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電感想
  永恆詩藝面前死神的苦笑
 
 
 
   "I hold a beast, an angel, and a madman in me, and my enquiry is as to their working, and my problem is their subjugation and victory, downthrow and upheaval, and my effort is their self-expression"
----Dylan Thomas
 
過蜜雪兒菲佛主演《Dangerous Minds》朋友,大概不會忘記劇中的她為了誘導一群特殊教育班(放牛

班)學生讀詩,而舉辦的「狄倫、狄倫競賽」,前者指的是美國民謠樂手巴伯•狄倫,後者則是廿世紀中

葉頗具盛名的英國詩人狄倫•馬籟士•托馬斯(Dylan Marlais Thomas,1914.10.27-1953.11.9)。巴伯•

狄倫名聞遐邇,不必多介紹;狄倫•馬籟士•托馬斯這個酒鬼詩人,相信除了外文系畢業的人,大概絕大

多數的觀眾都和影片裡那群小毛頭一樣,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
  

1914年出生於威爾斯南部的海港斯溫席(Swansea)的托馬斯,他的詩風獨特而又晦澀,他的散文、小

說和戲劇卻充滿趣味,最令世人矚目的莫過於他貧苦的生活與狂亂的人格。因為窮苦,陷入絕望的他開始

酗酒,使得他在1953年酒精中毒,客死在紐約。也正因為貧困,他在英國國家廣播協會(BBC)任職,由

於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朗誦藝術訓練,透過廣播,他鏗鏘而有力的朗讀使世人認識了他,也成了當代少數

享譽大西洋兩岸的著名詩人。

 

《大英百科全書中》肯定托馬斯是英國最後一位浪漫派抒情詩人,他繼承了18世紀查特頓、19世紀雪萊

和濟慈以及本世紀的布魯東和薩松的傳統,對於文字的實驗有高度的興趣,也善用譬喻與意象,有時作品

不免流於艱澀。雖然獲得如此高的評價,也許他的一生過於短暫,沒有獲得任何的文學大獎,另一方面,

許距離當代過近,大師地位難以獲得學院肯定。目前在網路上可找到的網站大體上都是草根性的托馬斯迷

所建置,資料相互援用,也相互增益與補充,在網網相連的網路世界中也相當蔚然可觀。

 

Peter Lerohl所設計的托馬斯網頁 (http://www.cord.edu/homepages/pjlerohl/DYLAN.HTM),堪稱

目前最完整的多媒體資料庫。除了詩人的詩選、傳略以外,讀者還可以瀏覽一系列托馬斯的照片,從少年

托馬斯、妻子凱特琳(Caitlin )、詩人工作室、詩人寫作身影到詩人的陵墓,可謂一覽無遺。最叫人激

動的莫過於可以在此聆聽到托馬斯精彩絕倫的朗誦,像是〈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And 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和〈A Child's Christmas in Wales〉,不過這些聲音檔案最小

的也有將近750K最大的則占1800K,如果網路傳輸速度不夠快的話,面對這些龐然大物可真要付出十二萬

分的耐心,無論如何,下載的長時間等待是相當值得。

 

一個托馬斯資料的綜合性網頁是Warrick D. G. Whatman的站台

http://www.pcug.org.au/~wwhatman/dylan_thomas.html),這裡相當完整地蒐羅了網際網路上相關的

鍊結資訊,像是有關於導演Anthony Hopkins 所拍攝的電影《Dylan Thomas: Return Journey》的介紹

http://www.personal.u-net.com/~guerilla/dthomas.htm)。也指引讀者到倫敦的科溫藝廊(Curwen 

gallery),欣賞畫家Ceri Richards在1965年詮釋托馬斯的詩作,所完成的狄倫•托馬斯系列("The 

Dylan Thomas Suite")(http://www.artewisdom.com/windmillst/ceri.html)。甚至還可以聆聽

到作曲家Peters Heijens為托馬斯作品〈Ceremony〉所譜的曲。

 

他規模較小的網頁,雖然內容較簡單,但也有令人矚目之處。像Caitlin Martin蒐集托馬斯作品集

http://www.cyberspace.com/~caitlin/dylan.htm),以深藍色的底色展示這些充滿陰鬱意象的作品,

版面配置十分恰如其份,每一首詩還都配上圖片或照片,也都相得益彰。又如英裔加拿大藝術家Mark

Sexton依據托馬斯名作〈A Child's Christmases in Wales〉所建置的網頁 

(http://www.bfsmedia.com/MAS/Dylan/Christmas.html),充滿了威爾斯風情,也表露出了設計者濃郁的

鄉愁。讀者如果有興趣深入托馬斯的文學世界,不妨上網到Harper書店,在此處可以找到托馬斯在1952年

所錄製有聲書〈Child's Christmas in Wales〉的CD,和〈Under Milk Wood〉的演出。

 

Simona Sara的網頁中,詳細地介紹了托馬斯的詩藝與生涯,在這篇小文章中,作者指出:「

如果沒有廣播這項傳播新科技,三○年代的西方人勢必無從發掘出托馬斯。」而到了世紀末我們居然可

以透過另一項傳播新科技----網路,跨越國境,穿梭時間的迷障,聽見早夭的詩人朗朗唸出他對死亡的

思考與隱喻,毋寧會讓人隱隱聽到在死神在永恆詩藝面前苦笑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