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論文:
1.《印度教藝術與文化》。臺北縣,土城市:全華圖書。2008年8 月。
2.〈通識教育領域視覺藝術課程之評析〉。《藝術領域的探索與思維》(師範學院通識教育革新之研究 叢書之一)。頁51-64。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2002年10月。
3.〈瑤族與其宗教信仰〉。《道教文物》。頁34-40。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10月。
 
研討會論文:
1.〈藝術史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壁報發表),2008年5月23~24日。
2.〈印度宗教藝術的象徵符號〉。「第二屆印度學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37頁。2005年10月7-8日。
3.〈探索印度教的藝術表現〉。「印度宗教、藝術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印度宗教、藝術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頁185-206。2003年5月。
4.〈佛教藝術史學方法研究探析(摘要)〉。現代佛教學會「佛教研究方法學」研討會。《現代佛教學會通訊》。9/10期。頁18-20。2001年2月。
 
期刊論文:
1.〈印度宗教藝術的象徵符號〉。《世界宗教學刊》第七期,頁43-98,2006年6月。
2.〈印度宇宙三大神的藝術造型表現〉。【心鏡】(宗教季刊)。創刊號。頁42-45。2004年6月。
3.〈印度的纖畫藝術〉。【傳統藝術】。43期。頁32-35。2004年6月。
4.〈宗教藝術與文化的關係〉。【通識教育年刊】。1期。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2003年12月。
5.〈宇宙保護神毗濕奴的藝術〉。【傳統藝術】。37期。頁51-53。2003年12月。
 
學位論文:
1. L’iconographie de bouddhique et le portrait chinois d’apres les manuscripts enlumines “ Sutra des Dix Rois ” de Dunhuang。 法國巴黎:巴黎第四大學考古與藝術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2. L’histoire de la danse chinoise a l’epoque des Tang d’apres les statuettes funeraires de danseurs。 法國巴黎:巴黎第四大學考古與藝術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