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gms.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柯文哲的美國之行*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隨著桃園市長鄭文燦、基隆市長林右昌相繼訪問美國,台北市長柯文哲、高雄市韓國瑜也將隨踵而至。對於美國人來說,只要是未來有可能更上一層樓的政治人物,不管行情如何,一定要想辦法建立關係,特別是沒有美國經驗者。以台灣來說,AIT平日就有相互拜訪的機會,至於劉姥姥進一步跨越太平洋進大觀園,當然就有面試的弦外之音;如果能獲得山姆叔叔的加持,總統大選儼然鍍了一層金,難怪政客絡繹於途、爭先恐後。

由美國人安排的行程,可以看出關愛的眼神。首先是看地區,由夏威夷、西岸、到東岸,親疏有別;究竟到民間企業參訪、政黨智庫演講、還是公家單位室密談,也有不同意義;即使透過公關公司遊說邀請到華府,不管是國務院、五角大廈、或國安會的線,如能「不期而遇」,更有不同的想像空間。美國人儘管粗線條,假使想要讓嬌客感到足甘心耶,一定會費盡心思,譬如回到母校頒發榮譽校友;如果是僑胞所發動,至少餐會也要水泄不通。

柯文哲人還沒有出發,全美台灣同鄉會就下馬威,洋洋灑灑列出九大罪狀,呼籲台僑「不要去接待如此投機的政客」。柯文哲不甘示弱,把箭頭指向民進黨,痛批「阿搭馬孔固力」(頭殼像水泥般僵硬)。不過,他自己也坦承,主動聯絡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被拒,理由是爭議性過大。相較之下,韓國瑜訪美餐券據說已經到美金兩千元,畢竟人家現在是人氣王。其實,對於海內外的綠營支持者來說,只要柯文哲知難而退。韓國瑜就師出無名。

對於美國相關單位來說,各國政客的心理剖繪是必備的,不容國內外消費市場有別。柯文哲或許為了拉攏台北市的淺藍選民,採用「兩岸一家親」來安撫中國,然而,美國人一定會進一步追問,除了學舌附和所謂老共打來要起碼兩天的主張,到底想像中彼此的定位是什麼?同樣地,韓國瑜到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學術交流」,對方也會想瞭解,如果美國過去與台灣是「先有後婚」,那麼,現在與未來有何種期待?又要如何面對「指腹為婚」的中國?

自從蔣經國在副閣揆任內於1970訪美遇刺,從此戒慎小心。李登輝總統在1994年過境夏威夷,穿拖鞋睡衣在飛機上接見AIT理事主席白樂表示抗議,次年終於如願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自從2012年總統大選,國、民兩黨候選人都在選前訪美,除了鞏固僑胞的支持,更是為了尋求美國背書,當然是要轉口內銷。當時,蔡英文的「台灣共識」不被接受落選,四年後改弦更張「維持現狀」當選。此番,總統候選人競相訪美口試,還以為是在選總督。

 


*中國時報2019/03/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