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英文總統上台滿一週年,不管藍綠營所做的民意調查都不理想,傳統支持者怪罪所謂的「老藍男」,也就是用了很多國民黨時代的事務官來當政務官,而且多半已是六十而耳順的男性。其實,只要能配合執政黨,政黨隸屬並非絕對,而年齡與性別與駕馭部會的能力更是兩回事,問題在於領導將士的統帥,也就是行政院長是否叫得動這些人。由於閣揆林全是雅痞名士,儘管眾人質疑他的領導力,他還是瀟灑自如,可見關鍵在於總統的信任。 眾所周知,小英由選上總統到就任,中間將近半年的交接空檔,組閣過程並不順利,主要是卡在她屬意的閣揆人選都婉拒,最後才回頭拜託她的競選伙伴救火。站在林全的立場,儘管他心知肚明本身並非首選、難免尷尬,只不過,老闆最後還是把掌櫃的棒子交給他,當然是相信自己不會造次。林全財政出身,至少可以穩定財源,也不過就是二點○版的財政部長,要他衝刺經濟發展,那簡直是緣木求魚。事實上,真正指揮部會首長的是總統,閣揆只是一層穿不破的保護膜。 我們知道,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原本是雙首長制,既有間接民選的總統、又有必須國會同意出任的閣揆。經過李登輝前總統領導修憲之後,目前的一九九七體制已經朝向總統制,換句話說,沒有民意基礎的閣揆實質上是總統的執行長而已,隨時可以一鞠躬下台。從陳水扁到馬英九總統任內,內閣更易頻繁,往往是替總統接劍而去職,並沒又犯什麼大錯。陳水扁甚至於把閣揆的資歷當作總統候選人的入場券,讓眾人過水鍍金當天王,豈會讓你坐大。 一開頭,大家把焦點放在閣揆林全並非民進黨員、因此無法透過每週的中常會來溝通。然而,從過去一年的決策協調機制的調整來看,可以看出再多的便當會議也沒有用,畢竟,實質掌權的是總統,部會首長時常跳過閣揆面聖,林全不以為意,因為原本自己的角色就是卡住要津,以免非嫡系覬覦。換句話說,兼任閣揆的太上皇是總統,因此,任何人要清君側,其實是打臉皇帝。也難怪,面對眾人齊呼閣揆下台,林全依然老神在在,甚至於回嗆「要看誰請我下台」。 封建制度有皇帝(國王)跟宰相(首相),至於民主國家的總統不會有總理、只有幕僚長,除非是採行雙首長制、讓選民分別推舉總統跟總理,運作上比較麻煩,特別是在朝小野大下權責不清。李前總統奮力著手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直選,後面接棒的人並沒有用心憲改,尤其是盲腸般的閣揆。不管心儀總統制的綠營、還是主張回歸內閣制的藍營,一旦當上總統,終究會發現現有的體制好用,捨不得割掉多餘的行政院長一職。 民主政治講權責必須相符,民選總統既然獲得選民統治的授權,自然應該負起所有政治責任,不像公司治理,董事長把總經理換掉就好。目前,總統不止實質上是閣揆,問題在於總統事必躬親,虎媽貓爸,眾多部會首長當然唯唯諾諾。如果今天改為純粹的總統制,就不需要有閣揆擋子彈;要是換為內閣制,當總理的小英要親上火線到國會。在阿扁擔任總統,有修憲廢掉閣揆之議,大老納悶,「怎麼會那麼笨,竟然要丟掉擋箭牌?」可見,政治人物都相當聰明。
*《台灣時報》社論
2017/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