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國際學術組織的參與*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多年來,我把國際學術組織的參與當作制衡中國的國際封鎖。「亞洲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是相當老牌的學術團體,總部設於密西根州的Ann Arbor(應該是與密西跟大學有合作、或附隨安排),號稱會員有8,000人,分布世界各地。我是在美國念博士班的時候就加入,固定收到學術期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回到台灣後繼續繳交會費。有一年,忽然發現續訂的通知單上,竟然把地址的Taiwan後面加上Province of China,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寫了幾封電子信要求更正,對方態度傲慢,最後告訴他們「How dare you!」就拒絕往來了。其實,他們對於中國的阿諛諂媚是可以理解,因為自從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以來,美國的中國通往往是親中國的紅軍,譬如卡特總統時期借調到國家安全會議的奧森柏格(Michel Oksenberg)、及柯林頓總統時期任職國家安全會議的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這些人是靠中國研究吃飯的,老是跟中國眉來眼去,因此被調侃為「擁抱熊貓者」(Panda Huggers)。

我也參加了「美國政治學會」(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很久,這是政治學門的最大組織,與政治圈比較沒有利害關係,大家學有專精,大概比較難以收買。另一個是「國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雖然與外交政策息息相關,並未看到巴結中國。只記得有一年特別到香港舉辦研討會,印象中是科羅他多大學的華裔學者陳思德(Steve Chan)召集的,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簽證一直下不來、加上颱風,最後拜託在香港任教的友人代為宣讀。

過去二十年來,我參與最深入的是「國際和平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Association),有不少北歐學者加入,成員不限學者,還包含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及草根工作者,比較願意傾聽我們的聲音。後來,中國的勢力也進來了,目睹由英國人幫英文不好的中國人在聽眾席發言,中國大使館有時也會派人來幫腔。我原本在韓國雙年會的時候爭取到台灣舉辦亞太研討會,中國透過他國理事的運作否決;天公疼憨人,那年剛好碰到SAS,否則,應該會辦不太起來。

在指導教授Chad Alger的發起下,我們岀版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ace Studies,我在美國的同學擔任總編輯、個人則負責執行編輯,更重要的是由台灣編印、發行,當然,錢由我個人去籌措。我由淡江大學轉到東華大學任教,擔任行政職務比較有資源,跟澳洲朋友辦了一次亞太會議,只要大方、大家高高興興。前兩年,接任的理事長滿口官腔,我就把岀版了19年的國際期刊交出去了。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Canadian Trade Office in Taipei, CTOT)推動加拿大研究,我雖非在加拿大取得學位,因為受託籌組「台灣加拿大研究學會」(Taiwan Canadian Studies Association),擔任過兩屆理事長,連續幾年被他們的外交部邀請到渥太華,參加全球的加拿大研究盛會。每回的正式晚宴會逐一唱名各國的理事長,台灣只是觀察員,千辛萬苦,等待的是在最後提醒,台灣也來了!

比較特別的是全國性組織Métis National Council,會長Clément Chartier曾經來訪,我們派人前往聯合國參加「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United Nations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也會找他們幫忙掛名。有一年,我到他們渥太華的辦公室拜訪,會長的秘書東方面孔,原以為是華裔,後來才知道是中國人前來當實習生;中國不承認境內有原住民族,竟然也想盡辦法掛勾,只能說,他們真的是無孔不入。

 


* 2017/11/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