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雙語國家」政策是盲動*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行政院長賴清德確立台灣為「雙語國家」的政策,宣示將台灣變成為「中文」與「英文」的雙語國家。賴院長表示,上台後很多人向他反映雙語政策非常重要,日前更有一群中研院院士向蔡總統建言,而他在自己在擔任台南市長時推動將英語打造成為第二官方語言,深獲好評。他表示,英語是國際語言,有利國人到海外求學、業務、或往來,希望藉能由雙語政策讓台灣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其實,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在去年質詢時就表示,語言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跟競爭力,英語更是有利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呼籲賴院長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閣揆當下立即指示教育部成立「英語推動委員會」,著手調查、及畫。工總在早先也建議政府,「推動英語化運動、增進台灣的國際化與能見度」。儘管教育部表示還在評估階段,特別是社會共識的凝聚,不過,看來賴執意明年開始落實「從小學就開始學英文」。

英文誠然是國際語言,是吸收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涉外事務的好幫手。然而,去過歐洲、或拉丁美洲的人都知道,英文未必可以走天下,有些地方講英文會碰釘子。此外,並非所有工作是以英語為必要條件,沒有道理強迫大家把英語當作第二語言。更何況,如果是就國內的觀光業來看,首要提升日語、或韓語。如果是為了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要強化的是東協國家的語言。大學招了一堆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學生,老師英文普普通通、學生馬馬虎虎,到底要欺騙誰?

其實,國家語言或許還有模糊的空間,也就是所有族群的語言具有同等的地位。官方語言則勞師動眾,不只是在學校要教,未來不論是在國會、公家機構、 醫院等等,都必須提供英語服務,光是公文書的雙語就要花多少的成本。更何況,台灣各族母語經過百年「國語政策」蹂躪,最危險的瀕臨消失、最好的也不過是生活語言,目前的母語教學虛應故事,華語族一直堅持在家裡教就好、把責任推給父母,居心叵測。即使在雙語教育下國民英文會好,難道不考慮對族語的排擠?

民進黨人士上電視辯護雙官方語言政策,口徑一致以瑞士為例,也就是同時以德語(53%)、法語(23%)、義語8%)、羅曼什語0.6%)為國家語言。不過,不要忘了,這是人家國內的四個族群的族語,並不是採用外國語言。如果以提高人民的競爭力堅持把英文當作官方語言、除了無知,也是自卑,畢竟,以外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基本上是人家的前殖民地,特別是新加坡,那是無奈。

假使我們真的要讓英語成為國人的母語,應該去研究,我們從小學到大學花了多少時間跟金錢學英語,為何大家還是視之為畏途?追根究底,除了沒有環境,關鍵在於母語沒有當作小學的教學語言,邯鄲學步,缺乏可以倚靠的對照語言,其他的語言都是半調子,包括華語。

很多政策在多年前就有議,新的政權上來,總不能因為有一群人上書總統,然後,政府就敲鑼打鼓去推動,這樣的決策過於盲動了。總之,並不是所有的國人要與國際揭軌,如果只是為了少數人的小孩完高中就可以出國留學,沒有必要大家陪著玩。更何況,絕對會排擠本土語言,那是自宮。

 


*》專論  2018/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