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簡介/登入

    【分類彙整】

    【月曆】

    6 月 2008
    « 5 月   8 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分月彙整】


    6 月, 2008 彙整

    星期二, 6 月 17th, 2008

    【您捐款 我贈書:讓詩路更加寬廣】活動

    ◇主辦單位﹕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
    ◇聯絡單位﹕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活動時間﹕即日起
    ◇相關網站﹕http://www.poem.com.tw/
    ◇聯絡方式﹕TEL(03)863-5255 FAX(03)863-5256
    ◇E-mail  ﹕poeme@mail.ndhu.edu.tw
    ◇活動詳情﹕
    【您捐款 我贈書:讓詩路更加寬廣】
      「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於1996年由一群熱愛現代文學的作家群創立至今已有12個年頭,一路走來感謝所有熱愛文學的伙伴們支持與愛護。
      這幾年來,這個網站的營運除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和國立臺灣文學館每年提供約半年的短期計畫,供「詩路」網站進行更新外。基本上,「詩路」網站的更新全靠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來支持,不管是伺服器、網站資訊系統的管理以及電子報的定期寄發,都由須文蔚老師及一群熱情的工作團隊義務協助。
      最近,「詩路」工作團隊向詩友們徵得大量贈書籍,並在東華大學校務基金下開設捐款帳戶,期望透過「您捐款 我贈書:讓詩路更為寬廣」活動,能持續進行網站更新和維護。您每捐款新台幣500元,可以自贈書的目錄中挑選一本書。 
     您可透過下列方式進行捐款:
    ★匯款至東華大學校務基金帳戶:
     請務必於匯款單備註欄註明「數位文化中心使用(97F003)」,以及贈書名稱,以方便我們將您喜愛的贈品回饋給您。
    ★東華大學校務基金帳戶資料
    □銀行:台灣銀行花蓮分行
    □戶名:國立東華大學
    □帳號:018036071124
    ※每筆捐款,學校皆會開發收據,以茲證明※
    如有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傳真電話:(03)863-5256 服務專線:(03)863-5255/(03)863-5257
    服務信箱:poeme@mail.ndhu.edu.tw
    地  址:974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捐款單及贈書目錄下載
    【您捐款 我贈書:讓詩路更加寬廣】捐款單.doc 
     【您捐款 我贈書:讓詩路更加寬廣】捐款單.pdf
    【您捐款 我贈書:讓詩路更加寬廣】贈書書單目錄.pdf

    詩路管理員發表 | 最新消息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一, 6 月 16th, 2008

    【新書訊】探月—發現91個戀詩的理由

    ◇書名﹕探月—發現91個戀詩的理由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08/5/28
    ◇頁數﹕192
    ◇裝訂﹕平裝開本:19×23.5㎝
    ◇ISBN﹕9789866716706
    ◇定價﹕NT300元
    ◇內容簡介﹕
    詩不再是只能用讀的,詩也可以很好看!本書寫的是作者內心真實的感觸,及做為人情感上的脆弱及無奈。 無論是當初少女情懷的多愁善感、或是以敏銳纖柔的心來感覺宇宙,傾聽大自然在節令的遞變中產生的悸動,以及心路過程的紀錄,都一一收錄其中。 「情」是生命的必然,「夢」是生活的必須,有情便有愛,有夢就有希望。
    ◇作者簡介﹕古月本名胡玉衡,湖南衡山人。著有《追隨太陽步代的人》詩集。《月之祭》絹印新詩。原著版畫輯(李錫奇版畫十幅)、《誘惑者》當代藝術家側寫散文集,《我愛》新詩集等。已故詩人羊令野曾評述:「她以心靈之筆,一觸及月的世界,它就是溫柔的旋律,奏出生命的水花。」大陸詩評家孫紹振則剖析:「她最深刻之處恰恰是超越了生理屬性,來表現女性的社會文化心態。」劉登翰亦以:「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今人古月創造的一輪新月,諧和著李錫奇繪畫所創造的那個蒼茫曠古的世界,成為詩畫的二重奏,熾熱情感和深遂生命的二重奏。
    ◇繪者簡介﹕李錫奇金門人,知名台灣現代畫家,多次獲得國際性藝術大獎。畫作有〈失落的阿房宮〉、〈落寞的秦淮河〉、〈月之祭〉系列、〈大書法〉系列、〈後本位〉、〈浮生十帖〉、〈本位‧新發〉系列。李大師一直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自己歸屬於民族本位的藝術獨創性,把現代畫藝術推上了一個新高峰。
    ◇書籍目錄﹕
    詩的必然 尉天驄
    刮目看古月 劉登翰
    異 象
    追隨太陽步伐的人之一
    追隨太陽步伐的人之二
    追隨太陽步伐的人之三
    追隨太陽步伐的人之四
    異象之一
    異象之二
    異象之三
    相思是展翅的彩虹
    春之聲
    夏之影
    秋之旅之一
    秋之旅之二
    冬之流
    蝶之魂
    月之祭
    月之晦
    月之聲
    月之航
    月之影
    月之焚
    月之魂
    月之隱
    月之怨
    月之芒
    誰來入夢
    誰是伯樂
    夜•擁著寂寞
    詩是沾露的白梨花
    誰來引渡
    走向鐘聲時光行
    寵 句

