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別了,我的「番婆」阿*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總算找到外婆的風水了。這幾年,表舅說外婆托夢、一直喊冷,解夢的說,應該是風水滲水,必須檢骨了。表舅老邁,無法回玉里,只記得葬在山邊。我去找了一趟,公所也沒有紀錄。

早期的玉里,有點像是美國大西部的道奇市,風華絕代,各路人馬都來到這裡,阿美、布農、平埔、閩南、客家、官兵,戰後還有外省。據說,原本墓地還分族群。上回回去,沒有改變太多,隔壁的戲院倒是不見了。找到鄰居的老老師,聊了一會兒。晚上去溜達的一趟,沒有什麼人;一大早起來,到市場晃了一下,記憶還是沒有回來。

公所給外婆的名字叫「賴番婆」,揉合了漢姓、番名,婆是女人的意思。日本時代的戶口名簿有「種族」欄,「福」是福人(閩南人)、「客」是客家人、「熟」是熟番(平埔)。外婆的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人,祖母則是熟番,父親的名字叫「支那」、很諷刺,母親登記的名字是「潘阿眉婆」,不清楚是生番、或熟番。這就是外婆給我的多元族群基因。

光緒年間恆春設縣、鼓勵開墾,有些客家人由太平洋岸的滿州上來,沿著港口溪往北到永靖村,繼續往上可以蜿蜒六堆。外婆的老家在射麻裡,原本是瑯嶠十八番社之一,因為土地兼併嚴重,一夜之間被改為民。羅漢腳即使入贅平埔,小孩子是「土生仔」,父系身分註記都變成漢人。

卡道族在屏東分布沿山公路,在排灣族與漢人的夾縫中生存,而射麻裡原本是排灣族的獵場,外婆的祖母是由赤牛嶺山腳的龍鑾社嫁過來的,據說之前則是由高雄被迫遷徙而來。她的媽媽是生番婆,屬於少為人知的恆春阿美,不知來自港口溪流域哪一個社,族人最北浪跡花蓮新城。

外婆說,她的曾祖父是梅縣的客家人、死於唐山,祖父在屏東做行,由廣東購買珠寶來台買賣,走遍各番社。當時不管漢番定界、還是買賣番地,琉璃珠可以當作見面禮、甚至於是貨幣。日本人攻至屏東,夫婦兩人躲在床下,被人用草仔(鐮刀)拖出來,強迫帶路攻打十八社。

在大正年間,有一天,外婆的父親說,「咱來去台東找阿姑」,就不知道是平埔、還是阿美族帶路的,從事土地開墾。因為擔任甲長,必須率眾開路、造林、燒腦,不勝其煩。外婆的親戚多在台東,有一個妹妹不知道是嫁給卑南族、或當小孩,難怪多年來,我跟卑南族好像特別投緣。

沒有印象外婆會講客家話,母親從小跟她的外婆長大,而我自己則是在苗栗義學的。表面上,外婆是漢人、講閩南話,其實是客底的。在過去,平埔族被迫同化、學習「當人」(作人),只好隱藏自己「番仔」的身分,現在唯一可以辨識的遺跡,應該是母系社會、以及吃檳榔。

在過去,多元族群的社會就像草原的民族,由豪強組成跨部落的邦聯;現代國家的力量進入,打破原有的平衡,政治支配的背後是土地經濟掠奪,彷彿船過水無痕。只記得,小時候外婆到西部前山找我們,一定帶著好吃廣盛堂羊羹。我特地找地圖繞了過去,進了店,店員很客氣,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外婆慈祥的味道。您過世的時候,我在美國唸書,魂牽夢縈

別了,我的「番婆」阿。下次吃檳榔,還是會想到您。

 


*》社論2021/03/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