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gms.ndhu.edu.tw

信箱10699台北市郵政26-447

有關政治制度運作的一些錯誤認知*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一般而言,影響民主的因素大致上可以歸納為文化、結構、及制度。人民及政治人物的民主文化素養需要時間培養,並非一蹴可及,尤其是彼此是否願意相互傾聽說服的傳統;至於經濟結構(譬如階級)、或是社會結構(譬如族群),也是短期恐難改變,只能企盼舒緩之道、或是不要惡化既有的分歧;政治制度包含憲政體制(中央政府體制、中央與地方關係)、選舉制度、及政黨體系,彼此環環相扣,卻是相對上比較能立竿見影,關鍵在於變革的動力。

政治改革猶如醫療,必須先有正確的問診,經過合理的病理分析,最後才可能提出有效的藥方。暫且不提修憲vs. 制憲的糾結、或是國家的統獨定位,至少就當下政治運作順暢與否,坊間提出來的病主要集中在所謂的「權責不符」,也就是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另外,老百姓對於藍綠兩黨長期對立漸感不煩。至於解決之道,議者所開出來的藥方是否能對症下藥、宛如OK繃、或是頭痛頭、甚至於頭痛腳,還是必須有通盤的理解。

我們打個比方,假設我們一群人想要從台北到墾丁國家公園出遊,感覺上不是那麼順暢,究竟是天候不佳(中國威脅)、路況不順(國民黨黨產)、車子將就(憲法借殼)、公司信譽(政黨輪替)、車型選擇(政治制度)、自排手排(憲政體制)、駕駛技術(國家領導)、司機vs. 導遊閣揆vs. 總統、還是乘客素質(文化)或齟齬(社會經濟結構)?

事實上,老爺車只要保養好,通勤應該不是問題;話又說回來,儘管平日勤於保養,忽然拿來上山下海,甚至於想要台灣走透透、全島歡樂遊,遲早要拋錨的。相對地,買新車子還是要看用途,超跑、雙B雖然拉風,在市區未必比銅管仔車好開,至於開家庭房車上下班,光是停車就頭疼,自找麻煩。如果有人只是希望有Ubike可以騎就好,卻是大談是否自排,那是撈過界。

就政治制度設計來看,因果關係最清楚的是選舉制度會影響政黨體系,具體而言,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有利於兩黨制的發展、政黨比例代表制則傾向於多黨制;至於混合制,還要看單一選區與政黨比例席次的相對比率,一般是不希望後者不要超過半數,以免國會過於零碎化、法案不好整合。目前不分區立委34席,國會總數113席的三分之一,尚難說小黨沒有生存的空間。

憲政體制也會左右政黨體系的發展,基本上,在總統制(或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下,相對多數有利於兩黨制(譬如美國),絕對多數則有利於兩大陣營(譬如法國)。換句話說,憲政體制會中介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的關係,也就是強化單一選區收斂有效政黨數目、弱化比例代表制的國會零碎化傾向。其實,政治學者的臨床實證,發現比例代表制與總統制不太相容,亦即法案整合在相對上比較困難。台灣有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及全面執政的經驗,孰優孰劣?

其實,即使是在內閣制之下,究竟全國性政黨體系是兩黨制(譬如英國)、還是多黨制(譬如荷蘭、以色列、德國)比較好,各有千秋。多黨制並非天生不好,只是萬一碰到政黨相互傾軋,聯合內閣的組成日廢時,政府又很可能老是面對不信任案倒閣而必須改選,譬如戰後法國第四共和國,甚至於是醞釀威權主義的溫床,譬如戰前德國威共和國,殷不遠。

 


*民報2019/10/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