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於蔡英文總統不願意參加初選,民進黨一再延後民調的進行。上個禮拜,黨中央依據原有的決議提出細部規劃,被國王的人馬罵到臭頭,表面上的理由是幕僚人員不應該越俎代庖,實際上的考量則是尚未放棄「蔡賴配」。現在,小英又丟出新的障礙,主張台灣合格的選民有一千八百萬,其中有五百萬只使用手機,因此應該納入手機。 民主國家政黨產生候選人的方式,基本上不外黨員直選、或由國會黨團決定。美國為了遏止派系壟斷,另闢蹊徑採取所謂的「初選」方式,表面上是由黨員投票,由於對於黨員的認定相當鬆散,其實就是由支持者產生。民進黨由公職投票、黨員直選、到民調,不同階段改弦更張可以講出一番道理;到了蔡英文擔任主席之際,以萬一人頭黨員東窗事發可能連累黨為由,正式剝奪黨員投票的權利、改採全民調。 民調的用意是探索選民對於議題、或人選的看法,比較像是縱斷面的快照,無法看出長期的趨勢,因此,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以民調方式決定候選人。民進黨東施效顰美式公辦初選,橘逾淮為枳,國民黨被迫效法,雙方都無法跟支持者交代的是,究竟民調出線的候選人是否能贏得大選?是否真的有治國能力?民調原本是用來進行眾多候選人篩選的機制,卻被拿來當作決賽的工具,實在好笑。 西方國家近年選前民調、甚至於選舉中進行的出口民調,不乏出現豬羊變色的尷尬,包括以色列國會改選、及英國脫歐公投。事後檢討,癥結在於選民拒答者逐年攀升,甚至於睥睨而故意誤導,也有不少選民到最後關頭才下定決心,這些是在提名之際無法掌握的,民調專家各有調整的秘方。其實,要是被挑到的民眾拒訪,一般補救的方式是繼續抽,也有學理上樣本是否仍然隨機的質疑。 最戲劇化的是美國上回總統大選,民調看好的希拉蕊竟然敗給川普,民調機構灰頭土臉。平心靜氣,選前希拉蕊的支持度不過贏兩個百分點,與最後結果差不多,關鍵是川普除了加州、跟紐約州,其他大州的選舉人票都是他的。事後分析,儘管絕大多數的民調有納入不同百分比的手機,受訪者還是以大專學歷較多、比較偏向民主黨,專家未能察覺而加權調整。更特別的是一些受訪者擔心會被認為沒有水準,不好意思承認支持川普,也是被低估的原因。 當下,美國的民調多半會參考電話、手機、互動式語音應答、及網路,當然對於候選人而言各有優勢,取樣依然有低估年輕人、及都會區選民的傾向,還是要看各國的社會分歧、及人口結構,適度採取調整。換句話說,即使納入手機,也不能改變年輕族群拒訪、以及投票意願相對低落的事實;目前,民進黨室內電話民調加權年輕選民,相當程度是善意、卻又自欺欺人、癡心妄想。最後,要是選民因為選舉造勢改變投票率,也會讓民調機構變成豬頭。 有關於手機民調,相關理論探討、及實務經驗不少。除了有一人多支手機的詬病,如前所述,最大的特色是受訪者年齡偏低、居住偏向都會區,必須設法調整降低權數,多此一舉。如果說選手施打禁藥、老千設局詐賭是很糟糕的事,當權者未比賽就一定要贏、否則就翻桌,豈不是更罪大惡極?
*《台灣時報》社論,2019/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