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1943年晚春,已經發展出如何打敗日本的戰略計畫。為了要儘快結束太平洋戰爭,有必要直接攻入日本本土,而空襲則是確保登陸成功的前提,包括聯合陸海空作戰、切斷與外圍的聯繫;那麼,盟軍必須由中國東部出動飛機轟炸,因此就有必要先在中國南部至少攻下一個大港,然後才有可能進一步取得足夠的機場,同時也可以取代艱辛的駝峰航線、及滇緬公路對中國的資源運補。 這時候,為了攫取港口、並斷絕日軍與南洋的交通,盟軍必須先想辦法控制南海,就有必要奪取由中國東南沿海、台灣、及呂宋所構成的戰略三角。因此,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先搶下菲律賓中南部的空軍基地,以便癱瘓日軍在呂宋的制空權,並進一步對呂宋、台灣、中國沿海發動兩棲登陸。 根據這樣的構想,盟軍兩線前進:一路由太平洋地區司令官尼米茲帶領從中太平洋出兵,經由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直到民答那峨外海;另一路由西南太平洋地區司令官麥克阿瑟揮軍,從新幾內亞的西北端攻回民答那峨。 參謀長聯席會議與幕僚經過多番研究,判定台灣是這個戰略三角地帶的重中之重,不只是攻打中國沿海的踏腳石,也比呂宋、或中國沿海更能切斷日本與南洋的聯繫。此外,如果要以美軍航空隊的B-29轟炸機日本本土,台灣北部的機場又比呂宋更方便。基於這樣珍貴的戰略價值,一定要想盡辦法拿下台灣來,而且根本可以直取、不用繞道菲律賓。 儘管作戰計畫書已經寫好要先攻取呂宋,美軍內部看法不一,所以在1943-44年間,華府內部的爭辯不斷。基本上是海軍力主直攻台灣,陸軍則堅持先打呂宋,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甚至於一度主張雙方都不要吵、乾脆直取九州。在1944年3 月,參謀長聯席會議下令麥克阿瑟擬計畫在1945年2月進軍呂宋,又訓令尼米茲提計畫在同一時間攻打台灣,可見還是拿不定主意哪裡優先。 此後的三個月,由於其他戰局急轉直下,包括盟軍登陸諾曼地、以及馬里亞納群島箭在弦上,參謀人員認為不能再虛耗下去。特別是情報指出日本加緊強化包括台灣在內的西太平洋要塞,越拖越難打,因此主張趕快跳過菲律賓打台灣、順勢攻下至少一個中國港口。 幕僚建議,如果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跳過菲律賓,陸軍應該可以在11月就調到台灣戰場。為了加快腳步,參謀長聯席會議在1944年6月13日要求尼米茲、及麥克阿瑟好好考慮,決定是否放棄西太平洋的所有既定標的,包括菲律賓、或是台灣。 在7月,羅斯福總統飛到夏威夷,找來麥克阿瑟、尼米茲協調,雙方爭辯不已。未經證實,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羅斯福為了年底的連任,私下承諾麥克阿瑟,美軍會優先打呂宋半島,也就是跳過台灣、轉而攻打沖繩。 美軍對於是否攻打台灣始終猶豫不決,主要是因為是在菲律賓會有很多人出來抗日,相對之下,在台灣並沒有相同的條件,打起來將會相當辛苦。另外,情報也顯示日軍在台灣戰力完整、代價會比較高。台灣人的命運,就是這樣被人家決定的。
*《民報》 2018/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