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體意識與扁政府的中國政策*

 

 施正鋒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自從就任總統以來,陳水扁的中國政策可以說是「戰略清晰、戰術模糊」,也就是說,在追求與中國和解的大前提下,從「四不一沒有」(2000/5/20)、『統合論』(2000/12/31)、到「大膽島喝茶」(2002/5/9),好話說盡、甚至於自綁手腳。然而,儘管台灣再如何委曲求全,中國的『一國兩制』就是要將台灣「香港化」,不管如何也不會接受民進黨「台灣已經主權獨立、國號為中華民國」的說法,終於有峰迴路轉的『一邊一國論』(2002/8/3),也就是「走我們台灣的路」,一度讓人以為改弦更張為清晰的戰術,回首看來,應該是為了固守總統大選中的本土派選票。

事實上,自從陳水扁接任民進黨主席(2002/7-2004/12)以後,黨內附和中國廢除『台獨黨綱』(1991)的傳言甚囂塵上,雖然終究以強調『台灣前途決議文』(1999)收場,不過,積極求和的走向大致不變,特別是他一再以台灣的尼克森自居,期待能像金大中一樣進行破冰之旅,甚至於有「民共和解」而簽署和平協定的遐想。特別是在連任總統成功之後,才在支持者一片罵聲中開完扁宋會(2005/2/24),陳水扁政府原以為可以順勢營造全面三通的氣氛,甚至於連柯林頓政府策士李侃如老生常談的「中程協議」都急著擁抱,卻因為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05/3/14)而尷尬萬分。

2006年舊曆年以來,陳水扁總統神來一筆提出「廢統論/終統論」,因為美國的惡言相向,暫時緩卻民間對於弊案的不滿;陳水扁「積極管理、」的說法(2006/1/1,表面上看來是要調整2001年經濟發展會議所決議的「有效開放、積極管理」原則。然而,當行政院長蘇貞昌對於國共經貿論壇共識所作「不會因人廢言」的說法,阿扁並未加以駁斥,對於外人來說,究竟是府院同心、還是陳水扁總統被蘇貞昌行政院長言論綁架?

『統合論』

        陳水扁總統在2000年年底的談話中提出『統合論』,除了強調「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還提出要由經貿、以及文化的統合著手,追求「永久和平、政治統合」的架構,可以看出他在努力整合內部中國政策的基調,嘗試建構台、中關係的新架構。由於陳水扁對於統合的內涵並未加以闡述,民進黨本身又眾說紛紜,在政治人物各自表述的情況下,令人擔心統合的結果是否就是走向統一。

        如果陳總統所謂的統合是指國際關係理論上的integration的話,一般的了解是國與國之間結合的過程,逐漸將國家主權讓渡出去。具體而言,統合至少有經濟整合、政治結合、以及安全共同體三個面向;終極而言,如果成員國有相同的民族認同 (national identity),那就是要合併為一國。雖然陳水扁在其他場合表示心儀的統合是指「歐盟模式」,卻未明確表示要將台灣帶到何種境界。眾所週知,即使在歐盟的成員國之中,對於歐盟的發展有各種不同的期待,有些國家希望能停留在功能上的協調,譬如說經濟共同市場、或是在國防、外交的協商,也就是邦聯 (confederation) 的形式,當然,也有國家希望至少能朝聯邦國家 (federation) 發展。

         或許有人以為,統合論是為了迎合所謂的「一個中國」咒語所作的包裝,而邦聯的安排可以逼中國承認台灣主權獨立,然而,中國豈是三歲小孩,可以任人欺哄?如果與中國的經濟整合只是為了拋棄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為了合理化三通的開放,那麼,統合論就是「機會主義」般的短線操作;如果與中國的政治整合是為了台海和平,那麼,統合論就是「綏靖主義」般的討饒。

