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蔡英文總統出訪回來以後,民進黨總統初選如火如荼:一方面,外圍團體、及尾巴政黨競相公布奇奇怪怪的民調結果,以可以打敗高雄市長韓國瑜、及台北市長柯文哲為由,推動所謂的「蔡賴配」;另一方面,也傳出一些地方黨部高舉團結的巨擘,醞釀連署召開黨的最高權力機關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圖謀要是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出線,可以祭出所謂的「霸王條款」來否決民意。 一個良好的提名制度,是政黨能提出選民青睞的候選人。民進黨自從創黨以來,派系之間每回因為選舉提名相持不下,問題在於徒有提名制度、卻沒有制度化,黨內的最小獲勝聯盟往往以選勝為由臨時修改遊戲規則。從最早的幹部評鑑、黨員投票、到現在的全民調,基本上已經剝奪黨員參與候選人推派的權利;既然黨代表任憑黨主席頤指氣使如廁,重要關頭又被驅策表態,宛如閹人。 目前小英陣營除了暗示賴清德不顧道義突襲、甚至影射求官,把勸退的論述重點放在「起厝」一半不能換師傅,也就是改革不能半途而廢,而蔡總統自己也強調開車子中途換司機會倒車。有團體出遊經驗的人就知道,如果司機路況不熟、甚至於不夠敬業,當然會要求遊覽公司換人、再不然就是換公司;更何況,連導航系統都有可能把我們帶到死巷絕路,等到掉落懸崖已經來不及。 一種說法是陣前換將表示自我否定政績,而賴清德又是執政團隊一份子。選民在去年九合一選舉明白宣判討厭民進黨,究竟是政策有問題、還是執行不力?既然實際上的人事權握在總統手裡,國王的人馬馳騁國會黨團,竟要怪罪前來馳援的白袍小將?既然路況改善(國民黨黨產)、天候未必不利(習五條),車況還好(憲政體制),如果不換司機(總統),難道要換公司(政黨)? 政黨是立場相近者的結盟,儘管存異求同,不管目標、還是手段,多少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終究還是要讓選民來定奪。其實,有競爭未必衝突、有衝突未必分裂,所謂破壞團結既是封建心態、又是杞人憂天。坦誠而言,一個政黨如果內部同質性太高,若非排除異己,是派系壟斷、有恃無恐,再不就是耽於同溫層,就民主政治市場而言,對於做為消費者的選民相當不公平。 民進黨並非沒有總統初選的民調經驗,重點在於如何精進。主事者津津樂道五家民調公司總共抽樣一萬五千份的精確度,那是沒有起碼的統計知識,畢竟,體檢抽血頂多也不過50 cc,一般驗血型5 cc就夠了。關鍵在於如何把不用室內電話的人找出來,加權是便宜行事。另外,既然民間可以進行對比,為何一定要等對手定案,難不成,大家要玩騎腳踏車比慢的遊戲?
*《中國時報》2019/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