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由小龍女到太平公主*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蔡英文政府上台三個月,要求立竿見影,那未免是強人所難,只不過閣揆林全、及總統的民調滿意度相繼跌破五成,那應該是警訊。照說,國民黨潰不成軍,新政府首度全面執政,情勢一片大好,中間民的不滿意度提高也罷,怎麼會連支持者的滿意度也跟著直直滑落?我們分別將從政治制度、用人的策略、政見實踐、以及人格特質四個層面來觀察。

        儘管憲政體制自從1997年修憲以來已經朝向總統制,由於還有尾大不掉的最高行政首長閣揆,部會首長左顧右盼,沙龍會議大致完成了行政部門的三角整合。蔡英文終究還是決定兼任黨主席,雖然昨是今非,以政領黨,至少還可以透過中常會駕馭非嫡系。在國會,中立的議長蘇嘉全形同路人甲,英系立委心不在焉,總召老柯面對茶壺風暴,自信中又有幾分無奈。

        由於一月就已經當選,人事安排應該是可以按部就班,由國安、內閣、到國營事業。然而,由於蔡英文青睞的閣揆人選沒有意願,林全臨危授命、百般無奈,被譏為「老男藍」的內閣,注定就是一個過渡時期的看守政府。至於任命國民黨時期推動EFCA的旗手陳添枝擔任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就好像找回前經濟部長鄧振中為政務委員,表面上是用人唯才,真正的邏輯應該是信任感。

        這裡的用人方式,應該是來自於蔡英文本身的從政經驗,也就是國民黨培養人才的管道之一,由技術官僚到政務官,因此堅持部會首長必須有豐富的歷練,而自己的班底則暫時屈居副手,既見習、又監軍,以免被官僚體系吞噬。只不過,事務官生性保守,即使真如林全所言「用藍的,他就變綠的,有何壞處」,這些人對於總統的政見生疏,參透的慧根有別,悟性比較低的就只好跑給記者追。

        就政見的履行,蔡英文把所有的賭注押在國民黨黨產、以及年金改革,或許再加上司法改革,其他的一律交代行政院去推動。只不過,各部會目前提出來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措施,頂多也只能算是小菜,等而下的是把前朝的隔夜菜拿出來包裝一番,就好像山產店用大量的蔥薑蒜來蓋掉腐味。究竟是草包、還是輕然諾,多聽幾次「我們答應太快」,選民不免要質疑,到底政權轉移的意義何在?

        新政府對於政見的卻步,或許並非刻意欺瞞選民,相當成分應該是來自於國家領導者的自我定位,必須知道本身已經不是當年的WTO談判幕僚。因此,總統經過深思熟慮,只要出面宣示決心即可,至於配套立法、或是細部措施,那是行政院跟部會的責任;如果堅持所有的政策必須一氣呵成、就等按鈕剪綵,事事還要研究調查、再想想,那不是戒慎小心,而是自我矮化為部會首長。

        領導風格左右總統是否能將政見轉換為政策,也是實質的權力來源。蔡英文自許這是「最會溝通的政府」,甚至於不惜親自跳到第一線去進行溝通。然而,不管是政治菁英、還是尋常百姓,政治立場、或政策偏好不會因溝通而改變的,關鍵在於討價還價、折衝妥協,也就是領導,而非事必躬親。或許見面三分情,只不過,如果只會採取溫情攻勢,邊際效應會快速下降,那是自我傷威望。

        蔡英文表面上看起來相當霸氣,事實上卻又優柔寡斷。或許於總統與閣揆的分工,蔡英文不方便下指導棋,然而,既然民選總統、權與錢都交給閣揆,出了事才出面擦屁股,那是荒謬的。危機就是轉機,不放棄任何力挽狂瀾的機會,正面來說,這是積極進取的;然而,負面來看,如果不能見微知著,每次都要火燒屁股才要跳腳,那是後知後覺,至若藉機清掃戰場,那是十足的機會主義者。

        就決策模式而言,蔡英文為了防止非嫡系的覬覦,紫禁城高城深池,寧願收編雜牌的散兵游勇擔任御林軍,交給閣揆領軍;由於擔心搶官奪權,乾脆把翰林苑凍結起來,悉數驅策到行政院封為政務顧問;真正的決策中心是競選團隊,寵臣親信就是軍機大臣,凝聚力雖強,封閉的決策卻難免陷入團體迷思。癥結在於政治承諾「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外溢,一動不如一靜;生性保守的人只能守成,要來主導改革,恐怕是緣木求魚。

 


* 2016/08/22。早先以〈由候選人到總統的蔡英文――光靠溝通是不夠的〉引言於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舉辦「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三月檢討與展望」座談會,台北,台大校友會館,2016/8/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