錯亂的「民進、中共」政黨和解

         長期以來,民進黨原本對於中國採取「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態度,具體的做法,就是視中國為外交事務的一環而已,認為沒有必要刻意地去強調,否則,反而突顯台灣與中國糾纏不清的特殊關係。不過,隨著中國事務部的成立,顯現的是旅中台商日漸增加的現實,特別是面對國內勞工成本上漲的壓力,黑手出身的中小企業既然無升級的條件(包括政府的融資、以及外國語言),不少人只好隨著產業無奈地隨波西進。

天真的許信良在1995年黨內總統初選中,以近似於功能主義的構思喊出「大膽西進」的口號,表面上雖然有躍馬中原的氣勢,其實,也只不過是嗅覺比較靈敏,反映出部份民進黨支持者對於公職的壓力罷了,然而,不免被戴上「統派」、「賣台」的大帽子。民進黨在1998年的中國政策研討會上,終於整合出「強本西進」的說法,大致是決心棄守前總統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也就是無法抵擋財團的壓力。

儘管陳水扁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過程中,對於連戰的『邦聯論』大加撻伐,不過,一旦在他當選總統之後,倚賴其方便的非國民黨、非外省人的身分,一再以「和平締造者」自居,表現出急欲對中國求和的姿態,也就是要仿效尼克森來與中國進行關係正常化;尤其是金大中在2000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陳水扁看到大有「有為者亦若是」的氣概。到此為止,陳水扁除了抄襲宋楚瑜的「歐盟模式」以外,在論述上並沒有超越當年的許信良,而三通的企圖心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民進黨人士近年來前往中國,可以說是絡繹於途,除了包括新世紀在內的老美麗島系人馬以外,向來掌控黨內中國事務的新潮流,當然不會放棄民進黨在中南海的代言人角色,而福利國連線在謝長廷贏得高雄市長後接收黨中央,也不忘遣人提醒對方,現在是換人當家了。當然,國王的人馬更是不落人後,早就競相前往對岸培養溝通管道,也算是建立「信心機制」的作為吧。

對於陳水扁來說,自從上台以來,盱衡黨內,惟一足以與其搶先進行破冰之旅的人,就只剩不惜自我矮化的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而已,因此,當他在20027月成功地阻止旁人擔任黨魁一職後,中國如果要與其所認知的台灣人民打交道,除了獨派、或是台聯黨以外,天下莫非王土,對象已經非陳水扁莫屬。

陳水扁總統在大膽島向中國喊話,邀請中共的領導人前來(被)奉茶,重申他的統合論調,也就是先由文化、經濟的交流開始,進而達到政治統合的境界;他同時表示,在八月接任民進黨主席後,將積極推動以政黨名義訪問對岸,以期達到所謂的「政黨和解」。不管作給美國人看,還是打算義助胡錦濤順利接班,擺個鴿派的姿態,看來是無傷大雅,大概是不會被解釋為吃對方的豆腐。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陳水扁究竟是要以中華民國總統、還是民進黨主席的身分走訪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邊一國論』、『台獨黨綱』

一片傾中的低迷圍中,比較令人振奮的,是陳水扁總統透過衛星視訊,對於在東京召開年會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發表演說,提出『一邊一國論』(2002/8/3。這是繼前總統李登輝揭『兩國論』以來,民進黨政府首度清楚表達如何定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立場。

不過,陳水扁總統隨後又表示(2002/8/30),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間接處理」了『台獨黨綱』「問題」,大體否決黨內企圖修訂、甚至於廢除『台獨黨綱』的聲音,大體展現他在黨內唯我獨尊的態勢。

眾所週知,從創黨迄今,民進黨的精神有三條主軸,也就是反國民黨/社會改革、反外省人/族群意識、以及台灣獨立建國的理念。表面上,派系頭人為了選票市場分割,大致會選擇不同的訴求重點,特別是針對『台獨黨綱』在固守地盤、或是擴張勢力的利弊,黨內一直有南轅北轍的看法。

