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抗日時期,中國把朝鮮人、及台灣人(福爾摩沙人)視為「被壓迫民族」,是爭取加入「反侵略統一戰線」、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對象。最為廣泛引用的是毛澤東當年回答美國記者Snow的訪問,說朝鮮跟台灣並不包含在長城以南打算收復的失土,而且竭誠願意協助兩地掙脫日本殖民主義的鐵鍊獨立: It is the immediate task of China to regain all our lost territories, not merely to defend our sovereignty below the Great Wall. This means that Manchuria must be regained. We do not, however, include Korea, formerly a Chinese colony, but when we have re-establish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lost territories of China, and if the Koreans wish to break away from the chains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we will extend them our enthusiastic help in their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The same thing applies to Formosa. As for Inner Mongolia, which is populated by both Chinese and Mongolians, we will struggle to drive Japan from there and help Inner Mongolia to establish an autonomous state. 然而,究竟是台灣人與中國人是否分屬不同的民族、以及台灣是否為中國的故土,中共的立場搖擺不定。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1931),中共承認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有完全的民族自決權,可以脫離中國成立獨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回、藏、苗、黎、以及高麗人等:蒙古(外蒙古)有蘇聯(俄羅斯)撐腰的,在1945年公投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以承認;相對地,柿子撿軟的吃,孤立無援的新疆、及西藏是已經吞下肚的肥肉,豈能甘心吐出? 中國於甲午戰敗後跟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戰後,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台灣人未被徵詢前途歸屬意願,逕自將台灣交由蔣介石政權接收。中共取得中國政權後,國民黨政府君臨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庭抗禮,表面上是中國內戰的延續,不過,在美蘇對峙的國際局勢下,儼然就是「兩個中國」,一個是「島嶼中國」、一個是「大陸中國」。儘管李登輝政府(1988-2000)展開民主化、以及本土化,『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前言還是有尾大不掉的「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民進黨陳水扁政府(2000-2008)認為台灣已經獨立、只缺正名,基本上是借殼上市,即將上台的蔡英文主張「維持美國所定義的現狀」,看不出有揮別舊政權(Ancien Régime)的雄心大志。 從毛澤東的武力解放、血洗台灣,到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即使中國與美國和解,在歷來的『上海公報』(1972)、『建交公報』(1979)、以及『八一七公報』(1982),喋喋不休「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儘管李登輝在1991年廢止施行長達43年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就是不再視對方為叛亂集團,然而,中國還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因而有『兩國論』;陳水扁也有和解的期待,在就職演說忘情喊出「四不、一沒有」,終究還是以「一邊一國」敗興而歸。 自從中國分別由英國及葡萄牙手中取回香港、以及澳門,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紛爭大致解決,除了台灣牽涉住民自決,近年來的焦點放在東海、以及南海,分別挑戰日本、以及美國,順勢將台灣捲入靠邊戰的困境,特別是釣魚台。儘管誓言「追求和平、絕不稱霸」,習近平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要跟美國互別苗頭,試圖透過攘外來安內。不管是南海的九段、還是十一段U形線,涉及島礁主權、海域資源及海權的聲索,根源則在於戰後美國由日本手中交給中華民國,訴諸歷史則不免又落入帝國思維的窠臼,而大舉建造人工島就是典型的擴張式民族主義,頗有與世界為敵的氣勢,卻又令人不解。
*《民報》 2016/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