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散文網站首頁>>瓦歷斯.諾幹

個人簡介及上邊框
作家照片邊框 作家照片 作家照片邊框
作家照片邊框
簡介/登入

    左欄分隔線
    分類彙整項目符號
    左欄分隔線
    月曆
    5 月 2008
    « 12月   2 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左欄分隔線
    分月彙整

    5 月, 2008 彙整

    « 上頁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當嘎拉賀發現千年紅檜〉

      Karaho,清朝時就譯成「嘎拉賀」,為「大」之意,或古語稱祖先之意。嘎拉賀部落為泰雅族卡奧灣群的一支,從遷徙的時間來看,約在三百五十年前左右,從原住地旁斯博干之馬立巴(今仁愛鄉力行村),經希卡波來到現在的卡奧灣地方。嘎拉賀部落,就在今桃園縣復興鄉最偏遠的華陵村新興部落。新興部落由北橫公路下巴陵處,越過三光溪直上加灣山,在環山擁抱、山川相繆的風景裡,縱然對面上巴陵因觀光事業而劇烈改變,但嘎拉賀部落因交通之故,一直就過著安靜地與群山對話的自然生活,二十八戶的部落似乎就成為繁榮的台灣都會所遺忘的一處人間桃花源。縱然十年、二十年前已開始有部落的子弟前往都市謀生,但仍不改遺世獨立的桃花源風範,直到—有人發現了千年紅檜群,有人發現了台灣唯一的溫泉瀑布,而更多的焦點是,又一座台灣具潛力的觀光區誕生了!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梅山口事件的反省〉

    一、檢視「國家公園法」

      「國家公園法」民國61年公布,72年修訂,第一條「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動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特制定本法。」第二十四條、二十五條、二十六條、二十七條,均未考慮被劃入國家公園內之人民需要,且盡是「防止當地住民對原始生態景觀的破壞的字眼」,在國家公園的法令規章不保障當地住民的生存權、財產權及人權的考慮上,站在台灣原住民族的觀點,我們是不能認同國家公園的,假如不以「人」為主體而設計國家公園,假如以「剝削人」來設計國家公園,吾人以為國家公園的設立是「本末倒置」的。

    二、檢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做法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拼湊老祭典〉

      台灣原住民十族,由於歷經千百年山林海河的歲月,其社會組織與生命禮俗,常常就展露出與大自然相處所產生的對應方式;直到今日,台灣原住民之所以還被認識與驚嘆,各族群的祭典即充分扮演著(原/漢)連絡的紐帶。甚至於人數最少的邵族(約三百人),每到中秋時節,還仍然舉行祖靈祭,湖畔杵歌依舊傳唱在幽靜的日月潭畔;而泰雅的祭典呢?……

      從國民政府入台以來,經過了四十幾年沈寂的歲月,前年(一九九○年)最後一道寒流撲來的十一月,終於在泰安鄉錦水村奇蹟似地復活。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初識梅山〉

      梅山村位於庫哈塔辛山右側,荖濃溪畔左側,沿南橫公路上溯,先抵達梅山口(亦屬梅山村),每拔約在1000公尺,梅山口往上,即達海拔2205公尺的著名風景區—天池。

      午後四點鐘,陽光斜射梅山口,布農族人家屋概以鐵皮或油布做屋頂,偌小的家屋空間往往聚集一家大小十口以上,屋前都有一水泥地面的前院,此時正是玉米採收之際,金黃色的玉米粒曝晒在陽光下宛若鑽石。原先桃源鄉布農族人的田園農業生產一直採用山田燒墾,小米是他們的主食,歲時祭儀也以栽培小米的活動為中心。在農休期間,則上山打獵,並且各部族獵場有著明顯的區域,昔時常因爭奪獵場而與鄰近的泰雅族發生戰役。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梅山村的布農族人則以生產玉米、栽種梅林為主要的經濟收入,打獵的習性依然流動在布農族人的血管裏。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夜夜笙歌馬赫坡〉

