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美國戰前在太平洋的作戰計畫*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當下的中國打算把台灣當作內海,正如美國把太平洋當作自己的內湖。事實上在二次大戰之前,美國面對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究竟要攻要守,並沒有定見。因此,儘管海軍已經有針對日本的『橙色作戰計畫』,陸軍則持保留的態度,政治人物漫不經心、李伯大夢,那是可以理解的。

1925-38期間,美國軍方多次修訂『橙色作戰計畫』,基本上,海軍認為對付日本唯一有效的作法是直接痛擊。陸軍則認為日本倚賴跟美國的貿易,因此主張採取守勢,強調以經濟壓力、及商船突襲來屈服對方。最後由參謀長聯席會議拍版定案,決定在跟日本開戰的時候,以海軍穿過太平洋展開攻擊。

其實,美國一度考慮是否乾脆讓由西班牙手中取得的殖民地菲律賓獨立,然後撤出在遠東的駐軍,退回到阿拉斯加-夏威夷-巴拿馬的戰略防線。只不過,那已經跨越到政治領域,不是軍事戰略可以定奪的。進入1930年代,海軍與陸軍對於美國在太平洋、及遠東的戰略還是相持不下,各自堅持殲滅日軍、及退守三角防線的立場。

直到日本在1937年入侵中國,美國判斷對方會把心力放在亞洲大陸,即使帝國繼續往南擴張,應該也是採取經貿途徑、不會動武,因此認為遠東潛在最大的威脅是蘇聯。然而,隨著日本與德國及義大利簽訂『三國同盟條約』(1940)、又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1941),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美國所擔憂的大西洋-太平洋兩面作戰迫在眉睫。

我們可以看到,最後一版的『橙色作戰計畫』(1938)依然不切實際。也就是說,在優先捍衛西半球的前提下,經度180度以西很可能被迫放棄(見圖),遑論跨越太平洋懲日本,只好將攻勢改為守勢。因此,陸海軍聯席會議在193811月訓令所轄的聯席計畫委員會重新評估,要是德國與義大利破壞『門羅主義』侵犯美洲、及日本試圖掌控菲律賓,美國應該如何肆應。

19394月,聯席計畫委員會提出評估報告,認為美國委實無力打兩面作戰,主張萬一日本在西太平洋動武,美國應該退回東太平洋的防線以保衛西半球。聯席計畫委員會進一步受命規劃『彩虹作戰計畫』,其中1941430日出爐的『彩虹作戰五號計畫』主張在大西洋採取攻勢、在太平洋採取守勢。

美國軍方前後共有五套計畫:『彩虹作戰一號計畫』(Rainbow 1)有關西半球防衛、『彩虹作戰二號計畫』(Rainbow 2)有關西太平洋、『彩虹作戰三號計畫』(Rainbow 3)有關南美洲、『彩虹作戰四號計畫』(Rainbow 4)是前三者的整合修訂,這四套終究被取代。

珍珠港事終究件證實『橙色作戰計畫』過於被動,特別是假設海軍必須前往菲律賓解圍。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1943),盟軍開始討論如何透過攻擊讓日本無條件投降,決議從中國出動飛機轟炸日本、在必要的時候直接進軍本土,不過,前提是必須在中國東岸取得類似香港的港口。往前推進,如果想要奪取香港,必須先控制南海,而美軍前往的最佳路線是由西里伯斯海(蘇拉威西海)穿過蘇祿海。再往前推,海軍主張由中太平洋直驅挺進,陸軍堅持由西南太平洋揮軍,美國聯席戰略委員會不敢作主,只提到海、陸軍可以相輔相成。

終究,參謀長聯席會議在19435月下達備忘錄「打敗日本的戰略計畫」,宣示盟軍的目標是軸心國家無條件投降,首度正式提及攻入日本本土的可能性,為了要控制中國南部沿海的機場、取得香港,必須讓日軍在東印度群島北端、菲律賓、及台灣的機場失效。

接下來,就要開始討論到是否攻打台灣了。當時美國在平洋的兵力不足同時攻打呂宋、及台灣,而內部又無法取得何者優先的共識。直到1944103日,參謀長聯席會議謀定而後動,終於要求麥克阿瑟打呂宋、跳過台灣,而尼米茲則直攻硫磺島及沖繩。

 


*  2018/10/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