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權轉移的工作不外政府交接、人事任命、以及政策擬定。到目前為止,交接的進度已經進入準總統聽取國安報告階段,人事方面也陸續宣布了三波部會首長名單,而政策則必須等待所有內閣成員就定位後才會具體成形。儘管即將上任的閣揆林全對外表示,人事是「集體決定、我拍板」,卻不能說完全沒有蔡英文的意志力,因此,大致上可以看出一些她用人的規則、及新政府的施政優先順序。 首先是行政院長的人選,蔡英文為了凸顯全力拼經濟的企圖心,選後一直把物色的對象放在具有財經背景者,只不過,企業界或許因為財產申報而裹足不前,最後只好回到革命同志林全,十分尷尬。坦誠而言,林全財政出身,天生的訓練就是相對保守,因此,除了說籌措長年照護的財源、以及防止全民健保破產,尚難寄望開創大局。其實,業界對於傳聞欽點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有類似的評價,也就是不願意把貨幣政策納為總體經濟的考量,由此可見,蔡英文的財經內閣還是守成為重。 由於蔡英文不像陳水扁、或是英九當過台北市長,過去的經驗是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沒有市府團隊可用,可以信任的人大致上過去共事的學界同事、政府同仁、或是競選班底,所以,幫手不止囊括陳水扁政府的班底、甚至於還有李登輝時代的影子。具體而言,這是一個老中青三代的安排,熟悉業務的識途老馬當帶路雞,有經驗的中生代入主非國安部會,而新生代則擔任副手歷練兼監軍。比較特別的是負責督導的政務委員,看來是企盼擺脫部會本位主義的弊病,另一方面又有直達天聽的想像,閣揆的重要性恐怕大為降低。 為了無縫接軌,新政府師承國民黨,拔擢了不少事務官出身者,用心良苦。然而,民主國家無不強調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區別,主要是前者經過選舉的洗禮、比較勇於任事,而後者雖然事務嫻熟、知道錢在哪裡,相較上不習慣政治責任。國民黨一向譏諷民進黨沒有人才,經過十五年,民進黨依然還要仰賴官僚體系培養出來的人,儘管聽話好用,不免讓人質疑,這些僱傭兵是否只是擺著好看的政策執行者、或是擋箭牌? 最大的敗筆是林全以默契為由,堅持任命陳添枝為國發會主委。問題不在於陳某擔任過馬英九政府的經建會主委,而是他當年捍衛ECFA不遺餘力、迄今仍然公開表示立場不變。眾所周知,國發會負責國家經濟建設的整體規劃,並非行禮如儀的幕僚單位,當然必須與執政黨理念相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為了杜悠悠之口,應允不會交辦對中國的經貿課題,讓他只負責五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的落實,不禁令人納悶,難道政府的經濟政策可以如此零碎切割? 林全名士風采,言談不免風趣幽默,只不過,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還是要謹言慎行,不要把國家的名器當作兒戲。譬如延攬台南市政府秘書長陳美伶出任行政院秘書長,理由竟然是正副閣揆都不會看公文,未免過於輕浮。同樣地,林全透露陳添枝擔任很多公司的獨立董事,入閣每年損失千萬元以上,是願放棄高收入「沒有私心的人」,表面上是在褒對方,其實是在捧自己,老百姓聽了應該是會很難過,尤其是年輕人。
*《台灣時報》社論
2016/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