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學術論文的共同掛名*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管中經過遴選委員會推選為台灣大學校長,不過,因為被控利益衝突、以及抄襲,迄今不能獲得教育部的同意上任。有關於未能主動揭露兼任民間企業獨立董事,牽涉到個人的integrity(誠實、正直),恐怕很難使用行政程序來清。至於師生的研討會論文未能引用徒孫的學位論文,一些人以論文出爐的先後來加以撻伐,另一批人則以尚未正式在學術期刊發表而曲意護航,都有失偏頗。癥結在於論文的共同掛名,其實是有一定的行規。

在學術界裡,研究如果由一個人以上共同進行,在論文對外公開之際,不管是工作報告、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專書專章、或其他形式,勢必要考慮如何掛名。在自然科學,研究計畫往往由多人合作,除了專長上的分工,如果還必須經過統計分析,當然必須給適當的功勞(credit);特別是必須做實驗的研究,不只是實際動手的人,提供資料的人也有起碼的功勞。在自然科學領域,年輕學者往往要用資深教授的實驗室,掛名是一種感謝的方式。

除了經濟、或是管理,人文社會科學多半不用實驗或統計,通常是單兵作戰,頂多是集體計畫的一部分,因此比較沒有掛名的問題。如果有多位作者共同掛名,尤其是跨國研究,族繁不及備載,總不能依據筆畫、或是英文字母來排序,就必須花點腦筋。一般而言是依據貢獻的多寡排序,問題在於研究貢獻的標準何在,要看團隊領導者決定如何論功行賞,有些人比較慷慨,當然也有不太願意分享,如果是涉及到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重大發現,當然是要斤斤計較。

知識生產牽涉研究經費的多寡,因此,難免有大包商、中盤、承包、以及苦力的差別。最上層的是工作是國家年度研究補助的競爭,款項往往每年百億以上,看的不是專業能力而已,還要比政治實力,這種師公級的當然要掛前面,特別是中研院的院士、或是大學校長。研究單位的底薪低、薪水靠公家委託的計畫來養,沒有掛名就沒有分紅,難免讓人有官大就學問大的錯覺。其他的人不管勞心、還是勞力,就是論功行賞,而比較會計較的是第一作者、及負責聯絡的通訊作者。

誠然,有事、弟子服其,然而,最會出問題的通常是師生之間的功勞如何拆帳。如果從文獻回顧、概念架構、理論假說、模型建構、到實證分析都是老師主導,學生只不過是跑電腦、做統計、或是複製,指導教授掛前面是合理的;相對地,如果老師放牛吃草、原始的點子是學生的,要是連首頁註腳感謝苦都沒有,那才會讓人吐血。一般而言,為了順利投稿,一開頭是母雞帶小雞;等到學生可以獨立自主、甚至於壯大,小雞帶母雞,未嘗不是有人情味的作法。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祖孫三代的研究,到底是誰的貢獻較多,掛名是否公平,團隊的人心知肚明。坦誠而言,不要說感恩圖報,徒子徒孫如果還要在學術圈子混,碰到惡霸行的指導教授,多半是忍氣吞聲。話又說回來,如果只是以論文發表的先後決定誰是原創者,那是患了邏輯上的虛假關係(spurious relationship)謬誤,畢竟不同形式的論文呈現有不同的時程;現在不少研究所口試之前要求先有期刊論文,而博士論文更有所謂「三論」(three essays)方式。

總之,管中師生如果大方一點、把徒孫列為共同作者,就不會騎虎難下了。

 


* 2018/02/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