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強迫門戶開放,奇恥大辱,憤而在1868年啟動明治維新,不到三十年,先在甲午戰爭打敗中國(清國),又在1905年擊潰俄羅斯,躋身強國之林。在日俄戰爭前後的十年,俄國是西方國家之一,被日本視為視帝國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由十六到十八世紀,所謂的國際局勢實際上是歐洲強權的競逐,特別是英國以合縱連橫來對抗法國;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英、奧、普、俄成為維也納會議(1815)的共主,各懷鬼胎。在十九世紀,英國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遏阻俄國的擴張主義,雙方終於爆發克里米亞戰爭(1853-56)。儘管戰敗,帝俄一方面蠶食鯨吞中亞,另一方面繼續東進,英國便在1902年與日本結盟來加以制衡。 俄羅斯從十六世紀末開始殖民西伯利亞,於1636年擴張到太平洋岸,不過,與日本的邂逅是在十八世紀末的通商要求。在鴉片戰爭(1839)後,沙皇驚覺英國在遠東的斬獲,不甘落後。當美國艦隊抵達東京灣之際,俄國戰艦才駛過香港,努力往小笠原群島前進;日本在1854年底發生8.4級大地震,7公尺高的海嘯摧毀泊在伊豆半島南部下田港的俄艦。俄國如法炮製美、英,簽下『日俄和親通好條約』(1855);由於條約包含治外法權,被日本視為不平等條約。 在英法聯軍之役後,俄國以調停有功跟中國簽訂『北京條約』(1860),取得烏蘇里江以東土地(包括庫頁島),開始在海參崴建立軍港,並在次年嘗試搶奪對馬島未果。在1875年,日本跟俄國簽訂『聖彼得堡條約』,以放棄庫頁島來交換取得千島群島。甲午戰爭後,俄國協同法、德逼迫日本交出遼東半島,再透過『中俄密约』(1896)獨吞,並取得旅順溫水港、進駐太平洋艦隊,同時興建鐵路,將滿州納入勢力範圍,又將手伸進朝鮮的鴨綠江、及圖們江流域。 儘管日本透過『馬關條約』逼迫中國放棄朝鮮的宗主權,卻一直無法掌控政局,躁進的全權公使策動乙未事件(1895),暗殺反日的閔妃(明成皇后)。俄國回應朝鮮王高宗的求援,在1896年派遣陸戰隊登陸,日本相當懊惱。對於日本首相伊藤博文(1898)來說,如果能確保朝鮮,滿州可以讓給俄國;相對地,俄國也認為只要能夠確保旅順,就沒有必要涉入朝鮮。 八國聯軍在1900攻入北京,五萬俄軍藉機駐軍滿州不退,甚至於打算由鴨綠江興建一條鐵路到漢城,日本倍感威脅;儘管日本當時已經晉身為強權,俄國卻沒有看在眼裡,雙方談判沒有進展。桂太郎(1901-1906)上台後,日本一方面與英國結盟,一方面向俄國提議以北緯39度線為界,由日本保有南部、以北則中立化,遭到嚴拒,彼此終於在1904年兵戎相見。沒想到俄軍不堪一擊,被迫讓出南滿鐵路、並割讓庫頁島南半部;在1907年,雙方終於同意瓜分滿州。 另外,在美國的默許下,日本跟朝鮮簽訂『乙巳保護條約』(1905),納為勢力範圍。兩年後,日本進一步以『丁未條約』將朝鮮變成保護國,朝鮮王高宗被迫遜位給兒子隆熙帝。終究,日本承認外蒙古是俄國的地盤,以交換對方同意朝鮮是自己的地盤,乾脆在1910年併吞朝鮮。一次大戰(1914-18)爆發後,日本加入協約國,無足輕重的俄國在1917年共產黨革命後垮台。
*《民報》 2016/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