      馬赫坡,只是一座小小的台地,在今廬山部落下方,位於巴卡散溪左岸,因溫泉而聞名。日據時代,馬赫坡社因主導「霧社事件」,於一九三一年五月六日被迫遷至川中島(今仁愛鄉清流),從此告別祖居之地;然遷移過程又發生「第二次霧社事件」,其中情節令人鼻酸。迨光復後,原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之兄Aoi-Nokkan(阿維諾干)之女婿高永清遷返,為唯一遷返的馬赫坡社後裔。其後遷來者包括托魯閣群共十戶(其中索多一戶,玻拉瑤社六戶)。

      馬赫坡,其實就是今日頗富盛名的觀光勝地—廬山溫泉。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安公子入侵部落〉

      薩米諾.阿敏(Samir Amin)是「依賴理論」思潮的著名學者。阿敏從宏觀的角度探討第三世界的低度發展問題,進而批判傳統的資產階級經濟學觀點和發展理論時,即強調第三世界低度發展的根源,主要在於它受到來自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控制和剝削,認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核心——邊陲結構是統治——依賴結構,在這種結構內,邊陲的發展只能是「低度發展的發展」,不可能出現成熟的、自由的資本主義前景。

      當我們論及「中心/邊陲」的依賴關係時,面對台灣社會結構(強勢的、主流的社會)強烈抗拒的「安公子」入侵原住民部落,到底有何關係時,就讓我們從Putsunoq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回歸「好茶」原鄉〉

      「好茶」並不產茶,想反的,高高的檳榔樹整齊地站立在整個部落裡,魯凱族的好茶村,正是民國六十八年自Kochponjan社(舊好茶部落)遷移到淺山的新址。更早的時候,當貨幣開始突破舊好茶的小共產自給自足式經濟,加上林務機關征收族人賴以維生的耕地改種林木後,為了溫飽,族人必須馱五、六十公斤以上的木材遠涉水門,以換取地瓜果腹,「資本經濟」的重擔便開始壓彎了族人的脊椎。而八、九十年前,當日人目睹石板屋建築,發現女人頭戴花朵編織的帽子,男人頭插百合的魯凱族民,也不得不表讚嘆與崇敬——這正是好茶日夜夢迴的故鄉。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回到老泰雅的部落吧!〉

      上個月到桃園復興鄉,就一直想念老泰雅。

      我總是告訴自己,揀個長長的日子去吧!寒假吧!

      愈來愈厭惡自己是老師的職業,一個泰雅的孩子在都會教書。愈來愈遠離泰雅的聲音,我的舌頭在喧囂的都會是縮回喉嚨的。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再見,布洛灣〉

      大約在250年前,原來居住在台灣中部靜觀與廬山山區的泰雅族人,因內訌、乾旱、飢荒等災禍,放棄了原居地,越過中央山脈,分兩支來到太魯閣地區,與當時的原居民——平埔Makquolin族發生了衝突。最後,勇猛、善戰的泰雅人將平埔族趕出了太魯閣地區,成為一方霸主。直到日本人入侵,太魯閣地區的文化,才再度發生變遷。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星期二, 5 月 13th, 2008

    〈布農族的世外桃源〉

      一九九○年楊希颱風前夕的八月十七日,我同三位朋友前往高雄縣桃源鄉的梅山村。車過甲仙,我們開始沿著荖濃溪畔的山腰前行,一路上青翠的山巒橫亙眼前,天空依舊散佈著蔚藍的色彩,南橫公路彎蜒山勢盤旋而上,果然是名副其實的「桃源」美景,我暗自為布農族人擁有這一片天然景致而竊喜。

    繼續閱讀本文 »

    admin發表 | 作品 | 單篇網址 | 迴響(0)

    « 上頁
    Copyright@版權所有 國立台灣文學館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
    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地址:
    974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數位文化中心
    TEL:03-8635257,03-8635255 FAX:03-86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