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失憶與心靈洗滌*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馬英九總統近日提名美麗島軍事審判檢察官林輝煌出任大法官,引起社會輿論相當大的非議,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這是對我們台灣民主法治、人權最大的反諷」,高雄市長陳菊認為「轉型正義幾乎蕩然無存、是對台灣民主轉型最大的傷害」,而當年被當作首惡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則以為,真正不適格的是提名他的馬總統。

推薦林輝煌的法務部長羅瑩雪表示,「美麗島事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並認為他在司法官學院任職的15年間,「觀念都有在轉變進步、思想都有與國際有接軌」。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說,林輝煌曾經被陳定南、王清峰、曾勇夫部長推薦出任大法官,為何都沒有事?他要求批評者自問,「當時像林一樣只是威權體制下的少尉預官,有幾人敢違抗軍令而有截然不同表現?」

林輝煌本人發表聲明,當年位居最低階的預官,相信被告出於政治信念主張、而且非常感佩被告視死如歸的勇氣,雖然不容於當時法律,但「情輕法重,顯可恕」,因此斗膽請求所有被告免死,還自詡開庭時一席「哽咽肺腑之言」觸動庭內情緒、悲鳴聲此起彼落,至今難忘。他表示,當年因緣際會,奉命參與大審,歷史評價只能聽之於人,他會坦然接受。

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中,除了受害者、以及加害者(元兇、以及幫兇),還有旁觀者、及受益者。如果說沒有歷史正義、民主轉型就不會完成,那麼,最大的困難在於諸多幫兇、旁觀者、以及受益者,到底他們要負何種歷史責任?鄂蘭觀察納粹頭子艾希曼(Eichmann)的審判,提出有名的概念「邪惡的平庸性」,譴責那些把責任推給決策者的執行者,看似平庸、實則邪惡。

當年,德國社會視猶太人為全民公敵,官僚體系翻箱倒櫃獵,相當有系統地把他們運往集中營,再冷血地送進瓦斯房,這種集體參與滅種的惡行,很難理解這個民族如何面對良心的煎熬;特別是那些獄卒,在週末把妻小、情人接到駐地,若無其事地戕害生命、甚至於玩笑跟炫耀。那種對於人性的訕笑及藐視,日後又在波士尼亞、以及盧安達的屠殺一再出現,只能說轉型正義不夠。

東德作家沃爾夫(Christa Wolf)在1963年出版《分裂的天空》,描寫一對戀人被柏林圍牆分隔兩地,難主人翁一句「至少他們無法分裂天空」,膾炙人口。她在柏林圍牆被推倒後,出版了寫於1979年的回憶錄《所殘留下來的》,抱怨當年被秘密警察監視的不舒服;當然,不少人批判她為何早一點出版、或可減輕東德的高壓統治。不過,最難堪的是,她被揭露在1959-61年間當過國家安全部(Stasi)的線人,原來,她不只是懦夫、更是偽君子。

面對責難,沃爾夫在2010年出版《天使之城或佛洛伊德醫師的大衣》,辯稱她跟特務的接觸短促而不重要,此外,或許因為她打的小報告平庸無比,國家安全部不再找她。然而,眾人還是無法釋懷,如果她真的是如此具有批判性,為何當年會如此順服權威?她理直氣壯地回答,或許是成長於納粹統治的後遺症,讓她必須壓抑那些讓自己抬起頭來的記憶。她有一句格言:「忍受無法忍受的事而繼續活著、並且作自己習慣的事,這是人類存在所必須具備的神奇能力」。

若非有林輝煌事件,大家才恍然大悟,很多歷史事件還沒有獲得定位,譬如所謂的「先暴後鎮」,更不用說在事件後,報紙整版登載各大專院校教授的連署譴責,這些知識份子大部分都還活著。在亂世中為了苟活而向不義的政權屈從,或許可以理解,我們很難要求每個人都有義不食周粟的氣節,不過,承認自己的懦弱,應該是起碼的。如果任憑殘破的記憶繼續折磨良心,健康的集體認同是不可能出現的。

 


* 201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