不管如何,為了面對公元兩千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預先在1999年以憲法增修條文的方式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無形中凍結了『台獨黨綱』,也就是美麗島系諸君所謂的「歷史文件」。不過,黨綱是政黨與選民締結契約關係的依據,這是政黨政治最起碼的規範,不容含混其詞。因此,明眼人還是可以看出來,只要一天不修廢,不管是競選宣言、還是黨員代表大會的決議,即使未與黨綱牴觸,任何消極不作為,難免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回顧『台獨黨綱』,最明確的宣示是要主動地去「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相對之下,『台灣前途決議文』則主張,台灣的國名「固然」是中華民國,其實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意思是說,『台獨黨綱』的目標事實上已經達成,就差國號的變更而已。除了對於實質目標的認知不同,陳水扁自己主張,民進黨原本就只有『公投台獨黨綱』,沒有所謂的『台獨黨綱』。

回首民進黨當年新潮流與美麗島系為了台獨黨綱』的訂定而相持不下,的確是由陳水扁適時加入了折衷式的公投尾巴,最後才讓兩方有各取所需的選擇性詮釋。然而,如此一來,民進黨對支持者宣揚的,的也不過是「如果台灣要獨立、必須經過公投程序」,也就是強調公投的權利、而非台灣獨立的目標。

至於為了因應2000年總統大選前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更是退卻到將公投矮化為「改變現狀」的安全煞車。至此,民進黨的國家定位由「積極促獨」轉變為「消極反統」,開始張臂擁抱中華民國,甚至於在不知不覺中捍衛中華民國體制。如果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最高指導原則」,被閹割的『台獨黨綱』豈不是歷史灰燼?

陳水扁的雙十訊息

         陳水扁總統連任過後的雙十談話(2004/10/10,顯得自信十足,可以明顯看出是在為第二任作自我期許:阿扁先將中國的武力威脅形容為「恐怖陰影」、以及「黑暗勢力」;再來,用了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向中國心戰喊話;在國號上面,他先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提並論,同時又馬上帶到台灣與中國,至少讓台灣實質現身。

很明顯地,阿扁不得不接受中國第四梯隊領導人真的已接手的事實,因此必須「共同來面對何處理兩岸未來的問題」。儘管他表示不排除彼此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讓人有無限的想像,不過,一句「只要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同意」,不管是公投、還是代表民意的國會,都讓自己有轉的空間。

具體來看,三通才是具有立即選票價值的短期目標。阿扁主動提出「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以尋求「雖不完美、但可以接受」的方案,不過,還在摸索之中的胡溫集團,是否會在這個節骨眼作球給民進黨,令人相當懷疑。

阿扁似乎以為,只要透過對話與溝通,中國與台灣之間的距離就能拉近。然而,彼此除了看法不同、以及誤解以外,還牽涉到歷史記憶、社會價值、以及國家利益的差異,這些有辦法透過技術性的談判協商來化解嗎?

就軍事力量而言,中國遠大於台灣,阿扁卻大膽提出「管制武器」(也就是限武裁軍)的建議,雖然不符國際上實力對等、或是戰勝國開價的作為,不過,倒也是開始使用國際關係上的用語,未嘗不是為其他更多和平策略的引入打基礎。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陳水扁已經連任成功,不用再擔心獨派出走,可以真正為自己的歷史定位思考。問題是,到底他的基本傾向是甚麼?從立委到現在,他一直有與中國簽訂和平協定的自我期許,往好處想,他的務實性是不會比其他民進黨人士低,往壞處想,其實是對中國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反倒是統派以外的泛藍,對於中國仍是戒慎小心。如果再看藍綠言必稱歐盟模式,彼此對中國的態度,只差在對內的族群消費罷了。

陳水扁既然自詡為「台灣之子」,就比他人有更奢侈的包容。問題是,自許為台灣獨立建國的真實信徒,究竟雙重標準的背後時甚麼?

