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ome.gif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F:\mail.gif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四一〇教改」二十年,當年倡議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日前在台師大舉辦「教改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演講表示,他當時所帶領的教改審議委員會只是一個臨時的任務編組,既不是行政機構、也沒有經費、更沒有權力執行政策,他只是基於社會責任接下召集人一職提供意見。他進一步表示,當初提出的教改議報告書只是一份給教育部參考的理念,沒有說一定要這樣走,那是行政院及教育部有共識才推動的,又不是他作主的,「大家都有責任、我當然也有責任」,不應把單一對象當作教改過錯的焦點。

基本上,李遠哲同意教改是失敗的,包括博士滿街跑。他追根究底,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部長換得太快,以致於很多政策還沒有準備好就上路,特別是九年一貫教育。他同時也批判十二年國教,「搞了半天跟聯招沒什麼改變」,很多鄉下小孩從國中就開始落後,根本就是「教育暴力」。他最後建議,如果教改要成功,必須要先做社會改革,政府不應該鼓勵贏者全拿的價值觀、製造不公不義的社會,否則,我們的未來將「非常黯淡」。

在台灣,如非有死人,政治人物或政務官往往不必為政策負責,因此,像李遠哲如此願意費力歷史責任澄清,可以看出絕非政治圈的人。事實上,在十年前,他在教改十年之際,也有類似的說法,認為他只是提政策建議,真正要負責任的是行政院長連戰;只不過,連戰聞言後表示,應該要找執政的民進黨負責;當時的總統陳水扁跟筆者苦笑道,「人家都說『教改十年』,我才上台幾年,怎麼會說要我們負責?」十年後,雖然沒有明說,李遠哲的意思很清楚,耿耿於懷,就是他的代理人部長任期太短。

當年執行推動教改的教育部長黃榮村表示,當時四一〇教改的目標有四,包括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教育現代化、以及制訂『教育基本法』,在李遠哲接任召集人時已經定調,頗有叫屈的意味。他認為,把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扭曲為私立專科學校升格為學院,不能只怪教育部,而是選舉和觀念在推波助瀾,如果又追究政治責任,國民黨七成、民進黨三成,因此,「追究廣設高中大學的禍首沒有意義」。

回歸公共政策的制訂過程,由問題認知、理念倡議、草擬方案、立法預算、落實執行、到評估回饋,推動的社運人士、背書的政治人物、以及執行者都有責任,也就是道德、政治、以及行政責任。如果說第一線的基層工作者抗拒變革、消極以對,那是任何改革運動者必須面對的,特別是政策溝通的努力;為政者如果投鼠忌器,想要左右逢源,當然要父子騎驢;不過,倡議者如果聽任政治人物掛羊頭賣狗肉,卻未出面大加撻伐,那是很奇怪的道德觀。

我們再度採用先前制度變遷的比喻,如果今天有人強力主張要去環島旅行,結果是大家回來一肚子氣。究竟是車子性能不好(制度)、司機不應換手(部長)、天候跟路況不佳(社會不公義)、還是拋磚引玉的人?對於至少死了兩萬菁英的二二八事件,除了槍斃一個投共的行政長官陳儀,最後也不過加了一個禍首蔣介石,沒有轉型正義就沒有真正的和解。反正在台灣,歷史共業就是赦免大家的責任,不管元兇、幫兇、還是旁觀者,當然不會有人去關心眾多的受害者。

作為一個教改白老鼠的家長,二十年如一夢,只有無限的愧疚。

 


*民報2014/11/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