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美國在戰前對日本的『橙色作戰計畫』*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在國際政治上,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國家利益。美國在培理Matthew C. Perry將軍率領鐵殼黑船強制日本「開國」以來,一直以老大哥自居,認為日本人相當馴服。日本先後打敗中國、以及俄羅斯,美國刮目相看,視之為可以仰賴的制衡力量。

由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美國取得菲律賓、關島、夏威夷、以及部分摩亞,搖身一變為世界強權,當然,就有責任捍衛這些在本土外的前哨。儘管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服膺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權的觀念,在任內強化海軍、並開鑿巴拿馬運河,然而,由於國內孤立主義高漲,美國缺乏繼續對外擴張的實力。

陸海軍聯席會議是老羅斯福在1903年設置的,根據海軍官校在1906年草擬的原型,開始針對潛在的敵人擬定協同作戰計畫,統稱為『顏色作戰計畫』(Color Plans),其中,以日本為假想敵的『橙色作戰計畫』(ORANGE Plan)在1907年出爐。當時的假設是美國在太平洋採取守勢,因此,要是日本進犯,海軍艦隊必須儘速開往東方保護美國的利益,特別是剛剛從西班牙手中拿到的菲律賓。

到了一次大戰爆發前,從海軍戰爭學院畢業的學生,對『橙色作戰計畫』的戰略原則已經滾瓜爛熟,也就是萬一日本對美國開戰,第一個攻擊的對象會是菲律賓。這時候,部署在加勒比海的艦隊繞過合恩角,跨越太平洋前來救援需要104天,即使經由巴拿馬運河也要68天,而日本艦隊卻只要8天就可以殺到菲律賓。可以想見,當時的假設是,駐守當地的美軍起碼必須死守60天。

因為當時美國最擔心的是德國可能會入侵加勒比海,所以把大多數的戰艦部署在大西洋。根據1913年版的『橙色計畫』,美國把太平洋的防線外圍設定在由阿留申群島、夏威夷、到巴拿馬運河這條防線,等候大西洋艦隊馳援。這是西現無戰事的假設,老羅斯福總統對這樣的戰略安排無可奈何。

一次大戰戰後,日本接收德國在中太平洋的屬地,包含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加羅林群島(美屬關島除外),儼然成為最有可能在遠東威脅美國利益的國家。牛津大學在1940年替矢內原忠雄Yanaihara Tadao)出了一本書《日本委任下的太平洋諸島》(Pacific Islands under Japanese Mandate),信誓旦旦日本不會拿這些島嶼作為軍事用途。

美國在戰後主導華盛頓會議,日本正式被國際社會確認為世界強權。受限於『華盛頓海軍條約』(1922)「維持現狀」的規定,美國既不能強化菲律賓的要塞、關島又尚未開發,而阿留申群島、及摩亞更是鞭長莫及。吃了悶虧的美國苦不堪言,因此有必要調整原來的『橙色作戰計畫』。

海軍在1922年提出評估,研判日本可以輕易攻下菲律賓、及關島,因此,菲律賓駐軍命定堅守陣地、等候海軍遠道前來解圍;言下之意,又頗有在必要的時候只好棄守的弦外之音。參謀長聯席會議當然不能輕言棄守,卻也束手無策,只能說萬一跟日本開戰,將會是以海軍為主力、對日本海軍發動海空攻勢,也就是所謂「攻勢戰爭、海軍為主」的概念。

問題是,美國遠在西太平洋的唯一海軍基地是馬尼拉灣,因此,儘管在1924年修正『橙色作戰計畫』,基調還是堅守馬尼拉灣。整體來看,由於菲律賓距離日本南端只有1,000浬、到台灣也只有一半行程,而夏威夷距離5,000浬,美軍千里迢迢前來必須要好幾個禮拜,日本具有戰略優勢。

美國陸軍在1923年草擬了一個『紅橙計畫』(RED-ORANGE Plan),萬一日本與英國同盟,由於美國海軍無力兩面進行攻勢作戰,只好在大西洋採取攻勢、太平洋採取守勢。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的窘境、以及優先順序。只是沒有想到,英國終究與同為格魯撒克遜人的美國結盟,在二次大戰並肩作戰。事後諸葛,證明海軍的判斷是對的。

 


*  2018/10/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