陳水扁總統的和解

陳水扁總統在參加教宗若望保祿二的葬禮之後(2005/4/8),似乎是有感而發地表示,期待國內族群、朝野政黨、以及兩岸之間的和解。原本,如果外省籍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能順勢完成破冰之旅,或許可以將族群、政黨、以及兩岸的和解三部曲一氣呵成。可惜,國民黨先下手為強,半路殺出本省籍的江丙坤,打亂了阿扁的步調。

坦承而言,江丙坤中國之行所獲得的十項承諾(2005/3/31,與民進黨心理所盤算的,並沒有多大的差異,也就是希望透過非政治事務的交流來降低政治緊張。沒多久,陳水扁總統在前往南太平洋訪問途中表示(2005/5/1),先前已經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兩度會面,其向中國領導者胡錦濤傳話,希望對岸能尊重中華民國的主權現狀。作為所謂的「台灣之子」,色厲內荏的阿扁一洩千里,表達的是對於台灣本土派立場的崩盤,也是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路線的全面挫敗。

國民黨江丙坤、連戰相繼越俎代庖訪中(2005),擺明了就是要給執政黨難堪,當然是逾越在野黨不可僭越外交主導權的分寸。然而,政府的回應搖擺不定,先是嚴厲譴責江丙坤的十點共識,卻又對於連戰的五點共識莫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連胡的新聞公報並未涉及公權力,正好印證在野黨先前的揶揄,阿扁的不滿只是反映出對於國民黨搶頭香的惱羞成怒。

陳水扁為了告訴對方誰才是台灣的老大,他不只是確認宋楚瑜的特使身分,更是將自己的前途綁在中華民國的現狀,也就是放棄任何走向「一台中」的可能。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國家定位底線就是「兩個中國」;問題是,究竟中國會願意放棄「一個中國」的框架,令人高度懷疑。

和解共生的閣揆

謝長廷在行政院長任內,雖然主張「和解共生」,卻因為水果登陸的議題,一直處於挨打的局面,甚至於還要被迫披甲上陣,站在第一線和南部農民作面對面的溝通。緊接著,謝院長又主動拋出開放我國客機飛越中國領空的說法(2005/8/3),除了國安會及陸委會表達正面看法,連交通部也立即提出相關的作業措施。

當民間還在質疑民進黨政府的兩岸經貿政策,所謂的「有效管理」只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而「積極開放」才是真正的意圖,陳水扁是否正在實踐當年黨內競爭者許信良「政經分離」路線之際,謝長廷連「先貨運後客運包機」的最後底線都要棄守,意味著執政著為了討好部分選民,想要藉著望梅止渴的農民來順手開放三通。

就民進黨內部的光譜來看,謝長廷一向滑溜如泥鰍,因此會有「憲法中」以及「一國兩市」的主張,圈內人並不會覺得太過於突兀。只不過,光是為了因應國際油價上漲、以及提高航空公司競爭力,竟然可以拿客、貨機談判的掛勾來作交換,正好可以看出,政府其實並不那麼反對「買菜(貨運)送蔥(客運)」的強迫中獎做法;特別是當三大節慶客運包機的常態化八字都還沒有一撇之時,交通部就猴急地要擴及休二日、以及觀光包機,更掩飾不了政府欲意以客運包機掩護貨運包機的企圖心。

        就飛越中國領空的可行性而言,謝院長改口說是反對採取互惠的方式,而國安人員也表示中國在實質上沒有這樣的航線需求,只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國會甘心如此被吃豆腐嗎?進一步就可欲性來看,我國的航空公司究竟要以何種名義來向中國申請?如果我們必須犧牲國家主權、也就是被當作中國的國內航線的話,我們政府卻採取放牛吃草的作法,這種「正常化」的代價未免是飲鴆止渴。

