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國在週日舉行總統大選,總共有十一個人參選,由於沒有一個人獲得過半席次,將由得票最高的兩個候選人在兩週後進入二次投票,也就是中間派的馬克宏、及極右派的勒朋。由開票的結果看來,得票最高的四個人都只獲得兩成上下的選票,接下來勢必激烈的合縱連橫,特別是被稱為「法國川普」的勒朋倡議脫歐,歐盟國家擔心法國會成為下一個英國。我國總統選舉採取相對多數,得票最高的人未必獲得多數選民青睞,因此有人主張改弦更張為絕對多數;同樣地,法國兩大黨近年總統選舉提名採取開放式初選,或許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法國總統一任五年,採舉絕對多數,目的是提高當選人的正當性,也因此,光譜上的大小政黨往往會在第一輪投票各顯神通,即使是兩大黨也很難得票過半,大家勢必在第二輪投票進行整合,包括政策、及人事的協調。所以,儘管國會採取單一選區,小黨還是有討價還價的空間,無形中,政黨體系會發展為兩大集團,而非英國、或是美國收斂為兩黨制。換句話說,在相對多數下,一試決定天下,小黨望風披靡,沒有母雞帶小雞,連國會都很難搶灘。 社會黨已經是第二次採取開放式初選,先由中間偏左的十一名候選人在年初交給選民投票,由得票最高的兩個人進行二輪投票,最後由阿蒙出線。由於執政的社會黨為選民唾棄,總統歐蘭德民調剩七點五趴,阿蒙只獲得六趴的票,排行第五,比極左的梅隆雄還低。中間偏右政黨去年底首度開放初選,由七個候選人當中刷到剩下兩人,最後由共和黨的前總理費雍脫穎而出。由於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訴求經濟改革的費雍一度被看好,卻因為被爆料妻子掛名領乾薪而元氣大傷,選票大量流失。 勒朋的父親是民族陣線的創黨掌門人,她上回大選屈居第三,此番卷土重來,原先在民調中獲得三分之一支持。她主張脫歐公投及保護主義、反對移民及全球化,包括中右的費雍、及中左的阿蒙齊聲不以為然,在開完票後都呼籲支持者把票轉投給中間的馬克宏,因此不被看好,唯一的希望是極左派飛象過河結盟。馬克宏是初試啼聲的政治素人,只有三十九歲,如果當選,將會是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他原本是名不見經傳的銀行家,被歐蘭德總統延攬為財政部長,去年請辭另組「前進運動」,打著反體制、去管制的訴求;他自認為既非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經濟上的自由派、社會上的左派,誓言打破空虛的法國民主政治。 這次選舉,最大的特色是政壇老將褪色,而且是第五共和國將近六十年來,首度兩大黨被選民唾棄,由非主流的政治人物對決。儘管民調預測馬克宏會贏勒朋二十個百分點,由於他沒有政黨的奧援,在六月要舉行的國會改選將左支右絀,執政黨很難全面執政。換句話說,即使現有的政黨板塊在總統大選被打破,兩大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照現在的民意,他屆時勢必提名躍躍欲試取而代之的右派政客擔任總理,雖然不是左右共治,卻必須倚賴結盟的政黨來穩住國會的最小獲勝聯盟,政見還是會大打折扣。 馬克宏脫穎而出並非特例,由希臘到義大利,都可以看到大黨不是衰退就是泡沫化,驕兵必敗,引以為戒。
*《台灣時報》社論
2017/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