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據媒體報導,海軍為了因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登陸作戰計畫,在下年度編列了三百多億的預算,打算建造六十艘微型飛彈突擊艇,將部署在漁港、海灣、及河口。據了解,這項構想是由參謀總長李喜明所提出來的,然而,海軍司令黃曙光並不太認同。政府部門難免有本位主義、希望能捍衛自身的利益,最常見的是管錢的財政部與其他單位,而外交部與國防部也有瑜亮情結,三軍之間不免有戰略優先之爭,海軍出身的參謀總長被海軍司令打槍,倒是新聞。 我國目前有光華六號飛彈快艇三十艘,是在陳水扁政府時期發包、馬英九政府初期交艇,用來淘汰有將近三十年艇齡的海鷗級飛彈快艇。由於光六飛彈原型艇曾經在漢光演習時擱淺布袋港,相當尷尬,目前只能派駐基隆、台中、安平、高雄、左營、及蘇澳等稍具規模的港口。在過去,淡水河口雖有海鷗飛彈快艇,裁撤後門戶大開。美軍預估中國攻台的想定包括布雷封鎖、及搶灘登陸,特別是先前中國釋放氣墊登陸艇攻佔淡水河口,參謀總長或許因而有此想法。 潛艦國造始於美國小布希總統任內,民進黨政府朝小野大,因為受制於國民黨杯葛而作罷。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全力推動五加二產業,其中的國防航太以國艦國造、及國機國造為關鍵指標。事實上,小英總統打破慣例拔擢現役上將海軍司令李喜明擔任軍政副部長,就是要委以執行「潛艦國造」政策的重任。留美的李喜明潛艦出身,在去年出任參謀總長,由軍政又回到軍令,可見層峰的信任。海軍司令黃曙光也是潛艦起家,海軍官校的學弟砲打長官,倒是少見。 在決策過程,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尤其是為了避免出現團體迷思,也就是表面上眾志成城、其實是盲目從眾,集體負責就是無人負責。日本戰前計畫奇襲珍珠港,海軍與陸軍對於大戰略的看法南轅北轍,經過半年的辯論才定案,齊心協力。當年美國登陸古巴豬玀灣灰頭土臉,因為那是艾森豪總統早先定案的,甘迺迪總統痛定思痛,在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的時候,儘管大家有共識,一定會要求國家安全顧問扮演烏鴉的角色,就是要確保決策的品質。 當一個部會內部的歧見浮上台面,一般而言是有心人要透過媒體表達抗議。當然也有可能是主事者刻意藉機祭出家法制裁,然而,這並竟是兩刃的劍,自己通常也要為內部紀律鬆弛負荊請罪,那是萬不得已的作法,接下來可以預見海軍、甚至於國防部要出現腥風血雨的整頓。不禁令人納悶,究竟這只是單純的見解不同、還是相互傾軋,或是職業軍人對於民選總統諍言、打著紅旗反紅旗? 事實上,潛艦國造與微型飛彈艇並非相互排斥的,前者是針對巨型軍艦、後者著眼攔截小型登陸艇,一個中長期、一個短期,相輔相成,豈可瞻前而不顧後?打擊共軍,不分海峽中線、或是沿海河口,豈可抓大放小,任憑漏網之魚如入無人之境? 誠然,預算是有可能相互排擠,要是國家安全至上,與其把錢灑在大而不當的前瞻基礎交通建設,為何不能預見國防的必要?同樣的道理,徵兵與募兵原本可以並行,為了政客的媚俗,一來招募不到兵源、二來排擠軍備預算。試問,國安會是做什麼的?
*《台灣時報》社論
2018/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