其實,從直航三通、水果登陸、到飛越領空,除了經濟利益的考量以外,國家安全也是大家關心的面向。政府為了討好大財團,對於高科技一洩千里般的外流,睜隻眼閉隻眼,卻一味地向農民提醒農業技術被學走的危險;為了應付台商降低營運成本、以及返鄉方便的壓力,政府早已顧不了國防部對於國安門戶大開的疑慮。

如果國家安全是一種公共財的話,為甚麼要作為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犧牲自我、成全大企業?泛藍當然看出國際貿易所帶來的內部分配矛盾,見縫插針,硬是讓執政黨進退失據、束手無策。如果民進黨不擔心基層選票流失,恐怕是認定這些人是跑不掉的囚犯式選民。

又提『統合論』

2005年底,陳水扁總統日前在台北賓館宴請總統府顧問,呼應前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上專題演講的看法,再度主張參考「歐盟統合模式」(《自由時報》2005/12/24),這是陳總統在2000年年底提出『統合論』以來,又一次嘗試以歐盟模式來架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比起先前的提法,陳水扁此回的論述更為周延,也就是強調歐盟在統合過程中所呈現的四大原則、精神價值,也就是主權、對等、民主,以及和平;而阿扁更特別指出,歐盟的統合過程只是一種參考模式,並非唯一的模式,也不是台灣未來要走的最後模式。這樣的說明,堅持國家主權的獨立,讓國人稍感安慰。

        不過,自從『統合論』出爐以來,國內外輿論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心。對於國際友人來說,如果台灣追求陳總統所謂的由文化統合、經濟統合、到政治統合,本著自決、自主的原則,他們自然不方便置喙,不過,究竟在東亞、亞洲、甚至於全球的戰略佈局,必定會對台灣有所保留。尤其是在軍購遲遲無法定案之際,台灣不只是要面對中國的經濟磁吸、外交封鎖、以及軍事威脅,很可能又要在國防軍事上被邊陲化,也就是被屏棄於美日安保體系之外,將對於台灣的國家安全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傷害。

對於國人來說,如果『統合論』只是與中國虛與尾蛇的權宜之計,也就是寄望對方能因此承認台灣的主權獨立,或許可以諒解陳總統的委曲求全。然而,在甚多國人的國家認同仍然依違於中國人與台灣人之間,文化統合、經濟統合、以及政治統合並非線性的發展,而是三叉之戟,最終還是會回到政治統合的目標,因此,如果只是貪圖一時的苟安,卻讓百姓以為陳總統的絃外之音是要與中國統一,恐非陳總統所期待的吧!

陳水扁總統的『廢統論

放了整整一個月的試風球,陳水扁總統終於透過國家安全會議的方式,正式將國家統一委員會的運作終止,同時,也終止相關『國家統一綱領』的適用,算是暫時化解美國的疑慮(2006/2/28)。

其實,國統會原本是李登輝總統任內所設置的空殼機構,而國統綱領也是用來虛應大中國主義者的空中大餅,因此,民進黨上台以後,即使對於當年揭的『台獨黨綱』沒有認真履行的意願,也沒有義務去奉行競爭對手的國家定位最高領導原則。

回顧歷史,蔣經國當年在體認反攻無望以後,儘管堅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三部政策,不過,一旦打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方針,就已經表明放棄蔣介石所採取的漢賊不兩立零合對峙。儘管李登輝一開頭主動表現西和的傾向,也就是在片面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兩邊歧見之際,還試圖以「國兩府」來交換對岸承認台灣為對等的「政治實體」,不果,才有日後的『兩國論』,國統綱領也就被束之高閣了。誰知道,陳水扁在就職典禮之際作繭自縛,喊出「四不一沒有」,又把國統綱領請了回來。

純粹從選舉的考量來著眼,如果廢統只不過是阿扁用來突顯馬英九『終極統一論』的工具而已,逼得馬英九必須接受台獨也可以是百姓的選項,然而,他並未積極超越自己的『一邊一國』底線,依然在「兩個華人國家」的框架裡頭打轉,壓根而沒有進一步推動獨立建國的姿態,更談不上要鞏固深綠支持者。如果說國統會、以及國統綱領只不過是望梅止渴的奶嘴,為何陳水扁在這個節骨眼要敲鑼打鼓、昭告天下呢?

