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gms.ndhu.edu.tw

信箱10699台北市郵政26-447

政治人物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喜樂島聯盟副主席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被爆料跟企業大老闆在飯店會面,平面媒體使用聳動的標題「密會財團」,彷彿犯了滔天大罪。藍綠議員抨擊他的「公開透明」原則破功,要求說明是否尋求明年大選的協助,而民進黨議員王世堅甚至於怒轟,「晚上鈔票、白天騙選票」。柯文哲則慢條斯理地表示,大老闆們有固定的聚會、輪流作東請客,剛好有人說「我這次請市長來」,就是這麼簡單,他是以朋友的身分前往、而不是以民眾黨主席或市長身分出席。

政治與經濟是社會運作的兩大基本機制,由於政治決定經濟政策的制訂,經濟勢力當然會想要影響政治權力的分配。也因為如此密切的關係,早期西方學術的範疇並沒有政治學、經濟學的域。不管民主、還是威權體制國家,利益團體多半會想要左右跟自己成員相關的政策,特別是在立法、或是修法的過程中向國會議員展開綿密的遊說。當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平日能建立接觸的管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關鍵時刻才有可能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企業與政界的關係,除了親戚、朋友、同學、校友、或是同鄉,最常見的就是理念。由黨外到民進黨,由於不像國民黨有黨產,除了熱情選民的慷慨解囊捐输,基本財源是找立場相近的人出錢出力,包括提供地點、認領助理、或固定奉獻。當下,最便捷的方式是向企業界募款。陳水扁政府上台後,為了掃除所謂「反商情結」的污名,開始積極與企業界交往接觸;劉姥姥進入大觀園,難免讓一些投機者趁虛而入,如果不能直達天聽,至少也要想盡辦法打進後宮。

事實上,在民主國家,政治人物的募款能力代表社會的公信力。以美國的總統大選來看,當民主黨、及共和黨的候選人出爐後,除了民調,支持度的有效之標之一是募款的額度,《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甚至於會公布兩人的拉鋸戰。台灣或許受到傳統中國教育的影響,特別是《孟子》(見梁惠王)中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對於利益團體退避三舍。其實,比較積極的作法應該是因勢利導,想辦法規範政治獻金、以及遊說之道。

工商團體邀請政治人物餐會演講,通常是想要瞭解其國政大要立場,尤其是經濟發展的方向;完稿子之後,要是拒絕即時的提問、要求事先提供問題,或是回答支支吾吾、必須看稿,甚至於指定隨行顧問代答,表示當國家領導人的準備功夫還不夠,當然會被視為草包。事實上,不管是美國商會、美台商會、或是歐台商會等團體,除了平日可能會邀請縣市、或是部會首長演講,大選前也會找候選人跟成員餐敘,即使是門關起來,未必就是「密會」。

話又說回來,即使是合法的政治獻金未必就代表合情合理。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在前年底公布四十四名「水泥業好朋友」立委名單,其中有陳明文、孔文吉、邱志偉、及蕭美琴四人,是審查《礦業法》修法的經濟委員會成員,藍綠政黨。之所以有資格稱為財團,原本就是家大業大、盤根錯節,獻金是否轉來轉去、統籌發包,外人無從得知。立委雖然喊冤,《礦業法》修法嚴重卡關即使說得再好聽,難免啟人竇,不知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居心何在。

 


*台灣時報》社論,2019/08/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