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倚聲填詞:電腦教你填詩詞 |
對所有有志於詩創作的新手而言,語言的掌握應當是最困難的,如果是對古典詩有興趣的話,往往要先熟悉格律與聲韻,古人有云,「吟穩一個字,捻斷數莖鬚」,可形容其中困難之一二。不過在數位科技進步下,有電腦幫忙,或許一窺寫詩的技巧,應當不再難如登天。 電腦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給教育界帶來極大的衝擊,電腦輔助教學(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的形式,可以涵蓋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學習動機的刺激、課程結構的掌握、教學內容指導以及學習成果的評量與追蹤。過去在中小學的自然科學、數學與英語教學上,CAI的各項設計可說卓然有成,不過在中文寫作上,卻一直乏人問津。近年來,在元智大學羅鳳珠教授的努力下,用網路作詩填詞已經不再是夢想了。 不會作詩不能吟的窘境
懷想盛唐,特別是唐詩,應當是所有中國人文化上共有的鄉愁。大家年少時都聽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這樣的說法,彷彿古典詩的音韻之美,可以脫口而出。不過要知道,中國字音隨著時間、空間的改變而變化,事實上不僅使吟誦詩時困難重重,必須運用聲韻文字上的知識,方能吟唱或朗讀出原始的韻味。更不要提創作詩詞時,更要深究格律,否則作品必然難登大雅之堂。 古典詩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學,創作上必須符合格律的要求,也就是不但形式上要符合規定,聲音也有限制。所謂形式上的規定,指的是字數、句數、對偶的規定;而聲音上的限制,指的是押韻、平仄的講究。現代人要能作詩填詞,首先就要先過這兩關。 就古典詩詞的形式言,詩詞格律的繁複多變,可真叫人張目結舌。龍榆生先生在《唐宋詞格律》一書中,整理出唐宋人填詞時常用的詞譜就有一百五十三種,一百九十六格。基本形式就算是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也未必能夠通曉,連賈島都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現代人恐怕在格律的形式前,一句都難以寫就,早已淚流滿面了。 古典詩詞講究聲音之美,無論是平仄與韻腳,都和聲韻學大有關係。如前所述,語言隨著時代變遷,形貌已經今非昔比,一方面,入聲字在當今的普通話裡已經消失,要認識仄聲字,就是一大難事。二方面,釐清韻目,本非易事,加上古今音韻母有別,一字多音而分屬不同韻目的情形更多。現代人作詩填詞,很少人能單憑記憶分清詩詞的韻目韻字,往往需要翻閱工具書,要熟悉這些卷帙繁複的韻書,絕非易事。 讓電腦幫忙吟穩一個字既然現代人無法記誦格律及韻書,使用工具書又有極高的門檻,羅鳳珠與朱四明兩位教授研發的「倚聲填詞」(http://cls.admin.yzu.edu.tw/FillODE/home.htm)與「依韻入詩」(http://cls.admin.yzu.edu.tw/MakePoem)兩套系統,在網際網路上提供有興趣創作古典詩詞者,一個可以檢索及檢查格律的電腦輔助教學環境,寫出一首格律正確的詩詞自然不再困難。 在設計的原理上,「倚聲填詞」與「依韻入詩」這兩套系統,和西方許多檢查拼字、文法的寫作軟體很接近。羅鳳珠教授認為,既然文字的平仄聲調、歸屬韻目、詩詞的格律都是固定的,電腦對於規則性的資料,有超強的記憶、儲存、檢索能力,只要預先建立好這些資料與法則,使用者無論是提出一首詩或是詞的習作,利用電腦強大的檢索能力比對與查核,就可以判斷形式與聲韻的對錯。習作者只要耐著性子就電腦指出平仄、韻腳上出的錯,字字推敲,逐句修改,讓電腦幫忙吟穩每一個字,也可以有模有樣地寫出古典詩詞。 就古典詩的語言掌握有困難的話,系統中還有「詩學含英」的單元,提供各種情境下,如人事、慶弔、節序、服飾等各式各樣的詞彙與佳句供參考。除此之外,讀者可以另就全唐詩、唐詩三百首、紅樓夢韻文等資料庫系統進行全文檢索,更方便參酌前人佳詞美句,自然能更貼近古典詩詞的語言狀態。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受限於技術的發展,目前這兩套系統只能檢查出作品是否屬於「對的詩詞」,判別作品的對仗的優劣,以及境界的高低,恐怕一時之間還辦不到,還要更高的人工智慧系統協助,或許永遠沒有達成的一天。 文學創作本來就是訴諸於心靈的事,特別中國藝術往往帶有一種追求超脫現實塵俗的情趣和意味,無論是談「境界」,或是談詩詞「象外之旨、弦外之音」,都有著濃厚的哲學與宗教色彩,其中的價值評斷,恐怕不是電腦可代勞的。 不過,對許許多多曾經渴望藉由詩詞訴衷情,享受唐詩宋詞溫潤之美的現代人,過去或許感嘆作詩填詞規律太難,現在數位科技可以協助您走出正確的一步,至於能否填寫出佳句,運用之妙,還在「存乎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