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F:\home.gif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描述: F:\mail.gif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楊基銓先生是台中清水人,公家經歷完整,是典型的開發中國家的技術官僚,在經濟發展扮演吃重的角色。台灣在1996年首度民選總統,他成立國際文化基金會,開始從事「認同台灣」的推動,儼然是鮮明台派的巨擘。

一般把台灣的獨派分為A型台獨、以及B型台獨:前者高舉台灣獨立建國的旗幟;後者則是指透過體制內改革,不希望過激的政治變動破壞難能可貴的經濟成果,以迂迴的戰術取得政權。楊基銓認為台灣目前只是事實(de facto)獨立、並未真正主權獨立,因此必須努力建國、追求台灣法理獨立。他具體地把目標訂為「正名、入聯」,主張採取「住民自決/公民投票」的手段,來表達台灣不是中國的部份。

除了原住民族、以及外籍配偶,不管是外省人、福人、還是客家人,不是本身、就是先人來自歷史上的中國,難免對於漢人血統、或是華人文化不同程度的想像。楊基銓並不諱言先祖來自唐山福建泉州同安,不忘家譜中的命名排序;對他來說,所謂的「漢民族」,頂多只是祖先留下來的「刻苦耐勞」精神。楊基銓因此高呼:「我是台灣人,我將以自祖先傳下來的漢魂,刻苦耐勞的漢民族精神,來為我的祖國台灣打拼」。可見,他的認同不受原生的本質羈絆。

楊基銓認為台灣最基本的問題是「台灣人對於台灣的認同」,具體而言,他認為「由於」台灣人不清楚自己的國家是甚麼,「造成」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對於「我是甚麼人」這個最基本的認同問題,楊基銓引用聖經裡頭的一段文字「在基督裡只有一是,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因此,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是台灣人,我不是中國人」,因為「我出生、成長在台灣,我的生活寄託在台灣,台灣是我的命運共同體,所以我是台灣人」。

楊基銓高呼「我不是中國人」,因為世人所指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是說,「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因此,他既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當然就「不是中國人」。他又進一步駁斥所謂的「中華民國人」這種說法,也就是一些人既然主張認同「中華民國」,那麼,國家認同就是「中華民國人」、簡稱「中國人」;他認為這在國際社會上是行不通的,因為與我們關係的美國、及日本都稱呼我們為「台灣」。

除了中國的壓制、以及強國的屈從,楊基銓認為癥結在於政府認同台灣、不承認自己是台灣的政府,自認為是中華民國政府,還主張台灣是中國的部份、甚至於宣稱擁有中國,因此讓不少人有「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錯覺。他因此主張,台灣如果要擺脫中國的糾纏,必須跟中華民國劃清界限,台灣的主權僅及台澎金馬、不及中國,而民選的政府也必須承認自己是「台灣的政府」、不是「中華民國的政府」,才能獲得各國的認同。

總之,楊基銓相信台灣是由四個族群所組成的多元社會。然而,我們也必須指出,族群卻有不同的民族認同,由現實到理想境界,仍有相當的相互對話、及說服空間。最後,由於中國不再採取文攻武嚇、而是經濟收買,也就是收起楊基銓在十年前所觀察的「對台灣堅持友善的態度」,那應該是我們目前的最大挑戰。

筆者受台中中前輩許世楷推薦,有幸在1998-99年在先生麾下擔任基金會執行長。時值楊基銓先生逝世十週年,特此為記感念

 


*民報2014/10/03

TOP