資料(來源、實質內容資料)

*參考資料一

跳房子的玩法,依右圖,由下而上

1.單腳跳三格
2.雙腳跳二格
3.單腳跳一格
4.雙腳跳二格
5.彎腰向前檢一塊小石塊後蹲下,向後丟,石塊若落入某一格子內,那一格子就屬於這個人的。
6.站起來,轉180度雙腳跳,再跳回去,按來時一樣再單腳跳,
7.雙腳跳二格
8.單腳跳三格,就跳回原處。

*當下一次他(她)再經過時、就可以雙腳一起跳入剛才5.所丟中的格子內,表示是屬於他的領地,可以暫時休息再往下跳。直到腳踩線或石塊丟出線,就必需換人玩。而私人的地,別人是不可以進入的。

* 參考資料二

正確的洗手方法

1.一濕:在水龍頭底下將手淋濕
2.二搓:擦上肥皂和水搓揉起泡約 20 秒
3.三沖:將手沖洗乾淨
4.四捧:雙手捧水沖洗水龍頭,然後 將它關好
5.五擦:用紙巾將手擦乾

*參考書目(表六中的參考資料)
教育部(9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將表一至表六(見附件一--五),在各位教師分工完成後,填入總表,表六或表七(見附件六、七)即告完成。

如果每一位教師願意用心的自行或與他人一起完成一份教案,那麼設計教學活動就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了。

伍、總結

「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聽起來是一個口號,但對於一位能面對過去所學、所教的教師而言,只要他(她)明白九年一貫的真正涵意及對自己的尊重,也真正的實作過,知道九年一貫它真的不是口號,而且自己夢想的實現,它能將自己想施展的教學理念、理想與抱負,透過自己海闊天空的腦際,經驗及所學和流利的筆尖,並且可以和同儕一同設計,一同築夢,那是真的,不是夢想。

參考書目

•教育部(9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附件

附件一

註:補充說明的標號和內容直接引自部編...寫全書名課程綱要

附件二

教學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補充說明代號
(含跨領域目標、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代號
     

附件三

節次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代號)
教學內容要點
第一節    
     
     
     

附件四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教學活動 說明或教學省思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第一節

一、準備活動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第二節

~~本單元完~~

     
*教學目標與能力指標的下面請加括號,內以一至十表示屬於那一個大十大基本能力項目,較為清楚。

附件五

一、課程架構(圖表或說明)
二、設計理念與構想
三、活動設計
四、學生使用教材(含閱讀資料、學習單等)
五、教師教學參考資料(來源、實質內容資料)
六、參考資料(只列出書目)

附件六:總表之一

單元名稱   實施年級
年級
學期
教學
時間

分鐘
能力指標含十大基本能力代號  
*補充說明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代碼
 
教學內容要點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代號)
 

 

註:補充說明的內容直接引自教育部本學習領域的課程綱要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注意事項說明或教學省思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能力指標
 

第一節

一、準備活動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第二節

~~本單元完~~

       

請在能力指標後括弧標明十大能力指標代號
一、課程架構(圖表或說明)
二、設計理念與構想
三、活動設計
四、學生使用教材(含閱讀資料、學習單等多元智慧評量)
五、教師教學參考資料(來源、實質內容資料)
六、參考資料(只列出書目)

附件七:總表之二

單元
名稱
實施
年級
年級 學期
教學時間

分鐘
教學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
(含十大基本能力代號)
*補充說明 教學內容要點
       

註:補充說明的內容直接引自教育部本學習領域的課要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注意事項說明或教學省思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能力指標
 

第一節

一、準備活動

二、發展活動

三、綜合活動

第二節

~~本單元完~~

       

請在能力指標後括弧標明十大能力指標代號
一、課程架構(圖表或說明)
二、設計理念與構想
三、活動設計
四、學生使用教材(含閱讀資料、學習單等多元智慧評量)
五、教師教學參考資料(來源、實質內容資料)
六、參考資料(只列出書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