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電感想
  電傳詩學
 
 年前到浙江的蘭亭一遊,目睹了崇山峻嶺,茂林脩竹,清流湍急,而穿梭在古蹟中,一切真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所說的,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但是相信所有小立在流觴曲水旁的遊客,耳朵中都會隱隱浮現狂放的詩人一觴一詠,歡暢傾吐幽情,這要歸功王羲之以絕妙的文字,為所有的中國人報導了永和九年暮春的那場文學聚會,也把盛況深植在人們的血液中。而到了網路時代,我們可以不必透過文字去想像詩人聚會的場面,在《電傳詩學》(Telepoetics)中,詩人抒發情懷的朗誦,或是放浪形骸的歌吟,都將一一呈現在螢光幕前。 

  兩年前到浙江的蘭亭一遊,目睹了崇山峻嶺,茂林脩竹,清流湍急,而穿梭在古蹟中,一切真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所說的,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但是相信所有小立在流觴曲水旁的遊客,耳朵中都會隱隱浮現狂放的詩人一觴一詠,歡暢傾吐幽情,這要歸功王羲之以絕妙的文字,為所有的中國人報導了永和九年暮春的那場文學聚會,也把盛況深植在人們的血液中。而到了網路時代,我們可以不必透過文字去想像詩人聚會的場面,在《電傳詩學》(Telepoetics)中,詩人抒發情懷的朗誦,或是放浪形骸的歌吟,都將一一呈現在螢光幕前。 

  《電傳詩學》網站的前身是1991年在美國加州的Electronic Cafe International方案的子題,這個嶄新的計畫旨在發展全球性的視訊會議(videoconference),其中負責文學會議的詩人Merilene M. Murphy女士則把這樣的概念引進了網際網路中,1994年在Telepoetics公司的贊助下,結合衛星與網際網路創立了《電傳詩學》的基本雛形。Murphy認為透過網路多媒體功能整合,將開創出一個「以詩為中心」(他創造了"poecentric"這個字眼)網絡,可以服務對詩有高度興趣的讀者與作者,並且迎合文學社群的特殊需求。 

  和其他詩網站最大不同之處,《電傳詩學》的網頁很少展示文字形式的詩作,《電傳詩學》主要的活動是製作網路版的直撥視訊會議,相距千里甚至萬里的閱聽人和詩人在各自的家中,在網路的聯繫下直接接觸與互動。閱聽人到此不僅僅可以聆聽到來自不同城市的詩人朗誦、表演,更可以與詩人對話,交換寫作與閱讀的心得。在詩的國度中,《電傳詩學》開創出一種新的參與文化活動的形式,讓詩人與讀者直接面對面共享詩的美好,大幅度拉近了讀者與詩人的距離。 

  拜網路基礎建設日益完善之賜,《電傳詩學》只須使用個人電腦和檔案伺服器,架設網站,利用桌上型電腦用攝影機(desktop video gear)、電話和數據機,把詩人的活動加以記錄並送上網路,以一種相當經濟的方式,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連結全球喜愛詩的詩人和讀者。當然要製作各項實況轉播的詩學活動,前提是要有足夠的人力參與世界各地的詩壇活動,《電傳詩學》則利用網路跨越疆界的特質,廣泛地徵求會員,結合網路上愛好詩的電腦玩家,一同參與多方詩學視訊會議的製作,目前在美國各地、澳洲、加拿大、德國、冰島、日本、波多黎哥、西印度群島和英國,都有詩人或工作室負擔部份的製作工作,或是提供線上會議的內容,讓各地的詩人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 

  由於不少加盟者本來就是傳統的出版商、劇院或是文化中心,他們已經把製作《電傳詩學》節目當成例行活動之一,成立固定型態的工作坊,也利用網路轉播文學藝術季的內容,更加豐富了《電傳詩學》網路內容的可看性。更有不少個人站台提供個別詩人、詩社、同仁團體演出或是發表的空間,只要設備允許,事前和承辦網站聯繫好,你也利用《電傳詩學》的活動時間,把自己作品推到網路的視訊會議舞臺上。 

  《電傳詩學》的活動可說熱鬧滾滾,但是有趣的是整個《電傳詩學》並沒有一個操控大權「指揮部」,創立者Murphy所設網頁特別標明是「洛杉磯的《電傳詩學》」(Telepoetics/Los Angeles),也僅提供簡單的最新活動資訊與連線,對於習慣「中央集權式」管理的中國人而言,一定對這樣的「管理模式」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電傳詩學》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以自治、獨立的開放結構,讓志同道合的詩愛好者與工作者,在《電傳詩學》的技術輔導與資訊告知下從事詩的交流,又不失去各自高度自主的藝術創作空間,確實也開創出多樣化的文學網路前景。 

    在眾多《電傳詩學》網站中,「芝加哥的《電傳詩學》」(Telepoetics/Chicago )堪稱「旗艦級」的網站,這個「元老」站台蒐羅了《電傳詩學》豐富的歷史記錄以及各個結盟會員的詳盡資訊,更有許多精彩活動的記錄資料可供參考,是認識《電傳詩學》最佳去處。 

  要加入《電傳詩學》的活動,對一般喜好詩的網路族而言,可能配備要大幅升級,但是一旦能夠參與線上的即時互動,相信一定如王羲之所描述:「游牧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