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入口

分類彙整

月曆

8 月 2006
« 7 月   9 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分月彙整


搜尋


搜尋關鍵詞



文章列表

最近迴響

最近引用

推薦連結


RSS聯播:

Feed


8 月, 2006 彙整

星期五, 8 月 25th, 2006

楊澤〈在臺北〉■評介者 鴻鴻

下午六點鐘的時候,在臺北,在八億國人的重圍裡,瑪麗安,我們的散步已變成不可能。一張張陌生的臉,我們的國人橫阻了你我的去路,緊閉著嘴唇,匆匆而行。瑪麗安,我幾次想帶你切斷噪音,抄我們過去常走的僻徑到達寧靜地帶,可是一切顯得多麼無助,我再也找不到那些小路的入口。我自認的無辜,讓我覺得我們已錯入了最敏感的政治地帶:叛變、行刺、暴動埋伏四周──以及最大量的生死最大量的流離,以及,革命與反革命的名下,一切都帶著血腥,血淋淋的,血的感覺……
但是瑪麗安,這只是我一時的幻覺;我們並非在大陸的核心,而是在它邊緣的廣大海面。下午九點鐘的時候,假如我們像城裡其他的人從一場好萊塢的新片出來,愛與和平仍然佔領西門町……
◎詩人簡介
  楊澤,1954年生於嘉義,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八0年代曾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現職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任。出版有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人生不值得活的》。
◎評析
  這首詩承續楊澤情詩的主題──與情人瑪麗安在世界中的冒險。楊澤筆下的臺北有許多變貌,有時是里奧、有時是馬賽或格拉納達、有時叫畢加島,但這首詩清清楚楚地標明「在臺北」。這裡當然有他必須論述的現實──在排山倒海湧來的重圍當中,他不可能與情人悠閒散步,也不可能躲開噪音,只能閉嘴,在四周暴動的血腥感覺當中疾行。
  楊澤以西門町人潮的擁擠經驗想像當時有八億人口的中國,對龐大的「國人」勢力深感恐慌,而自己有沒頂之虞。但是轉念一想,自己其實只是在邊緣,而且擁有自由開闊的「廣大海面」。這一念之轉,等於是從中國認同邁向島嶼邊緣發聲的立場激變。並幻想/祈望「愛與和平仍然佔領西門町」。「好萊塢的新片」一語雙關,既指娛樂的、happy ending的和平氣氛,也暗指台灣受美國文化強烈影響的體質。
  整首詩像篇短篇小說,實際發生的事件是跟情人去看一場電影,進場前和出場後的兩種心情,主題卻是對國族認同的劇烈變化。楊澤仍用他擅長的情詩語調跟瑪麗安傾訴,讓愛情仍然保有讓人安身立命以及做出正確抉擇的重要指標地位。刪節號「……」的運用,也延伸了讓人意猶未盡的抒情情懷。

詩路管理員發表 | NO 17 | 單篇網址 | 迴響(2)

