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資源班教學經驗

(上)

附: 內田.克雷貝林精神測驗

特教自製教具:高低桿,注音、拼音、造詞及數學基礎四則練習

 

桃園縣中壢國民小學      張良明老師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十三日

特教資源班教學經驗

一、緣起:

民國六十八年,學校接到教育廳令:各縣市限推派兩名合格教師。某校長和教務主任說:「中壢國小是中心學校,才會優先給我們,有沒有老師自願參加?」我和楊忠達老師兩位自動報名。

到了彰化師大,許天威教授強調:「先進國家,都很重視特殊教育。目前台灣已有『啟聰班』、『啟明班』、『啟智班』,歡迎你們來加入『國小資源班』,也可能只辦這一期二十位老師,將來回到各縣市要負責推廣,輔導各校的『特教班』。......」我接受二個暑熱假期,住校在冷氣機故障的教室中,修習二十學分的特殊教育。

二、學習內容:

特殊教育目前可分成七類:

(一)資優班:智商在125以上,學業、技能樣樣行。一般教材,對他來說,太簡單、無聊透了;會異想天開找刺激,出亂事。

(二)資源班:智商普通或優秀,但學業,一蹋糊塗,成長後,樣樣不如人,有可能幼時的暴力傾向,長大後成為大黑份子。

學業低成就的原因:

1 學習欠專心 欠複習,教材不熟練 因此沒興趣。

2因常缺席,有些教材沒學到。

3因意外傷害,造成輕度「腦缺氧」:有下列數種:

先天性嬰兒黃膽、酮尿症等。

因難產或臍帶綁住頸部的新生兒。

因遊戲碰撞,而感到滿天星星或短暫昏迷,以及意外車禍造成腦震盪。

氣喘病及肝、腎不健康;或感冒發高燒。

吃錯藥而窒息,或溺水獲救或吃食物嗆到或呼吸困難。

*資源班也可兼收其他六班的特教學生。

(三)啟明班:弱視或失明者。

(四)啟聰班:重聽或全聾者。

(五)啟智班:弱智者。

(六)自強班:肢體殘障者。

(七)養護班:重度弱智或重度肢體殘障者。

*啟明班、啟智班、自強班中,有不少高智者,好好培養,有不少高成就的,例如:海倫凱樂。

三、教學過程:

(一)六十九年九月開學前,特地跑到台北縣八斗子國小的兩位同學,(徐昭老師及張淑貞老師)很高興的獲得校長、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當然很賣力的佈置教室、器材、教具及編選教材、製作教具等。沒幾天,本校也已獲准成立「資源班」, 多數老師推荐的學生,全是弱智者不打緊, 經費奇缺,一年中,沒買過新櫥櫃、或新桌椅, 行政資源欠缺,一年中,沒見過教育局的專業輔導員;並被認為「支援班」,一星期中被命令代課二十餘堂,本身的「資源班」當然:「效果不彰」。辭去資源班職務,改接五年級級任。

(二)全班四十三人中,差異很大,「學以致用」,採用日本內田.克雷貝林博士的「腦功能診斷測驗」,發現有二位,可斷定有「腦缺氧」症狀。但是有一位同學在測驗紙中的書寫排列,好像「波浪狀」,但並不整齊,私下諮詢以及家庭訪問後,懷疑是視力的問題,徵求家長同意,找眼科醫師及眼鏡行的診斷,斷定是:嚴重散光。

*「內田.克雷貝林精神測驗」,可分析:

持續耐力。 視覺功能。 腦力功能。 計算(加法)能力。 學習能力。 進展形態。

據說:當時日本各大企業界,招考年青新職員,必須做這項測驗。

(三)腦缺氧的定義:腦細胞所需消耗的氧氣,是正常體細胞的三倍以上,短暫缺氧,也可能造成腦細胞的傷害。

特教界很稱「 腦缺氧」又名「腦傷」,並非醫學界所定的症狀。而是限於不明顯影響智力、肢體反應些微不協調的「輕度症狀」。

此輕度症狀,卻在毫無預警下,視覺突然成盲點,思考突然中斷(如同斷電),因此,嚴重影響個性(如:過動兒、暴力型)也影響學業的成就。

在「內田.克雷貝林精神測驗」,可明顯看出有:盲點而不知,在書寫數字時,會有「跳行」現象。

(四)檢附「內田.克雷貝林精神測驗」原版如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