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入口

分類彙整

月曆

3 月 2024
« 4 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分月彙整


搜尋


搜尋關鍵詞



文章列表

最近迴響

最近引用

推薦連結


RSS聯播:

Feed


NO 31 彙整

星期五, 12月 1st, 2006

陳義芝〈某一角落〉■評介者 莫渝

在城中某一角落
躺著一個死去的人
他曾經對愛存有幻想
以致對自己不忠
幻想黑夜的眼淚
染繪短暫的迷航
他左手拖回一頂破網
右手抓住一尾僵冷的魚屍
躺在城中的一個角落
淒迷的眼色凝結成露水
但悔恨煎熬的心點亮了陽光
很快地他站起來
沒有死,他向廣場走
不怕人看到傷口的火焰
他怕城中還有更多死者
躺在闃暗的角落
為了愛他曾失去的
為了愛又重新找回
他向城中心走,迎著光
黑夜的傷口跟著縫合起來
◎註 解
□註一 迷 航:等同「迷路」。走失了道路;迷失了方向。
□註二 淒 迷:淒涼悲苦,若有所失。
□註三 廣 場:廣大的空地。通常指城市中的廣大的空地,周圍都是房屋與大樓。
□註四 闃 暗:寂靜陰暗。文天祥〈正氣歌〉:「陰房闃鬼火」。
◎詩人簡介
陳義芝,1953年12月3日出生於台灣花蓮市,祖籍中國四川省。先後畢業於省立台中師專、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組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博士。曾任《聯合文學》資深編輯、聯合報副刊組副主任;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兼任講師。著有詩集《落日長煙》(1971年)、《青衫》(1985年)、《新婚別》(1989年)、《不能遺忘的遠方》(1993年)、《遙遠之歌》(1993年)、《不安的居住》(1998年)、《我年輕的戀人》(2002年),兒童詩集《小孩與鸚鵡》(1997年),散文集《在溫暖的土地上》(1987年)、《沿往事而去》(1994年)等,評論集《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 》(1993年)、《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1996年)等。曾獲青年文藝競賽獎 (1972年) 、國軍文藝金像獎 (1981年) 、教育部散文金像獎 (1982年) 、中華文學獎 (1986年) 、新聞局圖書金鼎獎 (1987年) 、時報文學推薦獎 (1993年) 、文協新詩獎 (1996年) 、榮後台灣詩人獎(2002年)等。
◎評 析
  本詩選自詩集《我年輕的戀人》,2000年1月作品。
  每個地方,任何時刻,都有事件發生。大者戰爭、屠殺、空難、海嘯、流行疫病等悲劇,以及節慶大典、球賽歡騰鬥毆等;小者家庭溫馨或破碎,情侶相愛或怒目砍殺。事件發生後,引起欣喜爆笑,悲哀傷亡。透過媒體報導,彷彿我們身歷其境,親眼目睹;然而,我們不知不見者更多。
  詩人揮灑的春秋之筆舒展自如,可以著墨大事件,顯示恢宏氣度,也要點明小事件,表誌纖毫細巧。陳義芝這首〈某一角落〉即屬後者。
  全詩5段,每段4行。首段,事件發生在「城中某一角落」,一名死者「他曾經對愛存有幻想╱以致對自己不忠」。按文意,這名死者是情殺的犧牲者。第二段,這名男子曾經因情(有過愛情的幻想)而發生出軌。作者用有趣且曖昧的文詞,形容一段「短暫的迷航」:「他左手拖回一頂破網╱右手抓住一尾僵冷的魚屍」。用破網和魚屍暗示外遇感情的不完整(破網)與殘敗(僵冷的魚屍)。第三段,悲劇發生後,「悔恨煎熬的心點亮了陽光╱很快地他站起來」,死者死而不死,彷彿復活了,指的應該是這場「情殺事件」的回響。第四段,廣場是眾人匯集之地,死者走向廣場,是要接受眾人的指責,也要眾人引以為戒:「他怕城中還有更多死者╱躺在闃暗的角落」。
  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如《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都由社會情愛事件的報導架構堆衍而成。歷史重演,事件也一再發生,敘述則各具巧妙。有情愛的地方,是否必會出現情殺事件?詩人下筆應有事件發生的觸因,是什麼社會新聞觸發其心意寫出這篇類似「新聞詩」的詩?也許不重要。末段是作者藉此希望「癒合傷口」,「迎著光╱黑夜的傷口跟著縫合起來」,避免讓「黑夜的傷口」擴大,不讓「更多死者」增加。因而,出現矛盾的語句:「為了愛他曾失去的╱為了愛又重新找回」。如同告誡「勿蹈覆轍」的警語。
  詩人不像小說家擅於說明,他經營意象使詩更具隱喻效果。我們看第三段的「淒迷的眼色凝結成露水」,原本因情愛出軌而淒迷(迷航),在亡故後,轉為晶瑩的「露水」,似乎暗示死者的醒悟;然而出軌也有「露水鴛鴦」的意味。但就整體文意的演進,在這裡,清明醒悟的說法較合邏輯。

詩路管理員發表 | NO 31 | 單篇網址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