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日本由甲午戰爭到一次大戰的國際情勢*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由織田信長(1534-82)、豐臣秀吉(1537-98)、到德川家康(1543-1616),日本結束紛亂的戰國時代(1467-1603)、進入現代,剛好與人類史上的所謂大航海時代(15-17世紀)重疊。葡萄牙人在1542年抵達九州南端的種子島,帶來洋槍,同時也展開歐洲人的商務,稱為南蠻貿易;只不過,德川幕府為了避免外力介入,採取鎖國政策,致力建國發展。

一直要到19世紀中,美國海軍將領培理率領鐵殼黑船抵達,現代化的艦隊環伺東京灣,強制「日本開國」,德川幕府終於在砲口下於1854年簽訂『日美和親條約』(『神奈川條約』)。美國人還跟日本曉以大義,指出英法聯軍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戰艦很可能接著掉頭,不如自動開放門戶,日本因此在1858年同意簽訂『美日修好通商條約』,這是不平等條約的濫觴,除了被迫開港通商,條約還包括象徵侵犯主權的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y),英國、俄羅斯、荷蘭、法國相繼簽訂。此後,日本勵精圖治,就是希望能洗刷羞辱,跟西方國家平起平坐。

薩摩藩以「公武合體」首先發難,表面上是要求皇室與幕府結合為一體,實際上逼迫幕府退位,長州藩接著以「尊王攘夷」展開「討幕運動」,要求幕府還政天皇,最後,兩藩組成倒幕聯盟」,推翻長達250年的德川幕府。維新志士以明治天皇為虛尊元首,積極致力現代化的國家建設;明治天皇在1868年親率文武百官宣讀『五條御誓文』,誓言「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國之基業」,從此展開明治維新、強兵富國。其實,西化只是手段、攘夷才是目的。

此後到甲午戰爭爆發為止,日本把一心一意把重心放在安內,外交政策的目標是修訂不平等條約。不過,由於朝鮮、以及中國滿州的情勢,日本終於跟中國、及俄羅斯兵戎相見。對於日本來說,領土擴張是擠身世界強權的指標,如果西方強權可以在非洲、以及亞洲支配其他國家,為何日本不能起而效尤?到了1880年代末期,明治維新告一段落,群雄對於國際事務躍躍欲試,由於日本缺乏天然資源,積弱的朝鮮跟中國垂涎欲滴。

日本一向視朝鮮為一支指向日本心臟的箭,因為蒙古人在13世紀曾經由此發兵,當然希望能擴張勢力,甚至於發展農地、開發資源。日本在1872年設立海軍部,當時只有17艘戰艦,其中只有兩艘是鐵船;經過二十年的整軍經武,到了甲午戰爭爆發,已經擁有28艘現代戰艦、以及24艘魚雷艇。日本有樣學樣,在1876年以軍威脅迫朝鮮簽訂修好通商條約。然而,由於中國視朝鮮為藩屬,雙方終於在1894年開戰。

戰敗的中國在『馬關條約』(1895)被迫放棄朝鮮的宗主權(也就是承認朝鮮獨立),同時割讓遼東半島、及台灣,讓日本揚眉吐氣。只不過在一個禮拜後,西方強權擔心日本破壞東亞的均勢平衡,由俄羅斯、法國、以及德國出面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其中,俄國特別威脅不惜出兵干涉,日本終究再度屈服西方。最讓日本無法吞下這口氣的是,中國在1898年允許俄國租借遼東半島、同意興建滿州鐵路,雙方嫌隙已生;日本認為本身的安全於朝鮮,而如果要防止朝鮮落入他人手上,唯有控制犄角相倚的旅順港及遼東半島,進駐滿州的俄國被視為反西方的眼中釘。

生聚教訓的日本自知無力單獨對付俄國,在1902年跟英國結盟、打破國際孤立,然後跟俄國展開談判。由於俄皇尼古拉二誤判情勢派兵進駐滿州,日本在1905年出退出談判桌,對旅順港的俄國艦隊發動夜襲,再由陸軍從朝鮮半島進軍包圍;由於英國拒絕俄國通過蘇伊士運河,波海艦隊繞道南非抵達已經兵疲,在對馬海峽被殲滅,美國總統老羅斯福雀躍萬分。經過美國斡旋,雙方簽訂朴茨茅斯和約,由日本接收俄國在滿州所有利益。日俄戰爭後,西方國家刮目相看,日本毫不客氣在1910年併吞朝鮮為保護國,強權毫不吭聲。

儘管日本此時已經完成帝國建構的第一階段任務,自信十足,然而,卻是缺乏安全感。為了捍衛本島的安全,必須維持強大的艦隊,特別是防止美國由太平洋東來;為了保護新獲得的領土,必須維持龐大的陸軍。直到一次大戰(1914-18)爆發為止,就帝國擴張及工業化雙重目標而言,財政負擔相當沈重,國家陷入集體焦慮。

 


*民報 2016/02/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