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像小孩子般的交通部*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一夜之間,把八年來閒置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拆了。有樣學樣,台中市長林佳龍、以及嘉義市長醒哲也相繼表示將考慮喊拆BRT(快捷巴士)。對於市民來說,不當的建設本來就有調整的空間,地方父母官能夠快刀斬亂麻,當然是大快人心;相對之下,交通部卻公開叫陣表示,地方政府如果未執行或落實交通部的公共運輸補助款,不排除追回、或不納入明年的補助,聽來好像是小孩子吵架賭氣,相當可悲。

        根據交通部的說法,他們並沒有針對性,而是由於地方政府的作為已經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因此全面性提醒各縣市落實中央政府對公共運輸建設的補助。交通部的意思很清楚,除了可能追回補助款,新年度的四十億補助款申請在即,「要小心一點,應以推動公共運輸發展為首要考量,以免影響明年度的補助」。選輸了卻不服氣,還要動手動腳給人家穿小鞋,也真可惡。

        就公共政策的制訂及執行而言,儘管延續性是主要的考量、不應政權轉移而輕率修廢,然而,除非是已投入成本太高,譬如捷運木柵線,只好亡羊補牢、想辦法將負面的影響降到做低,如果新政府真的認為有窒礙難行的地方,站在人民權益至上的立場,朝令夕改可矣。既然市長在選前對於這些建設有不同的意見、選後又獲得選民的託付,當然就應該說到做到,否則,瞻前顧後,就跟原來的首長沒有兩樣。

        以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為例,由黃大洲市長開始啟用,因為頗有成效,接任者漸次擴充;然而,隨著捷運相繼通車,基於公車與捷運互補的道理,邊際效用可能遞減,是否有必要繼續增加公車專用道,其實是有必要做通盤的檢討。只不過,一些政客似乎停留在習慣性的決策模式,把公車專用道當作萬靈丹,重疊的路線反而排擠一般客貨車、甚至於機車行駛的空間。以南北向的羅斯福路為例,原本就有上下班的調撥車道、再加上新店線捷運的通行,公車專用道的設置一直是爭議。同樣地,捷運信義線通車後的信義路,公車專用道委實多此一舉,而外側快車道、禁止換線等設計,也讓駕駛十分不便。

        忠孝西路的公車專用道更是滑稽,由於是火車站前的東西通渠要道,為政者硬是要建;最不可思議的是,接任者既不敢啟用、又不敢拆除,天天提醒經過的路人,這是一個無能又無膽的市長。相較之下,草率設立的台北市敦化南北路自行車專用道飽受批評,最後才在監察院糾正下廢除,卻又顯現剛愎自用的個性。

        台中的BRT的用意是捷運的替代品,大體是將現有的幾條重要客運路線賦予專用道。由於台中市的人口密度不如台北市,公車捷運化的必要性不高,關鍵在於如何整合現有的業者,讓市民可以享受可信賴而又有禮貌的服務;東施效顰的結果,也不過是多花老百姓的錢建道造站買車,比較像是選前的應景工程。同樣地,銜接高鐵嘉義站與台鐵嘉義站的BRT,沽名釣譽,也看不出跟一般的高鐵轉乘公車有多大的不同。

        最可議的是交通部,當年補助有如天女散花、未能善盡監督評估的責任,現在,市長在民氣可用之下願意改弦更張,至少也要樂觀其成。既然不敢在台北市捋虎鬚,吃吃台中及嘉義市長的豆腐,無聊透頂。

 


*》社論  2015/01/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