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簡介/登入

分類彙整

月曆

11月 2005
    12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分月彙整


搜尋


搜尋關鍵詞



文章列表

最近迴響

最近引用

推薦連結


RSS聯播:

Feed


11月 6th, 2005 彙整

星期日, 11月 6th, 2005

建築素描

這座學院的建築落成不久
卻已流傳一則老掉牙的
傳說:
「每到雨日
它就顯的無比亢奮。
水泥塑成的花瓣在屋頂上
毫無顧忌地開放。
一具粉紅色俗豔的塔樓
則在整個結構的鼠蹊部
陡然地勃起。
它的體內神經線路過於迂曲
廊道漏雨
而且水管
到處不通……」
我腋下挾著印有黑格爾的書本
冒雨走入這座學院的建築
但找不美學教堂。
望著中庭瑟縮一角的綠意和泥土
偶一出神
忽然閃過一絲類四後現代又絕非後現代的
感觸
我趕緊在筆記簿上寫道:
「如果大師是實驗者
那麼我們不就是實驗室裡的天竺鼠?
問題在於這個時代的大師太多
而大師之作太少
問題在於
大師可以狂誕地作著時代華麗不實的白日夢
而我們卻被狂誕的時代逼迫貧苦地醒著……」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21期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日, 11月 6th, 2005

我的夢才剛喊渴

我的夢才剛喊渴
我的喉嚨已開始發芽
當我的手指從我體內最深沉的淵谷
摳出一縷發酸發臭的思想
我的頭髮就被一群狂呼的虱子編成通往月亮的梯子
我的陽具浸在白蘭地裡
吸了過多的酒似乎還沒醒
我的左腳和右腳則堅持它們是一對巒生的素食主義者
我的血流過心臟之後忽然轉了個彎
流向古代的廢墟
我的一口痰卻從修正液的瓶口滴出
修正了我的舌頭
我的理想是希忘不要被理想綁住
但往往是我的時間和我的空間糾纏難分
我的腦汁只用來思考我和這個世界聯繫的程度
或者塗抹我的臀部
我的靈魂走掉了若干年
回來時滿面悽悵
捧著栩多泥濘的腳印和荊刺破的傷口
然後丟給我一句我曾經說過的話:
「唉,對不起,我始終沒找到我想寫的詩。」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21期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日, 11月 6th, 2005