如果媒體的報無誤,陳水扁當年之所以會畫地自限,主要是因為誤信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的傳話,才會上了中國領導者的當。果真如此,或許阿扁耿耿於懷的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中國,因此,此番的廢統動作,並非為了國內消費,實際上的聽眾應該是中國。換句話說,導致廢統論的是來自外部的因素,特別是一再選擇對他視而不見的中國。

結語

自從李登輝卸任前定調「特殊國與國關係」以來,民進黨政府的中國政策大致是蕭規曹隨,即使是陳水扁喊出聽來聳動的『一邊一國』,也不過是維持現狀式的「兩個中國」。在『一個中國』的魔咒之下,內部既缺乏有效整合相關單位的機制,國安單位對於資金嚴重放血的現象又束手無策,陳水扁也只能時而揶揄中國領導者、說說諸如「大膽喝茶」等無傷大雅的話。

只要選民不太在乎國家認同、只要「李登輝情結」能成功轉換為「陳水扁情結」,陳水扁總統的政策走向就不用太擔心陳水扁主席的黨綱實踐;他對中國可以低聲下氣用「四不一沒有」來放屁安狗心,對內向軍方高喊「三民主義萬歲」,又高亢地用「一邊一國」向海外台僑交心。因此,如果黨內還是有人堅持要廢『台獨黨綱』,若非拍錯馬屁,應該是故意要他難堪。

其實,從立委到總統,陳水扁對於中國一直呈現著相當務實的態度,也就是希望能簽訂和平條約。因此,儘管蘇起舊酒新瓶所建構的「九二共識」被前總統李登輝說穿了,不過,民進黨人士所關注的並非只有「中各表」、或是「各表中」的文字遊戲,而是能否繼續庇蔭於中華民國體制之下,也就是「兩個中國」。真正的問題是,到底台灣的老百姓願意為國家定位付出多少代價。

到目前為止,受制於朝小野大的困境,阿扁在六年總統任內可以說是一籌莫展;由於個性上的高度務實,民進黨政府的中國政策淪為父子騎驢;復加上好出驚人之語的風格,支持者一直對於他的堅持半信半疑。對於樂於選舉不疲的陳水扁來說,中國是一個方便的稻草人,宛如有助於選票的吸星大法,甚於可以高空行走繩索、企圖操弄對岸的世代交替。在這樣的脈絡下,既然阿扁的外交政策只有內部的選票考量,自然不會有一貫的政策願景;如果說李登輝的戰術是曲線哲學,陳水扁的戰略則是看似變化球的一再暴投。

政治人物對於敵視國家可以故意含混其詞,當然沒有必要當宋襄公。然而,對於自己的友人,如果不能明確表明變動的範圍,即使總統親自上陣說明,也沒有辦法令人掌握其意向,這才是美國最難以釋懷的。對於支持者來說,大家關心的是究竟阿扁是玩真的嗎?這恐怕是陳水扁最大的致命傷,難道,這是律師的職業性格使然?

此外,所謂的「公義」(justice),不只是要掃除過去國民黨威權時代的少數統治,更要正面建立合理的經濟分配制度。在黨國體制被逐漸分解的時候,在市場機制的旗號之下,所謂的自由經濟只不過是國內外財團壟斷分食的藉口。如果我們同情許文龍,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照顧下面跟著他幾十年的一批人、以及十萬靠奇美集團吃飯的家庭,那麼,乾脆就讓財團治國就好了,何必千辛萬苦去追尋民主國家的建構?

