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英文政府上台已經一年半,由於全面執政,大家原本予以厚望。由雅士林全的老藍男內閣、到賴清德臨危授命組閣,雖然一時稍有轉機,民調兩度走過怵目驚心的死亡交叉又「枯木逢春」,終究拉抬不了委靡不振的聲勢,總統的支持度跌落三成,賴神也被帶衰降為不到五成。儘管車子老舊,換了司機,天候尚可、路況平坦,也不再有後座駕駛指手畫腳,為何竟然會停滯不前?到底是目標不明、方向錯誤、或管理出了問題? 首先,政府在年後以突襲的方式公布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辦法,以子法否定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同意權適用,眾多在原鄉的開發案蠢蠢欲動,引發族人在凱道抗議、迄今十個月。再來,政府從去年開始就堅持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是歷史正義,不願將原民立委所提五個版本納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經過一年半,先是緩兵之計要原民整合、後是悍然凍結半年。至於亞泥展延二十年,政府又以不可溯及既往為由迴避同意權,可見跟開發者鼻息相通。 民進黨政府以國家財政困窘為由推動年經改革,形式上在總統府開了一年的會,敲鑼打鼓,只有充滿算計的爾虞我詐,儼然把國際談判的那一套來對付軍公教,非但沒有看到出自於善意的溝通和解,也不安撫被剝奪的人、還百般醜化,反彈是可以理解的。由於缺乏通盤的制度擘劃,斤斤計較參數,也不過延後破產的期限。大體而言,這是一個存心不良的政權,因為無力帶動經濟成長,只好拿中產階級祭旗、用來好安撫底層的老百姓,對於大財團則以身相許、百般呵護。 由於連續三年稅收超徵累計近四千億,政府端出千億稅制改革方案,號稱五百萬戶可以受惠六百多億減稅,只不過,眼尖的人會發現,剩下的三百多億卻是由五萬多企業受益;雖說全民共享,能否改善投資環境是一回事,挾帶闖關,令人質疑社會財富分配是否會更加公平。既然國庫阮囊羞澀、國人願意共體時艱,然而,前瞻基礎建設獅子大開口就要上兆,即使七折八扣,每年至少也有千億;不管是否真的前瞻、或基礎,拼拼湊湊,就是要把銀子灑掉,儼然就是敗家子。 由於不敢履行週休二日的政見,旁門走道、倉促修法,推出所謂的一例一休,等到各方反彈、父子騎驢,卻又要強渡關山。問題是,當閣揆還在思考是否『勞基法』必須周全改弦更張之際,所謂的滾動式決策方式,說好聽是且戰且走,說不好聽是踏到狗屎、卻四處走動。由於薪資結構長期不合理,勞方只能固守休假,可以理解;然而,我們看到民進黨污衊勞團沒有代表性,彷彿執政就必須放棄理想、背離支持者,回頭來時路,感慨萬千。 最被詬病的是『公投法』的修訂,雖然拿掉公投審議會的腳鍊,卻排除領土、及憲改公投,所謂落實直接民權、深化民主是欺世盜名,原來二○○五年的增修條文才是最大的紅外線樊籠,由民進黨聯手國民黨所打造的;雙方交換條件是透過國會席次減半來修理台聯黨、及親民黨,各取所需,以國會四分之三的高門檻阻絕人民公投制憲,連中華民國領土本土化的確立也難上加難。雖然這是令人失望的一年,卻也讓人覺醒,即使國民黨倒了,台灣未必就自然會好。
*《台灣時報》專論
2017/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