喜自莊嚴

  去年一個寒夜裡,我坐在書桌前,聽著窗外風雨颯颯,時間漫流無盡,想起人世變化無常,心作何宅之際,甕封許久的詩情,忽然就發酵了,釀出兩句詩:
  莊嚴無悲無喜
  喜自莊嚴
  想要再鋪敘下去,卻已經不能了,整個人浸淫在一股風雨交織的莊嚴之感,猶如世間所有音聲湧來一般。
  之前,我在元月間寫過一卷「靈魂造像」,試圖以戰時的一群靈魂縮影,追悼一個戰爭年代的不幸,彰顯心性之中一些不應抹煞的崇高的質素,不論是對此方或對彼方而言。寫得十分傷心,偶時獨對長夜,閱讀桌案上一疊厚厚的抗戰史料與紀實,總會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即使是傷心,也要以詩來寫──這麼說來,其實我並未放棄詩,並沒有真正地隱退。
  大約是前年的冬季吧,我對幾位朋友表示,想暫時停筆不寫詩了,原因無外,一則緣於自覺到創作生命存在的瓶頸,一則是對現代詩壇諸多現象的失望和不滿,遂意興闌珊。
  從那時起,我與一些詩人繼續保持聯繫,也和一些詩人斷絕交往關係,並且,瞭解一項事實──儘管詩人不只一種,生命的解脫之道卻只有識自本性一途而己;詩可以不寫,生命的癡妄不能不斷。
  當我還是個熱衷於詩藝的文學青年,每日花費在閱讀和創作的時間,總有數小時之長,以結交詩人飲酒論詩為樂事,總以為詩人為我族類,同悲塵寰。一直到了年前,觀念始有大變。詩再也不是無限的了。詩人甚至有較盜賊可憎者,詩人的頹廢虛無在在可以作為現代人迷惘的表徵──這一切,距離心性本體是多麼的遙遠,我何必汲汲追求於彼?
  然而,我卻還是繼續寫著,原來就已感受生命之孤寂的我,只是感覺此刻,生命更形孤寂了。
  我加深自己對文化價值的思索,特別是對詩壇的文化現象。我認為,詩人對於心性認識的程度,直接間接影響了詩壇文化的形成與演變。對於心性的瞭解如果只停留在膚淺的表面上,所烘焙出來的文化體質,必然也是架空的。更何況
,其間攙雜的許多虛偽與浮華,又進一步弱化了這樣的文化體質。我們的詩壇自從紀弦先生提倡「縱的繼承,模的移植」之後,一直走得不院隱健,不甚健康。一直到今天,更由於西方新思潮在此地的大舉宣揚與標榜,而暴露了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詩人務外多於內求,詩作產量多於詩質的錘鍊,詩的語言越是語無倫次,至於結構則藉自資訊時代的符碼運用──據聞,台灣已進入所謂「後現代狀況」,台灣的詩壇一窩蜂寫一些「後現代詩」,台灣的文化成了「後現代文化」,這是一個「後現代主義」的時代。然而,我只是感覺到在我們的詩壇,頹廢的依然頹廢,虛無的仍舊虛無,還有過度的功利色彩與無謂的感傷,在流行,在?傷著更多的心靈。
  自由作家杭之先生於一篇「光景般的『共識』」中說道:
  後現代文化的一大特特色是商品邏輯作為文化邏輯。而流行文化則是商品邏輯滲透得最徹底的領域……
  他們說,當群體在一定時間內,共同地完成了某一個相似的行為,也就有著某種程度的社會意義,(中午到了,大家都在午飯, 這有著什麼樣的社會意義?)因而,流行是健康的,因為那是另一種社會共識的表現……流行的最大特質是「大家都做(買)了,所以我也要做(買)」,所以創造流行的第一步往往是「創造人潮」……
  更有甚者,在流行文化之「大法師」的催眠下,趕流行的人自以為他的「自我」能「自由地、有個性地」選擇他趕什麼樣的流行潮流,因而在人潮中找到「感性的夥伴」,而與之有著「共識」。其實,從主體性的角度來看,這種流行文化下的所謂「共識」是一種失掉主體性、擬似的、光景般的「共識」,隨著流行的月卻步而快速變幻。光景般的「共識」被當成共識,意謂著疏離狀態的深化。(七十七年三月七日自立晚報第十二版)
  這裡的「光景」,依個人理解,似可以二途玩味,一作「浮光掠影」解,一作「電光石火」解。我認為,後現代文化不但是捕攫浮光掠影的文化,也是電光石火般閃過必逝的文化,有意義,卻脫離自我本性的實際探求;有生命,卻薄弱得很。
  再以杭之先生的話來觀察當今的詩壇文化,可以發現我們很多的詩人,只是在趕流行,或者,被藉以製造流行罷了。有電腦般機械性的固定程式大事生產,可以不管詩寫得多艱澀,有旁徵博引的學術名詞作為符碼,可以不管詩是如何
東剽西竊的,有一個偉大的主義作為濫行的護身符,可以不管文格與私德的相互背離,只要能夠創造人潮,流行一時,任何現象都可以容納在合理的解釋之內。這種台灣「後現代詩人」有著「感性的伙伴」,有著與伙伴光景般的「共識」,所以是不孤寂的了,因為孤寂的詩人永遠不創造人潮,不趕流行──儘管此地的「後現代詩」仍舊使用「孤寂」言語,營造詩中濃厚的孤寂氣氛,妝飾詩人或作品中充斥的孤寂感。
  前一陣子,讀明代思想家李贄「童心說」,文中道:「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語至犀利,極盡刺諷之用。
  反觀我們的詩壇呢?心誠或假,詩好或壞,似乎已成次要,決定這個時代要以何種主義為時尚,以何種思想為套框框的最高標準,似乎才是重要的。
  我不禁要問到:我們的詩壇究竟塑造了什麼價值什麼形狀的文化?我們詩壇的文化,果真註定要跟隨西方的腳步走嗎?我們到底在追求怎樣的文化?
  友人奚淞在試談文化與生命思維的一篇文章「江山共老」中提到:
  以我看來,自存在主義以後,西方潮流一波接一波,雖然形式上花樣翻新,色相上官能刺激提高,但本質上的虛無和失落與見克特「等待果陀」相去不遠,也無能於存在主義對生命提出質詢之後,有任何救贖性的新發現。(七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國時報副刊)
  所謂的救贖,是要從心性本體之中虔誠地發出呼喊與行動,是賴以一種無上智慧的加披,其程序,是須渡已,而後渡人,最後達成潔淨生命、解脫諸苦的終極目的。寫到這裡,我不由地從對詩壇的失望和不滿之中,升起一股悲憫,悲及現代人永無填滿之日的虛妄迷癡,何時才能完全斷除?何時,我們才能擁有活活潑潑、健健康康的詩壇文化,而不必受此落彼起、光怪陸離的各色「偽幣製造者」文化所纏?
  我並沒有隱退,而且繼續地在反省著。
  我會寫下去,以慈悲和智慧作為詩中思索的主題。
  我想起去年那個寒夜,整個人浸淫在一股風雨交織的莊嚴之感,感覺自己一顆童真的心,是在坦白跳躍著,從未歇息,我開始呢呢喃喃地唸起,一遍,又一遍:
  莊嚴無悲無喜
  喜自莊嚴
  我始終沒有把這首詩寫成。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12期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日, 11月 6th, 2005

