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拉克的庫德族在9月25日進行獨立公投,題目如下;「你贊成庫德斯坦地區以及行政區外的庫德人區域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嗎?」在實際管轄的458萬選民當中(總人口530萬),投票率72.8%,有92.7%支持獨立,兩者相乘、實質過半(67.5%),比西班牙自治省加泰隆尼亞還高(43% x 92% = 39.6%)。事實上,當地的庫德族在2005年國會、及地區選舉之際,已經舉辦過一次非正式的公投,98.98%的人表示希望「庫德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回支持者由197萬增加為286萬,主要是把公投的範圍擴充到自治政府實際佔領的傳統領域。 庫德人是中東的第四大民族,總共有3,000萬人,僅次於阿拉伯人(4億5,000萬)、伊朗人(5,000萬)、及土耳其人(7,500萬),除了在伊拉克(560-850萬),還分布於土耳其(1,430-2,000萬)、伊朗(820-1,200萬)、及敘利亞(200-360萬),海外還有200萬人,特別是在德國(80萬)。在中世紀,庫德人逐漸崛起、集體認同慢慢凝聚,並且建立自己的公國、甚至於王朝,其中最有名的是電影《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所描繪征服耶路撒冷的薩拉丁(Saladin),領土涵蓋敘利亞、遠及埃及。 庫德人在歷史上周旋於奧圖曼土耳其、及波斯帝國,夾縫中生存。庫德民族運動在十九世紀出現,奧圖曼鎮壓後將領導者軟禁伊斯坦堡、軟索牽豬。一次大戰,總共有70萬庫德人被奧圖曼驅離祖居地,半數顛沛流離者死於路途。戰後,協約國與戰敗的奧圖曼簽訂『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èvres, 1920),原本同意讓庫德斯坦公投,由於反對條約的凱末爾贏得獨立戰爭,另簽『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 1923),庫德人獨立夢斷。英、法、俄密簽『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 1916)瓜分奧圖曼,庫德斯坦四分五裂。 在兩次大戰期間,庫德人的抗爭一再被土耳其、及伊朗鎮壓,英國一度在託管的伊拉克支持庫德王國(Kingdom of Kurdistan, 1922-24)、並在土耳其境內扶植庫德共和國(Republic of Ararat, 1927-30)。二次大戰後,除了蘇聯卵翼的馬哈巴德共和國(Republic of Mahabad, 1945-46),庫德人始終沒有搭上這班民族自決的列車,他們自稱是「世界的孤兒」。阿拉伯復興社會黨(Ba’athism)在1963年取得伊拉克政權,西方國家驅策伊朗境內庫德人顛覆,等到何梅尼在1979年推翻巴勒維政權,庫德人在兩伊戰爭中(1980-88)依然只有當馬前卒的份。 在1986-88年期間,海珊對庫德人進行慘烈的圍剿,甚至於發動化學戰爭屠城,估計有5-18萬人殞命。波斯灣戰爭後,庫德人在1992年於美國人的撐腰下維持相當自治,並獲得2005年憲法確認;庫德斯坦地區(Kurdistan Region)面積41,710平方公里,首府艾比爾(Erbil)。回教國家在2014年肆虐,伊拉克軍隊棄甲曳兵而逃,強悍的庫德人在美國的軍援下順勢收復富藏油源的故土;目前的爭議在於憲法明訂進一步商議爭議領域、權力分享、及石油分益,在美軍於2011年完全撤軍後,迄今毫無進度,此番軟性的公投無非逼中央政府上談判桌。 就光譜上來看,除了伊拉克、土耳其、及伊朗強烈反對,以色列支持庫德人獨立建國,比利時、及愛爾蘭認為庫德人有自決權、義大利、瑞典、及波蘭同意公投,俄羅斯希望公投合乎國際法,法國改口不反對,沙烏地阿拉伯語帶曖昧,英國跟澳洲只是表示時機不宜,尷尬的加拿大維持中立,德國認為不應該片面公投,美國跟西班牙明言反對。說穿了,也不是一堆偽君子,聽聽就好。 根據估計,庫德地區的石油至少有1億桶以上,日產65萬桶,經濟自主不成問題。對於美國來說,敘利亞、葉門、甚至於利比亞的油井已毀,當然不能放棄庫德斯坦,而俄羅斯也將投資由伊朗轉過來,這就是所謂的地緣政治考量。至於所謂可能造成政局不穩,真正的亂源絕非庫德斯坦。總之,庫德人追求獨立建國已經有百年,對於西方強權的雙重標準,當然了然於胸。
*《民報》 2017/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