    故 事
    煙 火
    假面的告白
    花 事
    溫 柔
    獨 白
    一句話
    望山之一 喚山山不來
    望山之二 待月草
    望山之三 泊
    望山之四 蝶語
    悟 然
    哀傷的月之一 夜訪茱麗葉
    哀傷的月之二 夜訪羅密歐
    忘 題
    我的夢
    再生緣
    花事之一 花的心情
    花事之二 櫻 夢
    花事之三 二十日草
    花事之四 渡月橋
    唇 語
    畫 夢
    畫夢的人
    莫要問 給在庵堂裏的Z
    等 待 夜訪西湖記事
    夏之快板
    如果還有明天
    茵夢湖
    鬥牛士之悲歌
    他的臉是一條河
    浮 生
    蝴蝶的記憶
    俑的記憶
    過 客
    隔世情
    接駁車
    絢 爛 浮生十帖之一
    無 痕 浮生十帖之二
    激 越 浮生十帖之三
    薄 愁 浮生十帖之四
    新 憂 浮生十帖之五
    奔 騰 浮生十帖之六
    歡 愉 浮生十帖之七
    快 意 浮生十帖之八
    讀 語 浮生十帖之九
    會 心 浮生十帖之十
    續 夢 再遊西湖感抒

    淡如菊 觀鄭景娟藝術展抒感
    海的戀情(外一首)
    飄浮的小黃花
    再寫一次海 致伊路
    畫花的你 追思桂芝
    想 花
    花 想
    隴西紀行
    秋 思 微山湖感懷
    省 思
    夢 蝶 懷念知交陳靜文
    後 記 古 月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路新書訊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一, 6 月 16th, 2008

