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北市長選舉首度電視辯論,由於藍營所推薦的公民團體除了作球給連勝文,還很尖銳地向柯文哲提問,引起網友強烈大的反彈,認為這種偏頗之舉破壞公民團體的中立性格,也就是應該藉機會替市民表達重大議題的關注、不可以站在特定的立場,以免淪為特定候選人的打手。面對接踵而來的質疑,連勝文父子不得不出面反擊,希望能挽回頹勢。 當父親的連戰認為,柯文哲所提的台灣文化改革、歷史方向走錯、以及社會開放等等議題並沒有錯,只不過,這些都是大學教授在學校要教給學生的問題、並非台北市長的主要問題,言下之意,是指柯文哲的辯論文不對題。同樣地,連勝文也表示,他花了很多時間在瞭解對方在講什麼,卻發現柯文哲只關心自己,而他才真正關心台北市所有的人。看來,他們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打法,無法理解百姓的心理。 就一般民主國家的選舉而言,決定投票行為不外政黨認同、政見、以及候選人形象;台灣尚未擺脫半封建的恩寵社會網絡,因此組織仍有不少動員空間。在台北市,由於特殊的族群結構、加上軍公教階層相對高的比重,長期執政的國民黨具有優勢,除非藍營分裂,民進黨先天不利、失敗主義者視為畏途。儘管如此,由於是首善之區,都會區的選民有相對的自主性,因此,反執政黨的候選人仍有搶灘的機會,特別是天怒人怨之時。 此回,連勝文之所以能在國民黨初選出線,主要拜賜馬英九政府政績乏善可陳、加上九月政爭引起反感,被視為馬家班的丁守中即使在地方上蹲點已久、勤跑基層,還是不敵以「大明王朝」、及「丐幫幫主」大快人心的初生之犢。儘管抓住藍營選民普遍的相對剝奪感得以披藍袍上陣,其實,連勝文並不是很好推銷的人選。誠然,權貴子弟並非原罪,只不過,他的父親連戰近年來與中國的關係匪淺,很難不讓人擔心兒子當選台北市長後,會不會運用龐大的行政資源,把台北當作中國併吞台灣的灘頭堡。 面對這樣的疑慮,連勝文的戰略是十分低調,只要能讓藍營選民願意出來投票、加上刻意凸顯柯文哲的深綠基因,就可以穩住藍綠對決下的基本盤。因此,連勝文宛如一個婚禮上的新郎,在專業選舉公關公司的指導下,滿漢全席,一盤一盤的菜端出來,令人目不暇給,除了讓人迷失於花俏的擺飾外,沒有人會去注意食材的新鮮與湯頭的美味。或者應該說,他更像是台詞背得滾瓜爛熟的演員,沒有投入自己的感情,中規中矩,就是看不出什麼特色;既是背台詞,當然更不用思索兌現的能力。 坦誠而言,台北市政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候選人的政見很難做明顯的市場區隔;既然人格特質的偏好見仁見智,至少也要儘量避免負面的糾葛跟聯想。此回辯論,連勝文原本只要不失分就好,關鍵不在實質政見;辯論後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與辯論前不相上下。只不過,連家似乎無法體會到人民的不滿已經到了臨界點,彷彿相信只要藍營能夠大團結,就可以發揮結構性的優勢,行禮如儀,隨便找誰來選就穩當選。因此,當連營過度操作「攻民」提問,惹毛年輕選民,正凸顯無法跟舊有威權體制做適度切割的盲點。 *《台灣時報》社論,2014/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