星月菩提的故事

宇宙裡
有一扇透空的窗
飄盪著風聲雪聲星子和月光
每晚我夢見
那窗口迦陵頻迦的啼唱
以及億萬株菩提樹的哀傷
你願相信嗎
億萬株菩提的哀傷
都化成串串悲憫的淚珠
流落在這
苦難的
人世上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12期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日, 11月 6th, 2005

木偶劇場

I 旅程
  最後,空盪的電車車廂內祇剩下我單獨一人,緊依著虛光幻影交錯渲染的玻璃窗,我望望車外,黃昏的晚霞如一堆被揉皺的銀泊,懸浮於天際失衡的地平線上,那麼恣意地燃燒著,而車外,不斷往後退縮的無垠的荒野,空曠、陌生,散佈叢叢肢體歧張的仙人掌,以一種植物努力的手勢,像是在對居天的神祇祈求些什麼──我感覺內心似乎膠結著一股岩穴陰黯的濕黏,極其不順暢:「人生的旅站,世界的旅站,宇宙的旅站……為何,我的目光竟如此荒蕪?」我陷入憂傷
的冥思。我聽見電車沿荒野上兩條平行的軌道,向遙遙無期的永恆(啊我想),筆直地,滑行的聲音。
  驀然──以整座黃昏為背景──地面出現一幢金字塔圖樣的建築,聳巍矗立,以著詭異的亮光,構成金字塔榫接完美的稜線,優雅地,猶若夢幻般的存在……我激動地落下淚來,在我生命的旅程裡,那足以,容納我心靈的巨大建築,終於,像海市蜃樓,終於顯影在我目眶晶瑩閃爍的淚光中……
  我按鈴,示意下車,電車駕駛員回頭看我:他戴付羊角猴臉的面具,沈靜地看我。令我聯想起那則結局殘酷的神話。
  「停車,」我說:「我要去看那座建築。」他踩住煞車。
  ……這時,一陣急雨開始紡織著寥漠的時空,千絲金線般地墜降而下,我拔腿奔跑,朝向那幢金字塔形狀的建築,企欲闖入夢境般地極力奔跑……
II 劇場1
我拂拭肩胛沾染的雨粒
匆匆立定,水晶透明的廳堂中間
碟步,凝注著廳旁陳列鳳凰的標本
浸濡於巨瓶的福馬林液裡……
一些訕諷,一些莫名的喟歎、樂音
鐫刻在乳黃色的牆壁上。
一些輕盈的雲魂撩撥我的黑髮
耳語:「像你這樣的俊男子
體軀內一定隱匿著不少的女神。」
我沈默,只是激動地
搓揉手指泌汗的關節
心裡細數著自未來滴入而進的漏水聲
「我的生命,」我終於說:「不精緻的樣品
有你們想像不到的隙縫──」
「但是無所謂
但是生命是無所謂的呀!」於是
他們就如一群靈魂無所謂地漫笑
離逝去了
我竟聞見飄溢的縷縷幾乎不可能的馨香。
一種茉莉香夾雜著詭變的
芬芳、一種不真實的異味。
我急欲尋找氣味的濫觴
打開廳旁一道緊閉的檀木門
赫然發現
一尊傾斜的十字架、豎地而起
上面牢釘著我父親的軀體
裸身、垂目、肋骨明白地暴顯出來
「啊。父親。原來您在這裡受苦。」
倏地我掩門,不忍觀視。心情裡
有一千株罌粟同時凋萎。
我顫抖地打開第二道門,看見:滿室
蛇兀噬齧著白色羽鴿。血流一地。
當我走進第三道門內,一場
沒有觀眾的木偶劇
正在開演
那些僵硬的木偶活動手腳
依著線索的調動,表達出有意義的
舉止,且吐露人言:「to be or not to be。
我是說,我該不該
講些具有殺傷性的實話
關於真理,或非真理的
關於醒或睡的姿勢
to be or not to be,我該不該
吃漢堡時加些蕃加醬?
吃一種血腥的感覺……」
我悄悄地坐下
拭淨眼鏡,靜靜地觀賞……
劇場兩邊是皓皓的雲霧流經……
劇場柔和的燈光於是緩緩呈現……
III 劇場2
「當我擇定生命作我的睹場,」
A木偶說「我睹神的內褲是那種
中古色彩的,而且從來不曾換洗。」
B木偶以幽默的語調說:
「我賭神不敢輕易地
和我們打睹在檸檬派裡找尋
死亡味道的結果。」
「但是我沒遇見過神。」
「傻瓜,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敢賭。」
