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入口

分類彙整

月曆

7 月 2006
« 6 月   8 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分月彙整


搜尋


搜尋關鍵詞



文章列表

最近迴響

最近引用

推薦連結


RSS聯播:

Feed


7 月 27th, 2006 彙整

星期四, 7 月 27th, 2006

陳義芝〈燈下削筆〉■評介者 莫渝

燈下削筆
有很多白天不便細述的事
藏在心底
趁此一刀刀削去
模糊的光從兩眼穿出
其實說了也沒人懂它啊
暗恨多深刀削也多深
影子垂低了頭不願再說話
要怎樣才能摘下面具
削掉虛假的臉皮
什麼時候才敢掏心
向誰表露自己的清明
江湖須面對
惡劣的氣候同時必須
燈下削筆自有寬廣的嚮往之地
但只能在心的版圖上將它占領
有時不免還要撤離
局促於規矩一筆一畫
儘管書寫起來並不歡喜
仍舊姓名年齡經歷及其他
乞求了解的心
先跪下,像夜雪飄零
然後,筆才能在千萬隻焦灼注目的眼中
晨光般精神地站起
◎註 解
 註一 削:用刀斜刮或平割。
 註二 暗恨:心中的惱怒、不平。
 註三 面具:用紙、皮、塑膠、木塊或金屬製作的假的人臉,亦稱「臉譜」。
 註四 江湖:本詩指社會各階層,人際交往應對。
 註五 心之版圖:即心版,內心。
 註六 晨光:清晨的曦光、陽光。
◎詩人簡介
  陳義芝,1953年12月3日出生於台灣花蓮市,祖籍中國四川省。先後畢業於省立台中師專、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組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博士。曾任《聯合文學》資深編輯、聯合報副刊組副主任;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著有詩集《落日長煙》(1971年)、《青衫》(1985年)、《新婚別》(1989年)、《不能遺忘的遠方》(1993年)、《遙遠之歌》(1993年)、《不安的居住》(1998年)、《我年輕的戀人》(2002年),兒童詩集《小孩與鸚鵡》(1997年),散文集《在溫暖的土地上》(1987年)、《沿往事而去》(1994年)等,評論集《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 》(1993年)、《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1996年)等。曾獲青年文藝競賽獎 (1972年) 、國軍文藝金像獎 (1981年) 、教育部散文金像獎 (1982年) 、中華文學獎 (1986年) 、新聞局圖書金鼎獎 (1987年) 、時報文學推薦獎 (1993年) 、文協新詩獎 (1996年) 、榮後台灣詩人獎(2002年)等。
◎評析
  本詩選自詩集《不能遺忘的遠方》,1987年4月完稿,刊登《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每個人都有心事,深藏心底,不願言說或無對象傾訴。心事堆久,必像洪水,氾濫決堤,或鬱積成疾;或像電影情節描敘古埃及陪葬墓穴中的活甲蟲,等待冒出。消除心事的方法有許多,愈澆愈愁的借酒,李白「與爾同銷萬古愁」的勸酒(將進酒),或仿本題「燈下削筆」,如削梨、削蘋果、砍甘蔗……等較激烈方式發洩。
  為何詩人獨挑「削筆」,而且選在「燈下」?因為「有很多白天不便細述的事╱藏在心底」,白天需要工作,面對職場壓力與人際互動的種種狀況,有些順利完成,有些以笑置之,有些則屬「心事」。大夥下班,「心事」跟著下班回家,留下自己反芻再三,如何清理解套呢?正好用筆禿了,「趁此一刀刀削去」;筆,在此自然與文字工作者息息相關,小者指單純的「寫作」,大者揮「春秋之筆」。孤單的燈下,配合沉思回想的安靜時刻,使得時間點與動作拿捏合宜。
  本詩共6段,每段4行。首段以倒敘起筆,浮現燈下削的委屈動作(大人物做平常不屑的卑小事情)。接下4段,一邊繼續動作,一邊回顧白日人際交往應對的恩怨情仇。從委屈噙淚導致「模糊的光」、深積內心的「暗恨」、不知「向誰掏心」、到了領悟燈下削筆的意義,及「局促於規矩一筆一畫」的體認,是一階段沉潛的歷程,是內斂的反思,都在燈下一刀一刀的輕削動作中抑制修養得到。日本電影《風林火山》裡,敘說「每個人都抱著自己的夢死去」。這「夢」,也是自己的心事。每個人都抱著自己的心事死去。唯,有的人,讓自己的心事開花結果,圓滿實現;有的人則鬱瘀以終。
  作者在本詩末段,以退為進,發揮沉潛之後的激勵,展現生命的喜悅:要在「千萬隻焦灼注目的眼中」傲然。作者要削的可是春秋之筆,是文字寫作者的志業。

詩路管理員發表 | NO 14 | 單篇網址 | 迴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