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兼任 系主任

happy@mail.ndhu.edu.tw 分機1425(主任辦公室)、分機1416(研究室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班畢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班教練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
 
籃球、游泳、攀岩、溯溪
專業證照:籃球A級裁判、籃球B級教練
運動技能學習
運動心理學
質性研究
高中明星球員
中華民國大專籃球國手、明星球員
HBL高中男子籃球賽甲組冠軍、UBA大專男子籃球賽甲組亞軍
中華民國社會甲組籃球聯賽冠軍
台北市民族國中教師
台灣師範大學男子甲組籃球隊助理教練
中華民國高中籃球明星隊助理教練
中華民國亞洲青年籃球代表隊教練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男子甲組籃球隊教練
台灣運動心理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教練研究執行祕書
94、96學年度大專院校籃球運動聯賽優秀教練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室教學活動組組長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課外活動指導組組長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課務組組長
近五年著作統計:期刊論文17篇、研討會論文12篇、專案計畫2件、專書2本
Refereed Paper期刊論文
  1. 林如瀚(付梓中)。人類視覺控制與運動知覺關係探討。中華體育。
  2. 林忠民、林如瀚(2009)。籃球犯規戰術運用之論析。大專體育,104,
  3. 何肇益、林如瀚(2009)。運動承諾模式在競技與健身運動上的應用。中華體育,23(4),。
  4. 高于翔、林如瀚、李加耀(2009)。老二的心情-板凳球員自我認同的個案研究。運動文化研究,10,129-156
  5. 何肇益、林如瀚(2009)。如何促進規律運動-應用運動承諾模式於體育教學。大專體育,103,34-40。
  6. 劉庭光、林如瀚(2009)。從心生理機轉探討音樂對運動的影響。中華體育,23(2),52-60。
  7. 陳志展、林如瀚(2009)。激發與偏好音樂對慢跑運動表現之影響。台灣運動心理學報
  8. 蒙大慶、林如瀚(2008)。2007年超級籃球聯賽參賽隊四節得失分與比賽結果相關性研究。運動教練科學學刊,11,53-60。
  9. 吳筱真、林如瀚(2008)。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技術研究。運動教練科學學刊,11,71-80。
  10. 林如瀚、劉有德(2008)。訊息處理的實徵探討-關於籃球比賽暫停決策。體育學報,41(2),1-12。
  11. 陳志展、林如瀚、宋志航(2007)。音樂介入不同運動訓練階段之應用。運動教練科學學刊,9,53-60。
  12. 林如瀚、陳志展(2007)。從音樂治療觀點探討音樂對運動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1(4),61-67。
  13. 林如瀚、陳志展(2007)。音樂影響運動中心生理反應模式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1(3),20-26。
  14. 林如瀚、蔣懷孝(2007)。美國職業籃球2005-2006季後賽教練短暫停時機分析 。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0,1-14。
  15. 陳碧華、林如瀚(2007)。國民小學舉辦迷你馬拉松活動之成效。中華體育季刊,21(2),123-130。
  16. 蔣懷孝、林如瀚、王士豪(2006)。手指最大肌力的力量變化速率與腦波之研究。台灣運動心理學報,8,17-34。
  17. 朱展志、林如瀚(2006)。「儀式型動作」在桌球發球訓練上之應用。中華體育季刊,20(4),87-92。
Conference Paper學術會議發表
  1. 陳惠玲、林如瀚(2009,10月)。運動教練關懷行為對選手之影響。2009國際運動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
  2. 劉庭光、林如瀚(2009,10月)。音樂介入對運動中個體心生理機轉影響之探討。2009國際運動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
  3. 高于翔、林如瀚(2009,10月)。板凳欄球員認同歷程之個案研究。2009國際運動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
  4. 彭暐婷、林如瀚(2009,10月)。射箭選手自我超越之發展歷程。2009國際運動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
  5. 陳志睿、林如瀚(2009,10月)。退役籃球員生涯轉換的自我轉化歷程初探。2009國際運動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
  6. 陳彥文、林如瀚(2009,10月)。持續、挑戰、超越-運動績優生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2009國際運動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台北。
  7. 林如瀚、張祐誠(2007,11月)。籃球裁判心理調適論析。2007台灣運動哲學研討會海報發表,花蓮。
  8. 林如瀚、陳志睿、高于翔(2007,9月)。從陌生走進熟悉-運動動諮商員的田野。2007台東大學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台東。
  9. 吳筱真、林如瀚(2007,9月)。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技術分析研究。2007台東大學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台東。
  10. 陳文勤、林如瀚(2007,9月)。教練轉型領導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檢定。2007台東大學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台東。
  11. J. Lin, C. Yun, &Y, Liu. (2004,June). On the structure of time-out calls in basketball game.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SPSPA,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12. 林如瀚(2004,10月)訊息處理的實徵研究-關於籃球比賽暫停的決策。2004台灣運動心理學會年會口頭發表,嘉義。

專案計畫

起迄年月

研究計畫名稱

主持人/共同主持人

計畫經費

補助單位

98.08-99.07

籃球教練在比賽策略中視覺特徵之研究

主持人

$413,950

國科會研究計畫

98.08-99.07

從運動學習與控制之時間刻度探討影響運動表現變化之內容(II)

共同主持人

$1,825,566

國科會研究計畫

97.10-98.11

98年度優質師培計畫

共同主持人

$3,800,000

教育部補助

98.01-98.07

98年度教育部補助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生態體能子計劃)

主持人

$151,000

教育部補助

97.2-98.1

97年度教育部補助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生態體能子計劃)

主持人

$338,610

教育部補助

96

96年度教育部補助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生態體能子計劃)

共同主持人

$15,000,000

教育部補助

    專書
   
  1. 林如瀚(2007)。不同聯盟籃球教練暫停決策時機比較-以NBA與CTBA分析。高雄市:俊文出版社。
  2. 劉有德、楊梓楣、林耀豐、陳秀慧、張智惠、蔣懷孝、林如瀚、溫卓謀、劉淑燕、賴世炯(依章節排序)。運動技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