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朱立倫的政治制度知識*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臨全會取代洪秀柱的總統候選人資格後,馬不停蹄接受媒體專訪,除了大談憲政改造、國會改革,還一方面以「不要讓民進黨黨獨大」大打危機牌,希望遏阻蔡英文水漲船高的效應,另一方面又以「國會議長不限屆數」拉攏王金平,期待能抬高士氣低迷的立委選舉頹勢。他甚至於悲觀地表示,如果國民黨在國會的席次三分之一不到,所有重大法案都會被民進黨輕易通過,如果連四分之一都不到,民進黨就會修憲。

朱立倫認為,如果讓民進黨全面執政,就沒有民主制衡。我們必須指出黨獨大的論述是指在威權體制國家之下,不是不准有反對黨、就是只允許花瓶式的在野黨存在,譬如戒嚴時代的台灣、過去的印尼或是墨西哥,選舉沒有競爭那當然不會有民主制衡。然而,在台灣目前傾向總統制的憲政體制下,不是完全執政(unfied government)、就是朝小野大(divided government),究竟是哪種情況比較好?

以美國戰後的經驗來看,完全執政跟朝小野大的時間差不多各半,就國會所通過的法案作為指標而言,成果是不相上下,端賴總統的立法能耐。民進黨執政八年,因為泛藍立委的掣肘,關政見的法案一直無法過關,譬如『語言公平法』、及『原住民族自治區法』;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重大的法案過關,特別是『原住民族基本法』。相對之下,馬英九政府完全執政,在野黨頂多在關鍵之際採取焦土抗爭,至於國民黨立法彰,問題在於內鬥,特別是把立法院當作行政院的立法局,卻怪罪黨籍的王金平院長沒有積極配合。

其實,如果真的要講制衡check and balance),是指在總統之下,為了防止行政、立法、或司法權獨大,刻意在制度上讓彼此功能有所重疊,而不是要選民分裂投票。如果完全執政是不好的話,那麼,身為黨主席的朱立倫應該反躬自省,同時告訴支持者,要是總統投給自己,立委就不要再投給國民黨籍候選人,或者要是希望以國會來牽制蔡英文,總統票就不要投給自己。話又說回來,假若台灣行朱立倫宣稱最愛的內閣制,總理由國會最大黨出面組閣,也就是立法權與行政權合一(fusion of powers),根本無所謂的制衡。

另外,有關於歐美國家的議長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端賴憲政體制。一般而言,除了議事中立,總統制的議長必須忠於自己的政黨立場,如果是完全執政,就要輔佐總統通過優先法案,相對地,如果是朝小野大,議長當然不會給總統輕易過關,沒有必要宋襄公。至於內閣制,反正執政黨必須在國會掌握過半席次(即使透過聯合政府),在野黨只能表達異議,議長找誰都一樣,自家人最好,要是資深的議長甚孚人望,也未嘗不可留任。

當然,要當議長的前提是必須能先選上國會議員再說。我們看到民主國家,如果連議員都馬失前蹄,黨魁的總理夢就要飛掉了,更何況議長?因此,一般的作法是安排在自己的鐵票選區來選、或是放在不分區名單的一二名。當然,有時候為了尊重議長的不偏不倚,對方偶而會禮讓不提名,那又另當別論。國民黨自己內可以處理的,卻在百般羞辱後才說王金平比較適合在國會調和鼎,那是在吃豆腐,這時候,高談中立客觀、國會改革,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民報 2015/10/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