    詩人季野過世,6月15日舉辦告別式

      詩人季野,本名李滇生,安徽無為人,1946年生。廿五歲開始寫詩及辭文,第一首詩作發表在「詩宗社」叢刊《詩之芒》,同時發表〈童年〉於幼獅文藝。創世紀詩刊復刊後,加入創世紀詩社,並為該詩刊主編。1971年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創世紀詩社二十週年紀念詩創作獎、陸軍文藝金獅獎。作品多發表於創世紀及幼獅文藝。1980年代淡出詩壇消失,活躍於當時方興未艾的茶葉與茶藝界,創辦了《茶與藝術》雜誌。出版有《 西格
    奈里的故事》 (水芙蓉,民國68年 )。不幸於2008年6月2日因病逝於台中,告別式於2008年6月15日在台中舉行。
    ◎季野病逝相關訊息
    侯吉諒:詩茶一人懷季野
    http://blog.roodo.com/hjl0425/archives/6174353.html
    須文蔚﹕歷盡劫波的作家與茶人:記季野
    http://blog.chinatimes.com/winway/archive/2008/06/16/288445.html
    ◎季野詩作
    荷上雨■季野
    一生
    是滴溜溜的幾個轉兒
    霎時的晶瑩
    在旁人眼中甚至留不住像
    一種暢快的的傾瀉
    那碎萍掩映下的一池污水
    你說是歸宿
    我卻說
    那是來生
    會把今年的落日
    浸成明年上昇的蓮花
    壺語 ■季野
    請把心事交給我吧
    我嗜苦 耐熱
    我將還給你陽光
    並以一種絕世的清芬和你對談
    因為
    我是土 來自於火
    ◎消失的茶與藝術──季野
    文/攝影:吳德亮
    (摘錄自吳德亮著《台灣找茶》一書/民生報2005年出版)
      名詩人好友季野在二十多年前突然自詩壇消失,活躍於當時方興未艾的茶葉與茶藝界,令藝文界朋友大感錯愕。不久之後又「想不開」地接受詩友毆君旦的邀請創辦了《茶與藝術》雜誌,甚至將「創世紀詩社」的好友許丕昌一?拖下水。儘管雜誌在當時引領風騷,開創台灣茶藝的先河,也成為台灣茶業首度提供文化發聲的舞台,許多論述或主張甚至一度被奉為經典,至今仍為人樂道,但終因走得太早、太快,不敵現實的「拖磨」而停刊,令人惋惜不已。
      從名詩人蛻變為「資深茶人」,且曾任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總會長的季野,對茶藝自有他獨到且精闢的見解。季野認為,台灣的茶藝發展在商業主導的趨勢下,完全停留在趣味及休閒的追求上。儘管將近二、三十年來略有進步,可是仍然僅在表層與形式的豐富上打轉。八○年代年茶藝興盛,卻因為茶藝沒有深刻的內涵,尤其在思想與邏輯上毫無進展,因此茶藝館的沒落是必然的。任何人學三天就會的東西當然無法深化,更遑論作為典範加以傳承了。
      關於茶藝的基本理念,季野表示茶藝不應是表演,?心動念應在分享;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從分享出發,一定是以自己覺得最好的茶、沖泡器首重發揮茶性的功能,再求器型之美;其餘從器則應以沖泡器為主,掌握器器相生、具具相輔的原則次第搭配發展,務必做到一器不多、一器不少,使茶席席面節奏分明,張力十足,再以最合理的茶技及沖泡流程和最好的環境空間來表現這泡茶。即便是飲器也要以能充分表現茶湯為主要考量,則分享的誠意就大打折扣了。他且提出「親、敬、雅、潔」四字訣作為自己的茶觀,認為茶文化雖重內涵,但也不必陳義過高 ,能結合生活完全體現才是要務,?則?為空談,也就失去意義了。
      季野說茶有太多的環節,作為一個茶人,必須瞭解各個環節。而針對台灣茶藝的走向,他認為如果茶文化不能產業化,就沒有延續的可能,而且無論文化或產業,架構都要完整。目前作為茶產業金字塔頂端的茶文化,因缺乏內涵體質虛弱而未能產業化;而在珍珠奶茶和茶文化之間本有一片人們賴以補充水分的生活茶市場,卻又被其他各種飲料蠶食鯨吞,新世代的人除了罐裝茶及珍珠奶茶之外,幾乎已不知茶為何物了,如何解決這種困境,應該是茶界所有同仁共同的課題。
      「飲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文化。以茶為媒介,透過感官的滿足,可引?精神的感動,把這美好的感動虔誠的作實質分,這是生活也是境界,其中主客分明,有你有我,茶也因此可大可久」。離去時季野留下了如此充滿「禪」機的話語,顯然他對茶藝雖悲觀而並不絕望,在送他上車的霎那,看到他充滿自信的眼神,回想他侃侃而談的內容,忽然覺得他帶給我的竟然是成竹在胸的感覺,大概也因為有這些執著且先知型的人在不?的努力,茶文化的明天才值得我們共同祝福與期待吧。

    詩路管理員發表 | 最新消息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搜尋】


    搜尋關鍵詞



    【文章列表】

    【最近迴響】

    • 清妍: 为什么我没有看见夏宇 的诗歌和相关的介绍?
    • aqepaper: 我喜歡這本詩集,以有 空白的涵養而不怕日後 包油條的醬膩(作者...
    • 蔣育嵐: 陳義芝的詩意境渾厚! 膩!台灣詩人典範!
    • 琹川: 悠揚於詩河上的誦歌 ——歲末詩歌朗誦會— — 以詩會友,以熱情煮...

    【最近引用】

    【推薦連結】


    RSS聯播: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