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據聯合報的兩岸年度和戰天平調查,就敵友量表而言,除了人民、經貿、及軍事層面稍呈舒緩,政府、及外交層面有明顯緊張或競爭的傾向。如果以認為情勢緊繃的人數來看,四個面向都有超過四成五,尤其是在外交,高達三分之二的國人認為緊張競爭。儘管如此,民眾大體認為雙方不太有可能會開戰。當然,究竟這是主觀的期待、還是客觀的評估,不得而知。 進一步分析到底有可能是哪些因素導致緊張,雖然台灣獨立仍然被視為首要,然而,人數已經由三分之一降為四分之一;其次是民進黨執政、及相關的政策立場,包括外交互不相讓、及九二共識或主權爭議。可見,百姓清楚癥結在於中國對於台灣的主權訴求。比較特別的是支持統一的人數持續成長、幾乎追上希望獨立的人。令人困惑的是,依然有四成五的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 整體來看,有五成的台灣百姓對中國政府印象不好,特別是共產專制、及強勢霸道的印象。相對地,有五成五的台灣人民對於中國民眾印象不錯,最為正面的評價是和善,而不敢恭維的則是水準粗俗、強悍霸道。另外,即使有六成受訪者判斷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三分之二的人不以為意。至於是否願意到中國,除了工作及唸書有四成、創業三成,定居只有一成多,可見並非久留之地。 就國際關係而言,左右兩國互動的因素不外權力、利益、及認同。中國的文攻武嚇自來沒有停止過,在馬英九政府時期雖強調讓利,不過,看來似乎效果不大。習近平上台以來,人民解放軍動作頻頻,惠台政策成效有待觀察,至於對非洲宣示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相對上就沖淡台灣人的密切關係。倒是對於中國崛起是否會因此挑戰美國的獨霸地位,台灣人看來似乎相當淡定。 如果把民進黨執政、其中國政策、及九二共識等加起來,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以為這些是導致雙方緊張的因素;眾所周知,維持現狀是蔡英文政府的中國政策基調,然而,竟然有三分之二的人支持不同形式的維持現狀,十分矛盾。安於現狀是人之常情,問題是,這畢竟不是長治久安之道,難道我們真的是走投無路?前途茫茫,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理性選擇? 戰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不管藍綠,基本上是採取聯美抗中的外交戰略,多少是被逼靠邊當小弟,看人臉色,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除非中國願意尊重台灣人自決的意願,台灣永遠就是中國的古巴。如果中國有自信,一個獨立的台灣未必要與中國為敵。對於中國來說,中立的台灣或可當作與美國之間的緩衝區、或是和平區,進而致力內部的鞏固、及外部的發展,至少都會比現狀來得好。
*《聯合新聞網》 2018/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