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不再徵兵,誰來保家衛國?*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我國明年將停止徵集義務役,通盤改為募兵制。為了鼓勵年輕人當職業軍人,蔡英文總統先前還到部隊化身為「募兵專員」,要大家把傳單帶回去,告訴親朋好友,從軍是很好的選擇,「加入國軍,部隊不只會照顧你的生活,部隊也會提供很多學習的機會,幫助你探索自己的理想,協助你開拓更寬廣的生涯。」誠然,全募兵制是朝野的共識,只不過,由於擔心不到兵,實施的時程一再延後,現在,連美國都公開表達保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小英信誓旦旦絕對不會再回到過去的全徵兵制,卻不知兵源何在。

兵役制度分為全募兵、及募兵徵兵混合制,不可能有全徵兵制,畢竟,不管是領導統御、還是武器熟悉,平日維持起碼的職業軍人員額是必要的。即使是採取全募兵制的國家,戰爭的時候還是必須動員充員兵。事實上,人類的歷史是以職業軍人為主,譬如在現代國家出現之前,歐洲的普魯士武夫往往遊走他國服務,同樣地,瑞士人驍勇善戰,迄今仍然是教宗的衛士。然而,自從法國大革命以後,國家主權由王朝轉到民族,各國紛紛對老百姓徵兵,這不只是國家的軍隊、而且還是民族的軍隊,大家都有保家衛國的義務。

在台灣的歷史過程,由於沒有國家的保護,各族群一向以生命捍衛家園、保鄉衛土,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又以平埔族最特別,除了南部西拉雅人與荷蘭人合作共生,中部巴則海人還與霧峰林家渡海討伐太平天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被徵召到南洋戰爭,在異國洋遙想美麗之島,彼此相互扶持,初次到共同的生命經驗。戰後,國民黨政府原本不讓台灣人當兵,終究在美國的壓力下讓步,進一步凝聚了跨族群的現代台灣人意識。

只不過,或許受到中國「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重文輕伍觀念影響,除非家境貧窮,父母很少願意讓小孩去當職業軍人。即使是外省族群,扣除農耕跟從商,如果不能出國,即使在軍公教鐵飯碗當中,軍人往往不是首選。相較之下,美國自從開國以來就崇尚伍德,想要申請官校還必須有參議員的推薦信,有些人還可以驕傲地細說先人參加過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兩次大戰、韓戰、越戰、波灣戰爭等等;其實,除了二次大戰的名將艾森豪後來選上總統,而非洲裔的鮑爾將軍還出任國務卿。

面對兵源不足的困境,政府多年來的作法是由福利著手,把軍人當作一種職業,希望能吸引年輕人投入。只不過,由日前的公教年金改革的過程與結果來看,吃政府頭路的儼然被打為過街老鼠,讓本來就冷門的軍隊更是雪上加霜,不禁令人擔心。坦誠而言,不管役期多長、役別如何,家長擔心的依然是部隊的管教,即「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的作法,特別是洪仲丘事件後,更讓年輕人裹足不前。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般人連徵兵都有疑慮,更何況投入募兵?誠然,當前的戰爭不是人海戰術,然而,如果連自己的國家都不願意自己救,難道我們的國防要外包給美國嗎?政治家跟政客的差別在於,前者在國家的利益下領導群倫、勇敢對媚俗的價值說不,後者則往往考慮選票而懦弱地風行草偃,說穿了就是政策綁樁。

 


*》社論  2017/08/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