「我想寫信給我父親──告訴他我和神之間
的事──但我忘了祂的名字。」
「您父親題有神論者嗎?」
「我想只有在他禱告的時候才是罷。」
「那在禱告之外呢?」
「他也賭,拚命地在賭呢。」
B木偶顯露極大的興趣:「他賭什麼?」
「賭我這個忘記他名字的兒子啊。」
「你應該回家的。」B木偶說。
「回到我們的道具箱啊?」A木偶懷疑地說。
「不是。我意指劇中那個你應該
回去的家。」B木偶舛釋說:
「你該多與家人相處。」
「可是我的心靈在旅行:經過海洋
經過島嶼,經過這樣……
我不想回到家的樊籠去。」
「如果你死了呢?」
「劇本是這樣寫的嗎?」A木偶反問。
「當然不是,我說岔話題,抱歉,」B木偶
?笑:「我說,你覺得死亡是怎樣的感覺?」
A木偶沈思半晌:「就像是……哎呀!
就像是和神交換禮物。」
「你送神一箱內褲嗎?」
「胡扯。」
「神送你一箱父親嗎?」
「那門子的話。」
「這是公平的交易,互得所需。」
「不要胡說八道。你要記住我們現在
跟神睹呢。我不希望我們賭輸。」
B木偶故作正經地說:「to be
or not to be,當我們生或死時
不要忘記哈姆雷特回去是
找他叔父決鬥,找神睹一睹的。
由於他叔父正和神在研究莎士比亞
一句詩的漏洞,以至於哈姆雷特猶豫不決:
首該向叔父,向神,或向莎士比亞下手?
最後他乾脆跑去吃漢堡,且在身體上
塗滿血腥色的番茄醬──」
「停一停喂。」A木偶說:「你在唸些什麼
詩句啊?這像是詩嗎?」
「誰能規定詩該怎樣寫的?」B木偶抗議。
A木偶想了一會,陪笑道:
「對的。即使神也不能。」
「自由是種狀態
為人所操縱著也是種狀態
由於前者不等於後者,所以我們不該在神的
喪禮上唱鄉村搖滾樂
那會教抬棺者罷工,就地玩起梭哈的。」
不知是那個木偶說,或者,
是同時發聲罷。
「我昨夜,」A木偶說:「夢見一種狀態:
我穿乾淨的內褲在馬路指揮交通。」
「那表示你是自由的。」
「可是馬路沒有一輛車。」
「那表示你是不自由的。」
「我好絕望呵。」A木偶垂頭喪氣。
「你該回家了。」B木偶說。
「我說過,我不回家──」
「我指的是道具箱。」
「喔。」A木偶說:「那跟神的睹局怎麼辦?」
「不關乎我們的事,我們只是一對
不能自主的木偶而已。」
「這似乎很荒謬!」
「的確是荒謬極了!」
「回家吧!」
「統統回家吧!」
……
突然自幕後伸出雙巨手
攫走劇臺上的木偶,毫不留情──
頓時光黯、一切瞬間靜寂如死──
我劃亮火柴點燃嘴銜的香煙……
IV 寂滅
  我劃亮火柴點燃嘴銜的香煙,疲軟地躺在椅腹中,為生命的旅程所遭遇的許多事件,而感覺,思緒翻騰無盡:啊,我究竟在追索什麼?像浪跡天涯的商販,為尋一紙簽賣一生的契約?或者僅僅是因為我對世界陌生的感覺,而盲目地奔走?
  我掩面,猶若埋首於海平面以下般的窒息,鬱悶。  神啊。我呼喚您。終究是我賭輸了。
  父親啊。不知您是否安享天年?許久未寫信給您,忽然極為想您。
  我拖著疲憊的腳步,蹣跚地踏出劇場,內心盤算著旅程的歸向,但我驀地一驚:「那擺置鳳凰標本的廳堂呢?那些輕漫的靈魂呢?那道道封藏種種意象的檀木門呢?那訕笑、喟歎、樂音……」全然消失不見,一陣冷風颼颼地劃割著我的顏容,留下疤痕;新月在墨黑的夜穹,散發著史前的不可捉摸的光芒──我猛然回首,  一剎那間,劇場也消失了──整座金字塔型的建築頓成無影無蹤。
  曠野無比荒涼,隱約傳來蜥蜴吐舌的聲響,和兀鷹橫掃而過的振翼的頻率。
  啊。我忽然明白:現象瞬生即是現象寂滅呵……
V 軌道
單獨一人再度
沿依電車軌道步行──
並非向永恆的方位(啊我放棄永恆
的追尋)而是艱苦地跋涉
艱苦地步往原來出發的所在:
那座我已逃離一千年的家啊……
文章出處:
現代詩復刊09期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