星期五, 8 月 11th, 2006

路寒袖〈遠方〉■評介者 莫渝

七月之後
我們就都是流落的書生了
只是你在南,我在北方
候鳥每一掠過
總以為你又帶來了進學的訊息
想必是那次坐立江畔
焚稿祭酒的傷寒未了
拖累至今,每每
臥病為我思念
至於我
似乎枯瘦,又如倔強
這一襲黑衫,我是不打算脫了
而此地並沒有清淨的水源可游泳
在墓園散步
倒是常常
帶來的那面寒窗
我就將它安置在南方
風多少會熟稔些
詩更是寫少了
只在深夜用你贈予的筆墨
字字,刻苦地抄寫那卷沉積行囊
從未結集的舊稿
◎註 解
□註一 流 落:飄落困留在異地。
□註二 候 鳥:隨季節而來的鳥禽。與之相對者為「留鳥」。
□註三 進 學:努力用功求取課業的進步
□註四  畔 :原指田地的界限,稱為「田畔」。現在通指:旁邊。
□註五 祭 酒:祭典儀式中,向祖先或神明敬酒,同通常由主祭人或德望高者負責敬酒。
        引申為身居重要職位人士。
□註六 傷 寒:傳染病的一種由傷寒菌侵入身體而引起。本詩僅指:因吹到冷風引起身體
        不適,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現象。
□註七 拖 累:牽制而受到連累。
□註八 枯 瘦:乾瘦。
□註九 倔 強:剛強直傲,不肯屈服順從的樣子。
□註十 墓 園:許多墳墓集合地。亦稱「墳園」。
□註十一 寒 窗:中國古詩:「三更燈火五更雞,男兒求取功名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
         朝成名天下知。」形容古代寒門子弟勤於讀書,一旦入榜得名,便可進
         爵功利。「寒窗」,可指用功苦讀的象徵。
□註十二 熟 稔:熟悉,鄉知道得很詳細。「稔」,農作物成熟。
□註十三 筆 墨:筆和墨。書寫文字的用具。
□註十四 刻 苦:做事能夠吃苦。生活節儉樸素。
□註十五 沉 積:往下壓堆積。
□註十六 行 囊:旅行時攜帶的行李財物。
◎詩人簡介
  路寒袖,本名王志誠,1958年4月14日出生,台中縣大甲鎮人。先後畢業於台中一中、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曾任高職教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台灣日報˙副刊》主編、《台灣日報˙副刊》副總編輯,目前擔任文化總會副秘書長、高雄市文化局局長(2005年7月起)。1975年開始文學創作,1982年創辦《漢廣詩刊》,1991年起致力於台語文學寫作。曾獲賴和文學獎。著有詩集《早,寒》(1991年)、《夢的攝影機》(1993年)、《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1997、2005年)等,台語詩集《春天的花蕊》(2001年)、《路寒袖台語詩選》(2002年);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1992、2003年);主編多冊詩文集,如《公開的情書》(1994年)等。
◎評 析
  本詩先後收進《早,寒》和《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兩部詩集;完稿於1978年5月9日,刊登《聯合報•聯合副刊》1982年3月21日,台灣的學制,每年九月初秋開課入學,至翌年六月初夏。畢業,七月是個分水嶺。本詩起筆前二行「七月之後╱我們就都是流落的書生了」,明指你我二人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為生活奔波,有漂泊困異地的黯傷難過。回看詩題〈遠方〉,顯示內容係雙方遠隔,遙念摯友的詠懷心情。詠懷詩包括懷人和懷景,本詩屬於前者。懷人詩特點包含回憶與自述近況。第一段就是回憶兩人南北迢遙,但當年追求詩文的豪情應未減,藉候鳥的南飛,作者想像對方有相同的思念,亦為好友擔心。中國唐朝詩人李商隱(813~858)詩〈無題〉有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是一種勇猛的天鳥,為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後人喻為信使。真實情境難有青鳥出現,倒是台灣是候鳥的中繼站,秋來往南,春回即返北,時時可見候鳥。作者將候鳥認為「信使」,應該捎來對方訊息。然而,鳥掠空而過,卻杳無音訊。只好編織一些理由,自我言說:「想必是那次坐立江畔╱焚稿祭酒的傷寒未了╱拖累至今,每每╱臥病為我思念」。理由今儘管牽強,總要跟詩連結;而且不是我思念。而是對方「為我思念」臥病在床。
  第二段向對方告知自己的近況,身體枯瘦了但心志倔強如昔,仍保有當年在校時的傲骨:「這一襲黑衫,我是不打算脫了」。「黑衫」是兩人(甚至是一夥人)意志的象徵。進入社會,現實的狀況不盡如意,理想的光芒逐漸隱褪;退而求其次,就常到墓園散步,一者避世,一者求寧靜。當年黑衫的豪情壯懷,今日墓園的消沉低迷,兩者並置,既矛盾又密合的心情糾葛。第三段仍自述近況,「寒窗」依然堅持著,「寒窗」一詞引自「十年寒窗」的苦讀,表明自己上依舊努力中上進中,也是作者志氣未失稚氣未脫的象徵。由於作者「詩」氣濃烈,因而不渝地抄詩寫詩,苦守詩業,期盼有成之時。
  作者自中國文學系畢業,接受中國古典詩詞的學院訓練,出現在本詩的用典頗多,如書生、進學、焚稿祭酒、寒窗、行囊等,都是常用語詞,很容易理解。全詩在平易中,充滿著溫厚的懷人思友之情。

詩路管理員發表 | NO 16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五, 8 月 4th, 2006

朵思〈精神症醫病關係〉■評介者 顏艾琳

病:我舒展我的心我的腦我的葉我的根
  請翻譯我的退行、輕撫我的創傷
醫:我正以我的口語帶領你進入最初口腔期
  以非動力學方式
  著手減輕你對自己和社會的敵意
病:我非常努力要離開記憶中成功固著點的依附
  我抗拒內部對話的消極習慣
醫:你自己充滿可能性的潛意識罪惡感中
  理性宣洩和領悟
  你已歡歡喜喜結束心裡的忿恨
  並且從自己塑造的法相中走出
◎詩人簡介
  朵思,本名周翠卿,另有筆名韻茹,台灣省嘉義市人,一九三九年生。嘉義女中高中畢業,十六歲以處女詩作〈路燈〉發表於《野風》,以後致力詩創作,兼及小說和散文,一九七一年從商,停筆一大段時日,一九七八年再度執筆,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曾獲中華日報徵文小說獎。著有詩集《側影》、《窗的感覺》、《心痕索驥》、《飛翔咖啡屋》及小說集《一盤暮色》等多種。
◎評析
  朶思是少數專注書寫疾病的詩人。舉凡心理的、生理的,她都寫過不少,並且獲得評家的注意。這首寫精神病醫生跟病人的對話,亦可視為作者潛在的反社會、對自己的不滿等負面情緒,透過醫療從懣怨走向平和的過程。
  現代文明病以精神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這些年來憂鬱症者自殺,已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殺手,但是相關內在的言說與主題書寫,卻仍未得到作家詩人們的重視,而這族群卻恰是有很多潛在患者;或許是怕暴露自己的「心病」吧?朵思這首詩不偏袒任一方、也沒隱藏人性的脆弱,正是教人讀後有一種同情、憐憫的感動。

詩路管理員發表 | NO 15 | 單篇網址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