        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陳水扁總統的歷史任務,就是族群和解、以及與中國的和平。然而,究竟甚麼是和平?對內而言,絕對不是對於過去的刻意失意;對外而言,和平不應該被狹隘解釋違反戰,否則,就只有投降途。真正的和平,除了要消除直接性的暴力,也就是流血、或是戰爭,更是不願意在武力威脅下苟延殘喘;終極而言,心靈的和平必得建立在對於真相的誠實面對,才有可能共同建構未來。

        我們反對與中國作任何形式的統合,即使是歐盟式的邦聯,因為邦聯宛如國與國之間的試婚行為,不免會讓國際社會以為台灣人內心渴望統一,又如何寄望他國支持台灣獨立?盼望陳總統記取慕尼黑事件的教訓,不要當張伯倫第二。

不管如何,台灣老百姓對於中國長年的神經作戰,大致已經培養出一套「人肉鹹鹹」的生存哲學,不管誰來統治,一枝草一滴露,只要土地存在的一天,就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因此,儘管政客如何信誓旦旦,還是會以心中平實的一把尺來衡量美麗的說詞;不過,選民也是相當理性的,今天可以如醉如痴地爭相打金牌相贈,明天也會因為唾棄而棄之如敝屣。

民心當然是希望台海和平穩定,只不過,由接觸、對話、到談判,所謂「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的建構,到底是紙醉金迷的自我催眠、還是權宜的戰術性轉進,政府必須心有定見。台灣人原本就與中國人沒有血海深仇,只不過是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被迫要概括承受國共鬥爭的包袱。如果國共之間決心要進行歷史和解,台灣人也沒有必要堅持繼續兵戎相見。當然,國共原本就是兄弟鬩牆,對於一個中國有高度的共識,只不過,要把台灣的前途寄望中國的民主,不免是將自己的自主性雙手奉送他人。

今天,崛起中的中國或許會富裕、民主;然而,中國也有可能再度走回極權專制。有一天,當中國再度戰敗,是否會再一次把位居邊陲的台灣割讓給他國?此時,台灣的地位又將如何?關島、還是波多黎各?屆時,台灣人再來爭取菲律賓、還是古巴式的獨立?


* 引言於台灣團結聯盟主辦「扁政府執政六週年病兆總會診檢討會」,台北,立法院,2006/5/16

陳水扁:金大中是兩岸啟示〉(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970000/newsid_971600/ 971656.stm

見〈中樞舉行中華民國95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致詞〉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docset/ showspeak.php4

:國共論壇共識 不因人廢言《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4/20/n1292970.htm

不因人廢言 :陳總統也支持《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4/21/n1294584.htm

見〈總統發表跨世紀談話〉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docset/showspeak.php4

譬如「憲法中」,見:主張憲法中,20年來始終如一http://www.ettoday.com/2005/03/18/ 91-1766398.htm

陳水扁總統大膽島談話:就任黨主席後,將促使中國事務部主任訪中〉(http://gptaiwan.org.tw/~cylin/ China/2002/2002_5_9.htm

見〈陳水扁總統「一邊一國」談話全文〉http://gptaiwan.org.tw/~cylin/China/2002/2002_8_3.htm

見〈陳水扁首度解釋"一邊一國"〉《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2/8/31/n212026.htm

見〈總統參加於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辦的「中華民國各界慶祝九十三年國慶大會」並致詞〉http://www. president.gov.tw/php-bin/docset/showspeak.php4

見〈江陳會十共識 國民黨破冰三部曲跨出第一步〉《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3/ 31/n873484.htm

扁:國統會只剩招牌 應認真考慮廢除《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9/n1206780. htm

見〈扁批示 國統會國統綱領終止運作適用〉《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2/28/ n1239714.htm

陳水扁在擔任立委期間,提出「兩岸基礎條約」的概念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ubject.aspx? TopicID=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